徐海涛
- 作品数:82 被引量:35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血流重建术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又称为烟雾病,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和颅底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是目前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手段,脑高灌注综合征是术后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重要并发症。然而,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阐明,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总结烟雾病血流重建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烟雾病脑血流重建术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吴明洪徐海涛黄书岚
- 关键词:烟雾病
- 钝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 目的讨论钝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在SCIE中搜索从1995至2010年1月的关于钝性颅脑损伤后的乙状窦栓塞的相关文章,共7项研究中的15名
- 王龙陈谦学王峻徐海涛陈治标田道锋
- 关键词:颅脑损伤乙状窦
- 壳聚糖-顺铂微球瘤内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壳聚糖-顺铂缓释微球对C6胶质瘤瘤内化疗的疗效。方法:将C6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并对C6胶质瘤细胞进行顺铂体外药敏测定,然后制作动物脑胶质瘤模型,造模后7 d沿原创道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及壳聚糖-顺铂缓释剂10μl,观察各组大鼠瘤内给药后的生存期,并取病理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C6胶质瘤细胞对顺铂敏感;胶质瘤模型成瘤率为100%;壳聚糖-顺铂缓释剂组平均生存期为(36.47±9.96)d,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16.80±6.36)d和顺铂组(28.64±10.14)d(P<0.05)。结论:壳聚糖-顺铂微球的瘤内化疗疗效明显,且比单纯顺铂用药效果好。
- 徐海涛黄书岚陈谦学马金阳
- 关键词:壳聚糖顺铂微球瘤内化疗
-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术58例,行常规修补术8例。结果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术手术时间为(98.5±2.9)min,较常规修补手术(128.0±3.2)min明显缩短(P<0.05),使用钛钉固定的数目为(7.3±1.6)个,较常规修补手术的(11.1±3.2)个也明显减少(P<0.05)。常规修补术组发生皮下积液1例,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之后消失;两组均无手术切口感染,无1例修补手术失败,患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型塑形钛网修补术具有手术修补时间短、并发症少、使用的钛钉数目少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李乾锋徐海涛王龙黄书岚黄书岚
- 关键词:颅骨缺损
- 烟雾病联合血运重建术术后高灌注综合征非手术技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成年烟雾病患者(MMD)联合血运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行联合脑血运重建术的成年MMD患者81例(92侧)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CHS将患者分为CHS组(31侧)和非CHS组(61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HS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的92侧脑联合血运重建术均成功,术中及术后显示桥血管均通畅。术后31侧(33.70%)出现CHS,且2周内经保守治疗症状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侧别、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前相对脑血容量(rCBV)、术中最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术后第1日总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侧手术(OR=4.586,95%CI:1.484~14.167,P=0.008)、术中最低PaCO_(2)较低(OR=0.756,95%CI:0.616~0.928,P=0.007)、术前rCBV较高(OR=1.045,95%CI:1.007~1.085,P=0.022)和术后第1日总蛋白较低(OR=0.791,95%CI:0.666~0.938,P=0.007)是MMD患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并发C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侧手术、术中最低PaCO_(2)较低、术前rCBV较高和术后第1日总蛋白较低是MMD患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并发CH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明洪李臻朱晓楠耿荣鑫刘骏辉徐海涛黄书岚
- 关键词:烟雾病手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
- 原发灶来源不明的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灶来源不明的脑转移瘤(BMU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MU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灶位于额叶8例、顶叶13例、枕叶1例、小脑3例、基底节区1例。19例单发转移灶全切除,7例多发灶者行症状侧病灶全切除术。术后均接受普通放疗,其中3例多发转移瘤加行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术后随访6~78个月,平均28个月;复发7例(单发灶2例,多发灶5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化疗3例,2例因颅内播散、恶性颅内压增高死亡。结论 BMUP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常规放化治疗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
- 穆林森张红波陈谦学田道锋徐海涛李明昌熊晓星刘宝辉
- 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讨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采用扩大版的科技引文索引检索系统获得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关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7项研究中的15名患者,结合本组1例,共16例。通过分析,明确其临床概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结果 1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患者平均年龄20.9岁,伤后GCS评分13~15分,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12例栓塞在右侧,4例在左侧。12例合并有横窦或颈静脉栓塞。13例有颅骨骨折表现,且骨折与乙状窦栓塞均为同侧。10例仅对症治疗,5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例还接受了手术治疗),另有1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出现无法解释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乙状窦栓塞,CTA、磁共振静脉造影以及DSA可以明确乙状窦栓塞的诊断。大部分患者经观察对症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患者可在监测凝血功能条件下行抗凝治疗。
- 王龙陈谦学王峻徐海涛陈治标田道锋
- 关键词:颅脑损伤抗凝治疗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显微手术夹闭的154例A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瘤顶指向将动脉瘤分为指向前方型、指向上方型、指向后方型、指向下方型和复杂指向型共五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预后良好(GOS4~5分)134例(87.01%),差(2~3分)12例(7.79%),死亡(1分)8例(5.19%)。14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ACoA动脉瘤瘤顶指向复杂多变,根据其瘤顶指向类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王雷田道锋陈治标徐海涛黄书岚蔡强吴立权陈谦学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
-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诊断与治疗探讨
- 目的:探讨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并探讨该病的手术治疗原则...
- 王龙徐海涛陈谦学黄书岚陈治标田道锋吴立权张申起
- 经颅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提高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技术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人路18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39例,经额下入路20例。结果 肿瘤全切151例(61.4%),次全切79例(32.1%),大部分切除16例(6.5%),死亡3例,随访3个月~1年,16例复发行放射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基于肿瘤的大小、质地、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和掌握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对视神经及视交叉、垂体柄、下丘脑和穿支动脉的保护,肿瘤残余或呈侵袭者术后辅以放疗,可显著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 陈谦学吴立权陈治标刘仁忠晏炳元郑必全徐海涛简志宏
-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颅入路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