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 作品数:66 被引量:2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如何看待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事件被引量:1
- 2017年
- 10月8日,日本神户制钢所承认,旗下三家工厂和一家子公司生产的部分铝铜制品被篡改技术数据,冒充与客户约定规格相符的达标产品出售;在过去的一年中,涉嫌造假产品有铝制品约1.93万吨、铜制品约2200吨、铝铸件约1.94万个。随着调查的展开和深入,该公司篡改数据的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汽车、高铁到航空航天、液晶屏、武器装备等领域,波及企业数量从最初的200多家扩大至约500家。神钢造假事件,
- 徐梅
- 关键词:造假事件神钢铝铸件日本制造业铝铜
- 构筑日中知识交流网络
- 过去20年间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中国,现在似乎成为周边国家的威胁。其中,最感到中国“威胁”的是日本。为保护本国农业,日本对中国的农产品等开始实行进口限制措施的保护体制。
- 柯隆徐梅
-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合作出口依存度个人投资者
- 文献传递
- 试论90年代日本的对外贸易及其新特点被引量:1
- 1996年
- 试论90年代日本的对外贸易及其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徐梅战后以来,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其在“贸易立国”基本方针引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日本自始至终贯彻片面追求出口增长的“加工贸易主义”政策,...
- 徐梅
- 关键词:对外贸易体制加工贸易贸易自由化全球贸易加工型贸易对象
- 战后70年日本经济发展轨迹与思考被引量:21
- 2015年
- 二战后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日本,在诸多促进经济增长要素的作用下,实现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1973年石油危机为转折点,日本经济开始减速,并出现一些现象,包括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课题类似的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后发效应趋于终结、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日本经济出现严重的"泡沫"。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尽管之后各届政府都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措施,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政局不稳、宏观调控余地有限、劳动力市场相对封闭、外需作用减弱等原因,日本经济始终未能真正步入复苏轨道。目前执掌政权的安倍内阁正在积极推动结构改革,而人口少子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外部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等决定了日本经济中长期将会处于低速增长的常态。
- 徐梅
- 关键词:日本经济泡沫经济长期低迷
- “平成萧条”与日本经济产业转型--对张玉来教授新著的评析与商榷
- 2020年
- 如何解读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产业,这是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认知也表现出意见纷呈、观点各异的特征。最近,南开大学张玉来新著《日本经济产业解析——改革、创新与演进》颇为引人瞩目,它不仅详细系统地解读了“平成萧条”,深入分析了日本经济陷入结构性困境的背景及原因,还特别强调应避免“唯GDP论”式地解释日本经济产业,因为那会造成认识误区,原因是日本经济已实现深度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之上,该书倡导应从“持续演化论”等新观点出发,去认识和分析平成时代日本各层面所实施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将对《日本经济产业解析》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入评析,并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 徐梅
- 关键词:财政重建
- 中美经贸关系:合作、摩擦及课题被引量:1
- 2019年
- 中国加入WTO以后,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双边经贸摩擦逐渐增多。2018年中美两个世界大国之间出现贸易摩擦并一度呈升级态势,给各自经济发展造成下行压力,也给相关国家及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据媒体报道,目前中美两国围绕此次摩擦展开的贸易谈判越来越接近达成协议。即使此次贸易摩擦得以平息,但遏制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的一大战略诉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未来对美经贸合作仍将面临贸易收支、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地位"、高新技术、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 徐梅
- 关键词:经贸关系中美贸易结构性改革
- 关于日美贸易摩擦中汇率问题的思考
- 2010年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到80年代摩擦重心转向汇率问题,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但日元升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果。日美贸易摩擦中汇率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日美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两国间的国家利益冲突。美国企图利用美元特有的地位,影响和操纵他国汇率,以维护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徐梅
- 关键词:汇率日元升值
- 后安倍时代的日本被引量:13
- 2020年
- 导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进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加速,日本、中日关系与国际体系、国际秩序一道经历着深刻变动与调整。2020年8月底,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原因将辞去首相职务,“安倍时代”落下帷幕。“后安倍时代”,日本政坛能否保持稳定,抑或重现“十年九相”之乱象?中日关系能否延续2017年以来的改善向好势头,进而带动区域合作逆势向前,抑或陷入“漂流”甚至再度面临动荡起伏?为深入剖析日本政权交接及其深刻外溢影响,本刊特邀相关领域八位知名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及中日关系角度展开分析,以精辟观点分享广大读者,同时推动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杨伯江张伯玉徐万胜徐梅贺平吕耀东吴怀中刘江永卢昊
- 关键词:安倍晋三中日关系日本政坛历史进程
- 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3
- 2018年
-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 徐梅
- 关键词:经贸关系中日贸易
- 中国人抢了日本人的饭碗吗?
- 2003年
- 战后,日本一直被称为亚洲地区'雁阵模式'的领头雁,在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当各种解决措施未能带领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时,有人甚至视日本经济为世界经济中最大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出色表现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中国制造'在日本的不断增多,不大习惯竞争的日本人在大量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面前感到惊恐不安。
- 徐梅
- 关键词:产业结构劳动力对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