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活性
  • 1篇眼科
  • 1篇眼科临床
  • 1篇眼脉络膜
  • 1篇用药治疗
  • 1篇原田病
  • 1篇诊疗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脱离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前后
  • 1篇手术效果

机构

  • 5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张茸
  • 3篇管欢
  • 3篇刘宗明
  • 2篇刘育榕
  • 2篇王海波
  • 2篇刘丁熙
  • 2篇纪莉莉
  • 1篇赵林
  • 1篇祁媛媛
  • 1篇王丽晶
  • 1篇靳蕾
  • 1篇赵红军
  • 1篇李旭红
  • 1篇邹吉新
  • 1篇王树纲
  • 1篇梁巍
  • 1篇赵丹
  • 1篇刘妍

传媒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图像数据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定期随访。结果:通过1a多的跟踪随访和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明显降低了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对已有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延缓了视力进一步损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构建了以"健康宣教-筛查-治疗-随访-健康管理"为主线的"主动式"服务体系,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失明率。
刘宗明祁媛媛张茸管欢刘育榕刘丁熙纪莉莉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访数字化
Vogt-小柳-原田病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病程在1周之内的VKH初发患者21例(42只眼)应用泼尼松120~140mg/d,晨起顿服,每3~5天依据病情好转情况减量20mg;减至80mg/d时,每5天减量10mg;减至60mg/d时,每周减量5mg;减至15mg/d后维持1~2个月,以后每周减量5mg至停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第2天头痛症状消失,视力有所改善。3d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底视网膜脱离情况明显好转。7d后视力≥0.5者36只眼,占85.7%,视网膜脱离均消失。1个月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最佳水平。随诊观察12~36个月期间无复发病例,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激素并发症。结论对于VKH初发病例早期大剂量应用泼尼松口服及长期的泼尼松口服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邹吉新刘宗明梁巍管欢靳蕾张茸刘育榕刘丁熙赵林王树纲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糖皮质激素视网膜脱离
双眼脉络膜骨瘤一例
2020年
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4 d,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7年8月16日至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1个月前当地医院诊断为葡萄膜炎,给予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4;左眼视力0.5,矫正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2、13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盘边界欠清楚,颜色橘红;视盘周围(盘周)可见环形黄白色病灶,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略隆起于视网膜表面,大小约3 DD×4 DD,未累及黄斑区(图1A)。
张茸刘宗明卢苇王丽晶王海波赵丹纪莉莉赵红军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例报告
光凝联合抗VEGF用药治疗黄斑水肿对患者房水血管活性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光凝联合抗VEGF用药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房水血管活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M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光凝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光凝联合抗VEGF用药(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厚度,第一次及第二次注射康柏西普时采集房水。对照组同期采集房水,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结果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厚度明显降低,且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1周对照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IL-6、VEGF165b及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出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不良反应,且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光凝联合抗VEGF用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房水中血管活性分子表达水平。
管欢张茸王海波
关键词:黄斑水肿光凝房水
眼睑松弛综合征手术前后眼表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研究眼睑松弛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眼表各项指标。方法30例眼睑松弛综合征患者,均行双眼重睑形成联合上睑下垂矫正及泪腺脱垂复位手术治疗,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角膜荧光素染色(FLS)评分,泪河高度(TMH)、睑缘形态异常(LMS)评分等各项眼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OSDI评分分别为(16.73±4.49)、(15.33±4.61)、(14.36±4.56)分,BUT分别为(10.26±3.59)、(12.21±3.59)、(12.85±4.73)分,FLS评分分别为(1.75±0.98)、(1.28±0.89)、(1.15±0.93)分,较均术前的(25.30±4.43)分、(5.25±1.68)s、(2.55±1.03)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OSDI评分、BUT、F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段Schirmer I、TMH及L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松弛综合征通过手术治疗改善外观的同时促进眼表的修复,提升眼部舒适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张茸李旭红刘妍
关键词:手术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