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华

作品数:49 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出血
  • 6篇应激
  • 6篇细胞
  • 6篇病理
  • 5篇动脉
  • 5篇应激障碍
  • 5篇皮质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5篇创伤
  • 5篇创伤后
  • 5篇创伤后应激
  • 5篇创伤后应激障...
  • 4篇影像
  • 4篇神经元
  • 4篇受体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机构

  • 33篇沈阳军区总医...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41篇张景华
  • 12篇陈会生
  • 9篇曲方
  • 8篇夏程
  • 8篇李晓秋
  • 6篇周中和
  • 6篇何祥
  • 5篇何凡
  • 5篇王耀山
  • 5篇石玉秀
  • 5篇韩芳
  • 5篇王鲁宁
  • 3篇李慢
  • 3篇吕彦
  • 3篇张国旭
  • 3篇郭佳
  • 3篇陆国秀
  • 3篇王治国
  • 3篇张文文
  • 3篇郝珊瑚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同位素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干脑病1例
曲方张景华陈会生周中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9年
张景华韩芳石玉秀
关键词:细胞色素C氧化酶前额叶皮质皮质神经元计算机断层扫描应激
关于多发性硬化中浆样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以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特征。浆样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启动初级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浆样树突状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特别是Ⅰ型干扰素,所以它与抗炎、免疫调节联系紧密。而目前Ⅰ型干扰素(β)被认为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本文就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来源、特性及其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做一简单介绍,为进一步探索免疫调节新机制和寻求多发性硬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王婷婷王东辉陈会生张景华王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免疫调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吉兰巴雷综合征死亡的原因。方法复习并总结我院自1964-2003年间所有收治的共计189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其中死亡8例,排除其中3例因患病10余年慢性衰竭致死者,分析其他5例均在急性期死亡者的死亡原因。...
张景华王晓威王耀山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死因分析
文献传递
认知障碍门诊病人就诊原因的分析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与痴呆专病门诊病人就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至今在记忆障碍及痴呆专病门诊就诊的病人信息,记录患者就诊时一般资料,包括居住情况,照料者信息,既往病史,本次就诊的原因和陪同人的相关信息的登...
张景华
关键词:就诊原因门诊病人精神症状
PET/CT联合显像在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研究不同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探讨11 C-PIB、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AD的诊断价值。分析绝经后女性AD患者75例,依据雌激素水平分为低E_2组(E_2<16.2 pmol/L,n=36)、正常E_2组(16.2pmol/L≤E_2<65.7pmol/L,n=39)。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表达率、TNF-α表达水平以及PET/CT脑显像标准化摄取比值(standard uptake radio,SUVR)。研究发现,在不同E_2组AD患者中,低E_2组^(18)F-FDG联合11 C-PIB及单独11 C-PIB脑显像诊断AD的灵敏度均较正常E_2组高,差异显著(χ~2=4.869,P=0.027;χ~2=3.636,P=0.047);AD患者E_2水平与SUVR及TNF-α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01;r=-0.248,P=0.032),而SUVR及TNF-α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168);低E_2水平AD患者组ApoE等位基因表达率高,差异显著(Z=-2.228,P=0.026)。结果表明,^(11)C-PIB和^(18)F-FDG联合显像对A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陆国秀张国旭郝珊瑚郭佳张文文王治国张景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雌二醇载脂蛋白E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R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PTSD大鼠mPFC神经元MR的表达在SPS-1d时高于对照组,随后下降,SPS-14d最低,SPS-28d恢复性上调,但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中出现MR表达的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PTSD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 axis,HPA)轴的变化机制。
张景华李慢石玉秀韩芳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盐皮质激素受体
阿托伐他汀对北方汉族人群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层,观察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按危险因素及病情分为三组,即阿托伐他汀20mg(n=50)、40mg(n=50)、60mg(n=60)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 CRP)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降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油三酯(TG)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g组LDL-C达标率最高。与治疗前相比,不同剂量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组和40mg组肌酸激酶(CK)水平降低(P<0.05),而40mg组和60mg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P<0.05);20mg组和40mg组h CRP水平有所降低,60mg组h CRP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HI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三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 CRP水平,其中60mg组LDL-C水平达标率最高,NIHSS降低幅度最大。但能否长期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郑雪丹李晓秋张景华夏程韩雅玲陈会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卒中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正>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脊髓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选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
张景华陈会生
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影像学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
文献传递
人脑枕叶区衰老进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分别从 2 3岁、 64岁、 72岁、 83岁以及 94岁无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史个体大脑皮层枕叶区取样 ,制备蛋白质样品 ,进行双向凝胶电泳 ( 2 -DE)、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扫描和 Image Master2 D Elite软件分析 ,每张胶上平均可检测到 1 0 0 0个以上蛋白质点 .通过软件半定量分析 ,进一步研究了衰老过程中枕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发现随年龄增长有 7种蛋白质有一致的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 .应用质谱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 PMF)和 /或肽序列标签 ( PST)分析 ,数据库检索共鉴定了 1 1种蛋白质 ,其中有 5种具有一致的上调或下调性 ,包括神经元突触结构蛋白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 ( Neurofilamenttriplet L protein,NF-L)、参与抗氧化反应的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 ( Peroxiredoxin)、三羧酸循环关键酶 (顺 )乌头酸水合酶 ( Aconitate hydratase)和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烯醇化酶 2 ( Enolase2 )以及分子伴侣蛋白 T复合物蛋白 1 ( T-complex protein1 ) .首次建立了正常人脑枕叶区的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图谱 ,针对人脑枕叶区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 ,并对差异表达蛋白在衰老进程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做了探讨 .
周波杨伟张景华童元鹏赵锐纪建国茹炳根
关键词:衰老机制蛋白质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