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鹏

作品数:56 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著

领域

  • 39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21篇史学
  • 9篇史学理论
  • 6篇世界史
  • 6篇主义
  • 6篇观念史
  • 5篇中国史
  • 5篇世界史研究
  • 5篇西方史学
  • 5篇历史学
  • 5篇历史研究
  • 5篇国史
  • 4篇政治
  • 3篇学者
  • 3篇哲学
  • 3篇中国史学
  • 3篇史表
  • 3篇史学家
  • 3篇史学理论研究
  • 3篇思想史
  • 3篇全球史

机构

  • 5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弗吉尼亚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格罗宁根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53篇张旭鹏
  • 1篇付有强
  • 1篇张安玉

传媒

  • 16篇史学理论研究
  • 4篇社会科学文摘
  • 3篇世界历史
  • 3篇国际社会科学...
  • 3篇全球史评论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与记忆被引量:6
2014年
记忆研究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影响至今方兴未艾。记忆研究在史学领域中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社会学、心理学和心态研究都对之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其在史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则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的贡献。促使记忆的观念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关键在于历史学科内各种思潮的汇流,以及相关的历史方法和主题所产生的影响,西方当代文化政治,尤其是大屠杀对记忆研究无疑具有推动作用。记忆研究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必然引起人们对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乃至历史性质的反思,这对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进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过去无疑大有裨益。
阿龙·康菲诺付有强张旭鹏
关键词:记忆历史表现
民族史及其超越——兼论复线的民族史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23年
民族史在中国的兴起,发端于近代中国史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诉求,在塑造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意识、促进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民族史也因其同质化和排他性的民族国家叙事,忽视了其内部不同族群的历史。近年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一些历史学家尝试从周边和内亚的视角重新理解中国,力求打破民族国家叙事的僵化思维,撰写更具开放性的民族史,进而展现民族国家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就这一点而言,边疆这一兼具内外两种因素,同时又容纳了权力的中心与边陲的流动区域,为撰写这种开放的民族史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和可行的路径。
张旭鹏
关键词:民族史民族国家边疆
“庶民研究”与后殖民史学被引量:25
2006年
“庶民研究”是印度近二十余年来以后殖民主义为研究视角的一种历史编纂实践。它主张摒弃传统史学撰述中的精英主义话语,从“庶民”的角度重写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时期的历史。“庶民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代表了当今后殖民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批判了西方现代史学观念中的历史主义弊端,又对近现代以来非西方史学在西方普遍主义话语之下继续“受殖”的状况进行了深刻反思。“庶民研究”努力建构的书写非西方历史的新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殖民史学对非西方历史学的重新定向具有一种普遍意义,值得第三世界的历史学者借鉴与思考。
张旭鹏
大众文化与西方史学新趋向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西方史学编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推动历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普通大众,去感受他们的经验、行为和欲望。历史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化和多元化,广义上的一切媒质,尤其是电影、电视,成为展现过去、叙述历史的新手段,由此带来的是对于历史性质的不同理解。大众文化的即时性和碎片化倾向,虽然助长了一种微观主义研究风尚和对宏观历史的排斥,但这种历史观最近又被大众文化所营造的对确定性的追求所修正,宏大叙事的回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张旭鹏
关键词:大众文化历史表现
超越全球史与世界史编纂的其他可能被引量:14
2013年
作为世界史编纂方式之一的全球史,因其对人类过往所持的全球视角,以及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彼此联系与交相互动的重视,极大丰富和深化了当今的世界史研究,使之更能满足全球化时代人们对一种新的全球叙事的需要。③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日趋一体化的背后,却是各种地方主义诉求的此起彼伏,民族国家边界的打破虽然带来商品和人口的自由流动。
张旭鹏
关键词:世界史研究全球史历史进程地方主义
西方文明简史
张旭鹏
史学的个体化与记忆研究的兴起被引量:6
2012年
史学在19世纪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和其他显贵的个体活动。而在这之后,历史便被看作是大规模社会政治力量的结果,它不再是显要人物个体行为的产物,史学因而具有了客观性与科学的内涵。但是,随着对史学建制的不满以及对史学撰述中主导叙事的批判,当今的史学又出现了转向个体的趋势。这里的个体既指历史研究的客体,
张旭鹏
关键词:个体化史学记忆研究历史研究帝王将相政治力量
文化、权力与世界历史——兼评埃里克·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以埃里克·沃尔夫的《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为切入点,探讨了世界历史研究中的文化、权力等问题。文章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首先批评了将文化理解为固定的、单一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指出只有将文化视为开放和互动的系统,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历史中复杂的联系。同时,文章也分析了世界历史编纂中"欧洲中心主义"背后所体现的知识与权力的纠结,以及欧洲是怎样运用它在知识上的这一权力去书写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世界历史研究应注意地区性历史与全球性历史的结合,既要看到全球性力量所带来的巨变,也要关注各种地区性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唯如此,才能理解世界历史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联系,而不会将之看成是"欧洲中心"的力量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张旭鹏
关键词:文化权力世界历史
进步主义、移民殖民主义与杰斐逊派对美国资本主义的批判被引量:2
2008年
"进步主义史学"产生自特纳对美国的移民殖民主义根源的"发现",因而带有深刻的种族主义特征,但其对"民主的"拓殖者的赞美也有着平民党运动的背景。特纳的著作为比尔德的著作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后者的著作旨在描述发生在西部拓殖者内部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美国资本主义乃至扩张主义的研究和批判构成其著作的核心。进步主义运动试图扭转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过去几十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进步主义史学的其他消极面。不过,进步主义史学家为未来的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为他们指明了早期美国历史侵略扩张等重要特征。
丹尼尔.盖多张旭鹏
关键词:殖民主义
想像他者:西方文化视野中的非西方被引量:11
2005年
西方是在与非西方社会的比较中得到更为明确的界定的。在西方的文化视野中,对非西方固然有着某种程度的理性认知,但也不乏充满错觉的想像,即以一种与“自我”不同的“他者”形象不断建构非西方的历史身份,从而创造出一个与真实存在不尽相同的非西方。西方的非西方想像体现了西方对他者的控制与重构,是西方表达自我优越意识的一种霸权话语。文章考察了古典时代至18世纪西方表述他者的话语体系,分析了产生这种想像的文化和社会原因,由此说明西方是怎样逐步形成与非西方对立,并最终取得对后者的优势地位。
张旭鹏
关键词:西方文化自我意识精神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