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兵
-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incinnati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和总结Cincinnati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 1组 15例 19足先天性垂直距骨施用Cincinnati入路一次性完全松解距下关节和复位距骨 ,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按照Kodro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8~ 43个月 ,平均 2 8 3个月 ,优 1足 ,良 14足 ,可 4足 ,无 1例需要再次手术或再脱位。结论 :Cincinnati入路用于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具有暴露容易、便于复位固定。
- 王志强王旭张建兵
- 关键词:先天性垂直距骨外科手术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对一组 32例 39膝术前行常规髌骨动力性CT扫描测量髌股适合角 (CA)髌股外侧倾角 (LPFA)和髌骨倾斜角 (P -TA)。均在关节镜下关节腔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 0 6个月 ,32例症状明显改善 ,未发生胫骨骨折病例。复查动力性髌骨CT测量髌股适合角 ,外侧髌股角和髌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 )。结论 该方法同时解决了近端和远端重排列问题 ,并纠正了动态和静态排列异常 ,消除了异常应力 ,解除了症状。两种术式的结合其疗效是相加的 。
- 张建兵王志强郭志远王乐润陈国林赵爱民
- 关键词:关节镜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治疗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范围。方法对一组83例125膝髌股关节紊乱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然后对术前和术后的髌股关节动力性CT及疗效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8~44个月,74膝明显改善,15例膝较术前改善,25例膝一般,11例未见改善,其中2例术后症状加重。对比术前和术后的髌骨动力性CT,发现术前髌股适合角(CA)超过(16.3±2.5)°或髌骨倾斜角(PTA)超过(30.8±5.6)°的病例,行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的效果不理想。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目前是首选的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的手段。它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髌股关节紊乱的问题都可通过它解决,而是通过该组病例提供了一个相对的界值供临床参考,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张建兵陈百成王志强任亮赵宝辉
-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
- 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清理术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清理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85膝)膝关节疾患分成A组和B组(n=34),A组施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B组施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然后对A组和B组进行比较及B组术前和术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测的数据均为随访15个月以上测得,髌骨中心的外侧位移A组为(6.1±2.3)mm,B组(1.2±0.8)mm髌股适合角(CA)A组术后(12.3±7.2)°,B组术后(4.2±2.5)°髌骨倾斜角(PTA)A组术后(11.4±3.6)°,B组术后(3.3±2.1)°。HSS膝关节评分A组术前(42±6.0)分,术后(73±12.3)分,B组术前(40±4.5)分,术后(85±9.0)分,结果术后A组和B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B组术前和术后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清理外术明显优于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式,它不仅解决了胫股关节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髌股关节的问题,消除了髌股关节由于胫骨高位截骨而随之产生力线异常,对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张建兵陈百成王飞赵宝辉
- 关键词:胫骨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
- 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 比较两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68例,其中37例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closed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CWO),31例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O).术后摄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胫骨股骨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并行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术前、术后两组HSS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8.57°±1.63°、术后5.03°±1.24°,OWO组术前8.71°±1.66°、术后10.1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WO组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0.880±0.053、术后0.820±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92±0.043、术后0.897±0.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WO组术前Blackburne-Peel指数0.804±0.040、术后0.801±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15±0.039、术后0.766±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CWO组外翻8.06°±2.75°,OWO组外翻8.65°±1.46°.结论 膝内翻骨关节炎的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有相似的手术效果,内侧撑开截骨术截骨角度更加准确.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可出现胫骨后倾减小和髌韧带短缩,内侧撑开截骨术后易出现胫骨后倾增加和髌骨至关节线距离减小.
- 王飞陈百成高石军张建兵刘虎闫昌葆
- 关键词:截骨术胫骨
- 一种新的外翻矫形术——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和总结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治疗 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一组 4 6例 5 4足术前常规摄前足负重正位片测量外翻角 (HVA)、跖间角 (IMA)、近侧关节固角 (PASA)。全部病例均施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 19例联合 趾近节趾骨楔型截骨术 ,6例联合其他跖骨截骨矫正 外翻畸形。结果 随访 6 .2~ 4 4 0个月 ,平均 19.6个月。所有 外翻畸形足全部矫正 ,术后前足负重正位片测的HVA ,IMA和PASA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 <0 .0 1) ,优良率达 94 .4 % .发生第一跖骨骨折 1例。结论 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对于矫正 外翻畸形较之其他术式的适用范围更广 ,不仅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和其他术式联合使用 ,且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并发症少。对重度畸形者更显其优越性。
- 张建兵陈百成孙然王志强
- 关键词:MU外翻截骨外科手术
- 关节镜辅助髌周内侧软组织条索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髌骨不稳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髌周内侧软组织条索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青少年髌骨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髌骨不稳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3~20岁,平均16岁。左膝11例,右膝12例。病程1~28周,平均15周。均于剧烈运动时出现髌骨不稳感,膝关节疼痛。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48.30±5.77)分及(50.80±7.61)分。摄Merchant髌骨轴位X线片,测量髌股适合角、髌股外侧角及Q角分别为(9.00±2.46)、(2.94±2.55)及(19.10±4.16)°。患者均于关节镜辅助下行髌周内侧软组织条索(髌周内侧支持带、内侧关节囊以及股内侧斜肌纤维)重建MPFL。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患者髌骨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髌股关节再脱位。随访期间未发生发育异常。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髌股外侧角及Q角分别为(—7.03±0.60)、(11.00±3.47)及(11.30±1.90)°;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3.20±3.51)分及(94.10±4.26)分;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髌周内侧软组织条索重建MPFL可有效治疗青少年髌骨不稳,术后患膝功能明显改善。
- 闫昌葆陈百成张建兵赵宝辉刘虎
- 关键词:关节镜髌骨不稳内侧髌股韧带青少年
- 囊肿切除联合撕裂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后联合半月板撕裂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2006年8月~2008年5月共收集19例外侧半月板囊肿病例,其中男7例,女12例,通过MRI检查:其中半月板撕裂合并半月板囊肿14例,单纯滑膜囊肿5例,最终关节镜下诊断半月板撕裂合并半月板囊肿15例,单纯滑膜囊肿4例,通过关节镜将囊肿切除后,利用肩关节镜缝合器械将损伤的半月板缝合,继而进行有效的康复计划。然后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5个月,所有病例恢复了正常的运动,没有发现关节内或关节外的术后并发症的产生。Lysholmscores术前平均(64±5)分,术后平均(94±3)分。应用Studeng-t检验术前和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13例镜下随访发现11例完全愈合,2例不完全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后联合半月板撕裂全关节内缝合技术(all-inside)无论在操作方面还是半月板的愈合方面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关节镜技术的一项创新和发展。
- 王飞陈百成张建兵闫昌葆刘虎王军
- 关键词:半月板囊肿关节镜
- 髌股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学匹配性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 测量并比较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和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选取髌股关节正常的膝关节标本9例,在膝关节屈曲20°~30°位,沿髌骨中心垂直于髌股关节面横行切开,暴露髌股关节,测量骨性髌骨适合角、软骨性髌骨适合角、髌骨软骨顶点参数、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滑车骨性凹点参数和滑车软骨凹点参数.然后在临床中随机选取11例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及力线正常患者的髌股关节轴位MRI,测量上述指标,与解剖学研究进行比较.结果 解剖学样本数据:骨性髌骨适合角为(-4.5±1.1)°,软骨性髌骨适合角为(0.5±0.8)°,均为右膝;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为1.13±0.11,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为1.67±0.14,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为1.35±0.28,滑车软骨凹点参数为1.38±0.33.骨性髌骨适合角与软骨性髌骨适合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与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与滑车软骨凹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影像学样本数据和解剖学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覆盖髌骨软骨的几何形状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股骨滑车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基本相似.
- 张建兵陈百成张静王志强阎昌葆
- 关键词:髌骨股骨核磁共振成像
- 异种小肠黏膜下层浓度水平对跟腱断裂修复的影响
- 2009年
- 背景:用猪的小肠黏膜下层重建各种组织结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匀浆可注射形式的小肠黏膜下层的相关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水平的匀浆可注射形式的异种小肠黏膜下层在修复和构建跟腱组织时是否对修复和重建结果产生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45只国产公山羊,1.0~2.0岁,体质量35~47kg。小肠黏膜下层均来自同一只猪,去抗原处理后用均浆机打浆制备小肠黏膜下层悬液。方法:切断45只山羊右后肢跟腱,随机分为25%,50%,100%浓度组,分别注射25%,50%,100%浓度的猪的小肠黏膜下层2mL于山羊的断裂跟腱处。注射前观察一般状况及注射侧肢体的情况,于2,4,6周各取5只切取修复后的跟腱。主要观察指标:①生物力学测试。②踝关节后凸角。③组织学分析结果。结果:各时间点25%浓度组生物力学测试值均大于50%浓度组和100%浓度组(P<0.01)。各组踝关节后凸角注射前左侧后肢、右侧后肢和注射后右侧后肢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5)。4周和6周,25%浓度组几乎全为成纤维细胞,修复跟腱与正常的跟腱几近相同,100%和50%为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尚存浸润的炎细胞。结论:结果表明可以在浓度水平调控匀浆形式的小肠黏膜下层在跟腱修复中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浓度效果。
- 张建兵陈百成孙然陈小珍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跟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