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玲 作品数:48 被引量:10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负相关:基于生物信息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公共数据库GEO、Oncomine及TCGA分析筛选与胃癌分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利用STRING、GSEA、DAVID、Cytoscape等软件分析预测与候选基因相关的分子通路,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通过q RT-PCR分析候选基因在28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m RNA的差异表达;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等分析NNMT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NNMT在多个数据库分析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预后负相关;通路分析显示,NNMT高表达与细胞外基质受体和细胞黏附分子等细胞粘附相关通路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等分子通路相关;而NNMT低表达可能与碱基错配修复和核黄素代谢等生物过程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显示,NNMT可能与AURKA等1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与TAGLN、PTRF、AKAP12、IGF2BP2蛋白存在较高的共表达趋势。在临床组织标本中,q 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NNMT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胃癌细胞系中,NNMT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而NNMT敲除可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NNMT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NNMT高水平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提示NNMT可能为胃癌预后相关分子。 文智慧 梁炜祺 钟依秀 孙菲 张庆玲关键词:胃癌 生物学行为 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9 2013年 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病理实验教学现状,突破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先进设备,促进师生间良好的双向沟通,提高上课效率;针对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区别对待,突出专业特色,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参与尸检、病理相关操作,拓展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病理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通过对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各个环节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为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 于莉娜 廖文婷 张庆玲 丁彦青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大肠肿瘤中Ti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 a invasion and m etastasis induc ing factor 1,Tiam1)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和大肠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中Ti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细胞株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iam1蛋白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2χ=23.561,P<0.01);两两比较发现,腺瘤Tiam1表达比大肠正常组织高(Z=-2.423,P<0.05),淋巴结转移癌组织Tiam1表达比大肠癌组织高(Z=-2.051,P<0.05),而大肠癌组织与腺瘤组织Tiam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938,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伴发转移的大肠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Tiam1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Z=-3.176,P<0.01)。RT-PCR结果显示Tiam1基因在高转移的LoVo和SW 620中呈高表达,在低转移的LS174T和HT29中呈低或不表达,在SW 480、HCT116等呈中度表达。结论Tiam1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Tiam1表达可作为大肠癌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刘莉 许岸高 王蔚 张庆玲 丁彦青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肿瘤转移 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前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学疗效评价及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4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的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连续性病例共1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学疗效评价和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49,64)岁,9例为吸烟患者。10例接受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1例接受新辅助靶向治疗。11例初诊活检肿瘤均呈现SMARCA4完全表达缺失,其中浸润性非黏液腺癌7例,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例,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2例。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标本呈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包括肿瘤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胆固醇裂隙、免疫细胞浸润、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纤维化。原发灶疗效评价3例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PR),整体疗效评价2例达到完全病理缓解(CPR);其中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的MPR比例为3/10,CPR比例为2/10。在9例未达到CPR的病例中,5例治疗前后组织学类型不同;8例肿瘤呈现完全性SMARCA4表达缺失,1例呈现异质性表达。11例活检标本接受了二代测序检测,9例SMARCA4基因1类突变(其中7例无义突变和2例终止密码子获得性突变),2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为金标准,二代测序方法检测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为9/11。随访6.9~46.6个月,5例术后复发,6例无病生存。无病生存时间0.7~27.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6个月。结论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标本呈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化学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敏感的肿瘤成分多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而大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和巨细胞癌为相对治疗敏感性低的肿瘤成分。MPR和CPR评价提示部分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田雨 刘超群 张庆玲 颜黎栩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 免疫疗法 预后 LMP1转基因小鼠构建及功能初步研究 本研究拟利用本室以ED-L2为启动子构建的LM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ED-L2-B-LMP1-EGFP和ED-L2-N-LMP1-EGFP,分别以慢病毒感染技术和目的基因显微注射技术构建B-LMP1和N-LMP1转基因... 张庆玲关键词: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慢病毒载体 转基因技术 文献传递 构建荧光转基因小鼠模型整体水平观察B-LMP1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建立 LMP1转基因小鼠整体水平探讨 LMP1基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目的 DNA 显微注射技术,建立 ED-L2-B-LMP1-EGFP 转基因小鼠。 2.应用 PCR、Sout... 张庆玲 杨玉芳 丁彦青关键词:转基因小鼠 文献传递 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及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建立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及转移模型,实时观察结肠癌发展、转移的规律。方法将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EGFP;裸鼠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利用肿瘤细胞表达EGFP的特点,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并利用IPP5.0软件采集、分析结肠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结肠癌细胞在裸鼠皮下的生长情况;利用结肠癌外科原位手术移植方法建立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应用病理学方法对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结肠癌细胞SW480/EGFP稳定、高效表达EGFP。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后,可以在动物活体外实时观察肿瘤的皮下生长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外科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的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成功率达到100%。手术后2周,裸鼠结肠原位成瘤未发现有转移情况,手术后6周,75%裸鼠发生了腹腔转移,50%发生了肝转移。通过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动物原位及转移模型是研究结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可靠有效的观察模型。 刘莉 张庆玲 蒋会勇 丁彦青关键词:结肠肿瘤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变组织肺、脾、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3月至5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4例SARS患者尸检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取自非SARS患者尸检个体)肺、脾、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SARS肺组织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Fas,FasL表达增强。结论Fas/FasL过度表达在SARS病变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Fas/FasL介导的凋亡途径在SARS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贺莉 张庆玲 丁彦青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FAS/FASL 稳定表达新抑癌基因WTX的胃癌BGC-823/WTX-EGFP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含有全长WTX(Wilms tumor gene on the X chromosome)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WTX基因的胃癌BGC-823/WTX-EGFP细胞系,为WTX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保障。方法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全长WTX cDNA序列,将全长WTX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EGFP-N1表达载体,建立pEGFP-WTX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pEGFP-WTX表达载体构建是否成功。构建成功的pEGFP-WTX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WTX的BGC-823/WTX-EGFP细胞。q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WTX表达。结果 PCR方法从人胚肾293FT细胞扩增获得全长WTX 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pEGFP-WTX质粒DNA经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转染294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WTX-EGFP细胞能够稳定表达WTX。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WTX 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WTX的BGC-823/WTX-EGFP细胞,为WTX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可绪 王啓名 王啓名 吴焕 黄怡哲ED-L2-LMP1-E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07年 目的构建及鉴定EB病毒LMP1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EB病毒ED-L2启动子和LMP1基因克隆到带有EGFP基因的FUGW慢病毒表达载体上,筛选阳性克隆,经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鉴定重组载体后,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包装结构基因pCMVΔ8.9、包膜基因VSVG和带目的基因ED-L2-LMP1-EGFP载体共同转染到293FT包装细胞内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包装细胞报告基因表达情况,收集病毒上清、浓缩鉴定、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PCR和免疫组化鉴定LMP1表达。结果融合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有782bp的ED-L2和1300bp的LMP1基因片段基因片段插入到慢病毒载体中。转染重组ED-L2-LMP1-EGFP慢病毒融合载体的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对该细胞PCR可以扩增出404bp大小的LMP1基因片段和370bp的EGFP基因片断;免疫组化证明LMP1蛋白在转染细胞表达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ED-L2-LMP1-E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在体研究LMP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庆玲 杨玉芳 丁彦青关键词:EB病毒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 慢病毒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