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洲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工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浅析日语文学中的家园意识形态
- 2014年
- 日本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同样,日语文学中有着象征日本家园的意识形态,比如,樱花、和服、俳句和武士、清酒。这种家园意识更形象的从语言中表达出来。
- 张乐洲
- 关键词:家园意识日本文化
- 大学日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探讨
- 2014年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的融入教学当中,利用现代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与教育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多媒体室互动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得到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摄取更为广的知识面,了解日语背后的日本文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机会,能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 张乐洲
- 关键词:日语教学信息技术
- 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迎来了转型期,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不断反思日语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教育新思路。近些年,高校学生人数剧增,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1世界是世界文化大交流的世纪,社会需要一大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强的人才,这就对高校日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张乐洲
- 小说《我是猫》中“虚构”与“现实”相结合
- 2013年
-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1916年),日本著名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在创作活动中擅长将东西方文化同时融入文学作品中,其中尤其善于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详尽、细腻的描绘。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猫"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猫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其感受,以此来反映现实世界中社会现状和各类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是猫》中的故事情节、文学语言、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探讨夏目漱石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虚构"与"现实"写作手法,展示其在文学艺术继承方面与文学艺术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 张乐洲
- 关键词:夏目漱石《我是猫》虚构现实主义
- 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
- 2014年
-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是存有一定相似性的,而且近阶段,我国有关于日本语言的探究以及其文化背景的探索是变得更加全面、深入,尤其是关于日本语言文学所体现出的有关于日本国家历史文化以及大众观念的探究,逐渐变为语言文学界的热门话题。因此,笔者就从阐述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出发,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存在于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以及其特征。
- 张乐洲
- 关键词:日本语言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 比较文学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 2014年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日本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日语的发展历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从而更好的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日语语言的学习.本文主要探究将比较文学引进日语教学过程中,对日语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 张乐洲
- 关键词:比较文学日语教学
- 《窗边的小豆豆》中人物刻画的教育反思
- 2014年
- 黑柳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窗边的小豆豆》,是黑柳彻子根据其童年往事所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在《窗边的小豆豆》中,黑柳彻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小豆豆、小林校长等一系列人物角色,并运用充满自嘲与调侃的文学语言讲述小豆豆的成长过程,以此来表现存在于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窗边的小豆豆》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在作品中阐述的对于现代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示黑柳彻子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 张乐洲
- 关键词: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人物刻画教育反思
- 小说《肃清之门》中细节描写中的社会深思
- 2014年
- 黑武洋(1964年——至今),日本知名漫画家,小说家。《肃清之门》是黑武洋的代表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讲述了近藤亚矢子作为教师,在经历和目睹了许多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问题后,内心发生变化并逐渐出现人性上的扭曲,绑架了三年D班全体学生,并对他们的恶劣行为等做出了具有集体的判决和处罚。在写作活动中,黑武洋极为细致的将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述出来,交代了不同人物所处的生存生长环境、人际关系及成长经历等等,并以此来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肃清之门》中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存在于日本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展示作者在文学创造方面的才能和对于日本社会发展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 张乐洲
- 关键词:细节描写
- 语言折射内心——浅析日语文学作品中礼貌用语折射的人物心理
- 2014年
- 日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礼貌用语表达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是对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折射,也用于区分各人物角色不同层次的语言运用功能,同时创造了适于人物、情节发展的语言环境.使用礼貌用语来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是日本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
- 张乐洲
- 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 2014年
- 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很密切。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日语的学习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也是得到了新的一个起点。而且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完成了从原来的精英教育时代过渡到了大众教育的时代,如今的学生们拥有更多的权利来选择自己的受教育环境。如何才能提高高等院校中的日语教育,是我国日语教育专家学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 张乐洲
- 关键词: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