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六节诗》——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动态诗歌被引量:1
- 2014年
- 《六节诗》是毕晓普在晚年以童年经历为主题的诗歌之一,原诗名为《早期的忧伤》,诗人改用诗的形式来命名此诗,以图用中世纪一种古老而严肃的诗歌形式来框架和制约自己的情感世界。然而形式上的制约却往往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语言的生命力,使得诗歌形式与情感呈现前所未有的张力。在《六节诗》中,诗人充分利用六节诗的特殊形式,通过六个词尾的不断循环、错位、折叠、归位的变化,创造了她所理想的动态的诗歌。在流动变化的意象世界和时间世界里,《六节诗》中很好地诠释毕晓普动态诗歌的内涵,也诠释了现代诗人在六节诗中所要表现的生存困境和苦难。
- 刘爱兰张丽
-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晓普意象
- “千面人”和“性格演员”:从许渊冲《唐诗三百首》看译者角色
- 2014年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在译作中渗透自我的写作和翻译风格,而这些译者的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原作风格的诠释。因此,译者应该正确处理原作风格和自我风格的矛盾关系,在"千面人"和"性格演员"中做出抉择。在《唐诗三百首》译文中,作为译者,许渊冲在追求其以押韵为特色的风格中,却是以牺牲原诗歌的风格为代价。其译本的得失告诉我们:理性的译者应该是能够诠释原作风格的"千面人",而不是以抹杀原作风格而彰显自我风格的"性格演员"。
- 刘爱兰张丽
- 关键词: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