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转移瘤
  • 7篇立体定向放射
  • 7篇脑转移
  • 7篇脑转移瘤
  • 5篇腺癌
  • 5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单抗
  • 4篇单抗治疗
  • 3篇全脑
  • 3篇全脑放射治疗
  • 3篇伽玛刀
  • 3篇外科
  • 3篇疗法
  • 3篇放射疗法
  • 3篇肺腺癌
  • 2篇血糖
  • 2篇血糖变化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预后

机构

  • 12篇武警部队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潘绵顺
  • 12篇张丽
  • 12篇李勇
  • 10篇邱书珺
  • 5篇陈磊
  • 3篇王鹏
  • 3篇郭裕天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曾经接受过微血管减压术(MVD),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射频(RF)或封闭治疗后疼痛复发的患者59例,并与同期未行上述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患者经GKRS治疗后的疼痛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伽玛刀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8-62个月)。疼痛控制有效率在MVD组为69.2%;GKRS复发组为83.3%;RF组为87.5%;封闭组为75.0%;GKRS组为89.3%;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16)。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在MVD组为15.4%;GKRS复发组为33.3%;RF组为25.0%;封闭组为25.0%;GKRS组为14.3%;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9)。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N复发患者的较好的治疗方式。
李勇潘绵顺邱书珺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关键词:伽玛刀三叉神经痛
肝细胞癌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全脑放疗对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8年7月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收治的肝细胞癌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45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0.0%,未见统计学差异(P=0.537);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为6.2个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为5.4个月,未见统计学差异(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目(P=0.041)、病灶总体积(P=0.012)及肝内病灶的控制情况(P=0.006)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总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两种治疗方式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取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相似的疗效.
潘绵顺李勇王猛邵显军张丽刘风华
关键词:脑转移瘤肝细胞癌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49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38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5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并与同期78例(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12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的控制率、KPS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对相关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贝伐珠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χ~2=6.537,P=0.037);近期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t=3.256,P<0.001),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副作用较轻且可控。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可能是治疗脑转移瘤的理想组合。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郭裕天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仅接受过1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长期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对69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疼痛控制率I级14例(占20.3%);II级10例(占14.5%);III级26例(占37.7%);IV级13例(占18.8%);V级6例(占8.7%)。11例(占15.9%)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疼痛的部位不影响伽玛刀的疗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王鹏邵显军张丽
关键词:伽玛刀三叉神经痛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NSCLC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SRT患者35例,行SRT +WBRT患者4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及放射治疗后的副作用情况.结果 SRT组与WBRT +SRT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7个月,其中SRT组为13.7个月,SRT +WBRT组为1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两种治疗方式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RT是NSCLC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纯SRT可取得与SRT +WBRT相似的疗效.
李勇潘绵顺邱书珺王鹏邵显军张丽张国禹
关键词:脑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脑转移瘤超级伽玛刀治疗的预后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 30例,SRT+WBR...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陈磊邵显军张丽
关键词:脑转移瘤肺癌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疗后血糖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疗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9例I~Ⅲ期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尿病病程分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及经过立体定向放疗以后各组患者血糖变化的情况,并分析血糖与肿瘤标志物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程〈12个月的胰腺癌患者占39.1%,远高于其他病程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糖尿病病程〈12个月与病程12~24个月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而与病程25—36个月和病程〉36个月的患者比较,血糖的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有效治疗后,糖尿病病程〈12个月、病程12~24个月的患者随着CA199或癌胚抗原(CEA)水平的降低,血糖亦有相应的改善,两者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4和0.660,均P〈0.01)。糖尿病病程25~36个月、病程〉36个月的患者血糖改善比例与CA199或CEA水平降低比例无关(r分别为0.319和0.439,均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24个月的胰腺癌患者的高血糖可能是继发于胰腺癌的一种临床表现,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随访以早期诊断胰腺癌。
李勇潘绵顺邱书珺王鹏邵显军张丽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尿病血糖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SRT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36例,并与同期59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郭裕天陈磊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贝伐单抗肺腺癌脑转移瘤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 研究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SRT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 36例,并与同期 59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控制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并对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结果 贝伐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P=0.033),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P=0.000),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控。 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郭裕天陈磊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疗法贝伐单抗肺腺癌脑转移瘤
贝乏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贝乏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类固醇激素及甘露醇治疗仍进展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9例,共计22处病灶。其中有5处病灶经过病理证实,其它病灶均同时满足以下各项影像学证据:①CT或MRI增强...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陈磊邵显军张丽
关键词:放射性脑坏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