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颖倩

作品数:92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基因
  • 15篇球菌
  • 13篇隐球菌
  • 13篇念珠菌
  • 11篇念珠
  • 10篇真菌
  • 10篇微卫星
  • 9篇细胞
  • 9篇小鼠
  • 9篇放线菌
  • 9篇白念珠菌
  • 8篇毒力
  • 8篇新生隐球菌
  • 8篇基因分型
  • 7篇凋亡
  • 7篇菌株
  • 6篇系统发育
  • 5篇致病
  • 5篇耐药
  • 5篇基因分

机构

  • 48篇贵州医科大学
  • 38篇贵阳医学院
  • 13篇贵阳医学院附...
  • 9篇贵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贵州省烟草科...
  • 5篇教育部
  • 5篇贵阳市妇幼保...
  • 4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贵阳市公共卫...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千叶大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91篇康颖倩
  • 26篇王颜颜
  • 26篇赵亮
  • 21篇牟丽丽
  • 20篇刘涛华
  • 20篇曹煜
  • 19篇王梅竹
  • 18篇吕倩
  • 18篇金方
  • 12篇陈玉如
  • 9篇李小玲
  • 9篇周英
  • 8篇白逢彦
  • 7篇明春艳
  • 7篇黄劲
  • 6篇王和
  • 5篇罗红梅
  • 4篇李世军
  • 4篇王丹霓
  • 4篇罗振华

传媒

  • 18篇贵州医科大学...
  • 10篇贵阳医学院学...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2012年中...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华医学会2...
  • 3篇菌物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18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伤寒沙门菌野生型与粗糙型菌体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与研究
2006年
了解伤寒沙门菌野生型与粗糙型菌株的菌体蛋白质组成特点,探讨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变异的遗传学基础。分离提取伤寒沙门菌野生型与粗糙型菌株的菌体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2D-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计算机分析与比较两菌株的蛋白质组成特点及其相关性。伤寒沙门菌野生型与粗糙型具有相似的蛋白质电泳图谱,相似系数为78%。多数蛋白质斑点分布于pH3.0~6.4之间,并且分子量小于30kDa。两菌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之间的主要差异共计36处,多数差异蛋白质的分子量小于20kDa。伤寒沙门菌粗糙型与野生型菌体蛋白质组成的差异显示,粗糙型变异绝不仅仅是O抗原多糖的缺失,也可发生菌体蛋白质组成的改变与缺失。伤寒沙门菌粗糙型保留了同其亲代野生型菌株一致的绝大多数菌体蛋白质组成,在2D-PAGE中形成伤寒沙门菌特征性的基本蛋白质图谱,有助于对粗糙型菌株进行蛋白质分子同源性与变异性的分析与鉴别。
康颖倩王和
关键词:2D-PAGE伤寒沙门菌粗糙型蛋白质图谱
松油烯-4-醇对白念珠菌PLB1、SAP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抗菌成分松油烯-4-醇对白念珠菌磷脂酶B1(PLB1)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SA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松油烯-4-醇作用12 h,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提取两组白念珠菌总RNA,进行RT-PCR扩增,比较两组PLB1和SA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用松油烯-4-醇作用后的白念珠菌PLB1和SAP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没有用药的白念珠菌(P<0.05)。结论:松油烯-4-醇作用于白念珠菌可短时间内增加PLB1、SAP2 mRNA的表达。
王梅竹罗红梅曹煜瞿任李小玲赵亮康颖倩
关键词:松油烯-4-醇
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表型变异菌株的基因及毒力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新牛隐球阕(Cryptococcus neofor-man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隐球菌属,是临床上的致病真菌,可致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新生隐球菌病。
赵亮王梅竹曹煜贺娟金方陈玉如苑天红罗红梅康颖倩
关键词:毒力基因表型变种致病真菌隐球菌属
中国南方地区马尔尼菲青霉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离及鉴定贵州、广西、广东各地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通过微卫星基因多态性分析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方法从贵州、广西、广东地区临床病人标本中分离马尔尼菲青霉,通过形态学及ITS序列进行鉴定,运用多位点微卫星分型法(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typing,MLMT)和SPSS18.0软件对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进行基因多态性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贵州、广西和广东共收集鉴定马尔尼菲青霉临床株50株,3个微卫星位点PMMI、PMMII、PMMIII分别检测到29、9和8种等位基因,50株菌共分为47个微卫星型(PMMT);聚类分析将贵州及广西、广东地区马尔尼菲青霉分为6大类(Cluster1-Cluster 6)。结论贵州、广西、广东地区的马尔尼菲青霉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态性,我国南方地区相邻省份马尔尼菲青霉的种群基因结构与地域分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赵亮唐秀文王梅竹曹煜牟丽丽金方李小玲陈玉如康颖倩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子流行病学
环境来源新型隐球菌CNAG_01032基因的功能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环境来源新生隐球菌CNAG_01032毒力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基因枪转化和同源重组构建环境来源(野生型)新型隐球菌IFM 56731(E1)、IFM 56743(E2)和标准菌株H99的CNAG_01032基因缺陷型突变株;检测和比较野生型菌株和突变菌株在荚膜和黑色素生成、37℃下的生长情况、应激反应和抗吞噬能力方面的差异;使用API 20C AUX测试系统检测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对19种糖的利用情况;使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BALB/c雌性小鼠进行致病性检测。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菌株在黑色素生成、37℃下的生长和应激反应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突变型菌株ΔE1和ΔE2的荚膜直径比野生型菌株E1和E2分别增加了319%和228%;在碳源利用方面,与其他菌株相比,ΔE2对侧金盏花醇的利用受到影响;小鼠毒力实验中E1和E2对小鼠无致死性,而ΔE1和ΔE2的致死率达到了100%;突变株对巨噬细胞的抗吞噬能力显著增强。结论CNAG_01032基因参与调控新型隐球菌环境菌株的荚膜合成,增加了荚膜直径,进而增强其抗吞噬能力和毒性。
刘容含王迪邱文兰咏哲李世军李世军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毒性真菌感染
新生隐球菌毒力差异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及分析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 grubii)两组毒力差异明显的多位点微卫星型(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typing,MLMT)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引起其毒力差异的相关基因。方法选取毒力差异最为明显的不同基因型菌株各1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全面分析测序结果,使用非同义SNPs(non-synonymous SNPs,nsSNPs)、无义突变SNPs、产生移码突变InDels的策略广泛筛选差异基因。对筛选出的基因在所有实验菌株中进行DNA测序验证,并提取总RNA,采用快速扩增5’和3’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of5’and3’cDNAends,RACE)技术,克隆后测序获得对应基因的完整cDNA全长序列信息。结果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环境株IFM56731和临床株IFM56800均分别获得127倍和111倍覆盖率的有效数据。分别对SNPs和InDel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无义突变SNPs和产生移码突变的InDel分别筛选出3个差异基因。对筛选出的6个基因在所有实验菌株中进行扩增测序,并对其中3个基因进行cDNA的测序分析,最终确定基因CNAG_01032的转录序列位置和结构,并验证了预测的无义突变位点存在于实际的mRNA中。结论本研究通过全基因重测序数据分析证明,应用无义突变SNPs和产生移码突变的InDels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的策略具有较好针对性,并筛选出6个潜在与毒力相关的基因,通过对所有实验菌株的测序和对全长cDNA的测序验证,最终筛选出基因CNAG一01032为可能引起菌株毒力差异的基因。
刘涛华王颜颜陈玉如赵亮吕倩牟丽丽康颖倩
关键词:全基因序列分析毒力
戈登氏菌Gordonia polyisoprenivorans经体外传代后的生长特性变化
2025年
目的比较Gordonia polyisoprenivorans经体外传代后的生长特性及代谢组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BHI固体培养基对G.polyisoprenivoransIFM10351T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至20代,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生理生化实验、海藻糖含量检测对原代与传代菌株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对原代与传代菌株间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预测和分析。结果G.polyisoprenivorans IFM10351T传代至20代时,出现生长速率减缓和菌落变小的现象;扫描电镜显示T0、T20代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0较T0代的排列结构更立体且有皱缩现象;生理生化分析显示T20代的盐耐受能力降低,水解糖类种类变少(P<0.05);T20较T0的海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代谢组学发现G.polyisoprenivorans IFM10351TT0、T20间筛出差异代谢物588种,上调436种、下调152种;经KEGG通路富集和差异丰度得分分析筛选出相关代谢通路共75条,其中氨酰氨-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在T20中表达下调,核苷酸代谢上调。结论G.polyisoprenivorans经体外传20代后出现生长速率减缓、表型方面的变化,海藻糖的产生及核苷酸代谢、氨酰基-tRNA合成代谢、ABC转运代谢通路的富集显著与这些变化相关。
周路路曹荷清王海洁李世军赵亮王丰康颖倩
关键词:海藻糖代谢组学
贵阳市某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2012-2013年贵阳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情况。方法:对贵阳市某医院2012-2013年就诊的可疑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枝杆菌的培养鉴定,采用PCR-荧光探针及基因芯片法进行鉴定,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500例患者经分离培养和PCR-荧光探针及基因芯片法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1 469例,鉴定为NTM感染的31例,占2.06%,其中8株为鸟分枝杆菌,10株为胞内分枝杆菌,9株为龟或脓肿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及蟾蜍分枝杆菌各1株,分别占NTM 25.80%、32.25%、29.03%、3.23%、3.23%、3.23%、3.23%;NTM感染的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1∶1,30~59岁年龄段占61.29%;不同性别的感染高峰年龄段不同,男性以75~89岁、女性则以45~59岁年龄段。结论:贵阳市存在一定比例的NTM菌感染,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为主。
王颜颜欧维正夏茂宁黄劲秦万蒙俊王明栋明春艳康颖倩
关键词:菌种鉴定基因芯片
贵州黔南喀斯特洞穴放线菌抗菌活性筛选及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贵州黔南荔波喀斯特地区洞穴放线菌资源,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集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无名洞穴内土壤样品,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分离菌株,并扩增其16SrRNA基因、筛选其中放线菌;使用3种培养基发酵,管碟法对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35株放线菌,分属于3个目、5科、9个属、22个种,红球菌属为优势菌属(45.7%);42.8%的菌株对至少一种测试菌具有抗菌活性;使用AM3及ISP5培养基获得具有抗性发酵液的比例均占53.3%,RA培养基只有33.3%的发酵液具有抗性。结论:贵州黔南喀斯特无名洞穴内存在丰富的具备潜在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资源,不同的发酵培养条件影响放线菌抗菌活性。
牛雪可兰永哲李文均曹煜黄劲廖万清康颖倩
关键词:放线菌抗菌活性
不同来源茶树组织的茶多酚含量比较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茶树组织中茶多酚的含量,为茶树修剪枝叶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石灰水沉淀法提取绿茶树的新鲜叶、干燥叶、新鲜树枝、干燥树枝的茶多酚粗提取物和纯化茶多酚,比较4种茶树组织的茶多酚粗提取物质量及提取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标准茶多酚吸光度(A)值,绘制茶多酚标准曲线,通过4种茶树组织纯化茶多酚的吸光度(A)值在标准曲线上获得茶多酚含量并计算其纯度,比较4种茶树组织纯化茶多酚含量和纯度。结果:茶树组织茶多酚粗提取物质量及提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鲜叶、干燥叶、新鲜树枝及干燥树枝,茶多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新鲜叶、干燥叶、新鲜树枝及干燥树枝,纯度从高到低依次则为新鲜叶、新鲜树枝、干燥叶及干燥树枝。结论:新鲜茶叶和新鲜茶树枝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可为茶叶及茶树枝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吕倩涂云华李剑刘涛华张荣庆罗垚康颖倩
关键词:茶多酚分光光度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