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磊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关系”视野下的中介腐败及其治理的个案研究
- 2014年12月1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丁书苗(原名丁羽心)案件进行了一审宣判,"丁羽心因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 000万元;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亿...
- 岳磊
- 关键词:不正当利益公共权力纪检监察机关中间人个案研究
- 社会治理效能感与人才定居意愿研究--基于对河南省相关情况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人才资源既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动力,又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首要难题。经济因素对于提升人才留居地方的意愿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但随着社会治理不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功能逐渐凸显。社会治理对吸引人才定居发挥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一方面,社会治理效能能够直接地提升人才的定居意愿;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效能会间接地强化经济因素对人才定居意愿的提升作用。因此,要以高质量的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人才定居意愿,即以幸福感为纲,持续提高生活质量;以公共安全为基,筑牢心理安全防线;以公共服务为先,提高社会治理普惠水平;以公平正义为本,确保获得感有效达成;以社会参与为重,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以社会保障为依,实现人人生活有保障。
- 岳磊刘乾
- 关键词:社会治理定居意愿
- 廉洁教育对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影响研究——基于对河南省10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廉洁文化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而廉洁教育对个体文化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河南省10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感知到的腐败程度比较严重,腐败容忍度较高,从事腐败行为的意愿较为强烈。在宏观层面,文化观念和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着深刻影响。研究结果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支撑,对培育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以及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具有积极作用。
- 岳磊
- 关键词: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意识
- 社会保障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基于对河南省居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基于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济源市的3971名群众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满意度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一方面,社会保障满意度显著地直接提升了公众的政治信任,即公众对社会保障满意度越高,其政治信任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公众安全感在社会保障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即社会保障通过提高公众的安全感进而提升了其政治信任。因此,既要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导向性,积极回应公众的重大关切,不断满足公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也要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着力培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感,从而有效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具体而言,要坚持为民务实,提升社会保障的治理效能;坚持依法治理,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坚持高效服务,提高公众的政治信任。
- 岳磊何鹏涛
- 关键词:社会保障公众安全感
- 反腐败如何降低公众的行贿意愿:腐败容忍度的双重中介效应被引量:3
- 2023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并将此作为未来反腐败实践的重点;但国内学者对公众行贿意愿的议题却鲜有研究和讨论。因此,深入探讨公众行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以社会公众为切入点的反腐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对河南省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公众腐败容忍度在公众行贿意愿的诸影响因素中发挥了双重中介效应。一方面,反腐败绩效不会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却通过影响公众腐败容忍度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公众腐败容忍度在腐败经历与公众行贿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强化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完善行贿黑名单制度、涵养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深化反腐倡廉宣传以有效降低公众腐败容忍度,就成为抑制公众行贿意愿的重要实践策略。
- 岳磊刘乾
- 关键词:腐败治理
- “关系”视野下的中介腐败及其治理——基于丁书苗案件的个案考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由于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社会中的腐败行为有着与西方社会腐败行为不同的运作逻辑,因而直接使用西方学者构建的腐败概念往往导致解释力不足和覆盖面有限的缺陷。中国是重视"关系"的国度,掌握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个体采取特殊主义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鉴于个体关系网络的有限性,个体寻求并利用中间人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中介腐败的运作逻辑。因而,如何切断中间人在腐败行为中的中介桥梁就成为我国惩处和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
- 岳磊
- 关键词:腐败行为中介腐败关系网腐败治理
- 腐败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及其优化路径被引量:2
- 2020年
- 提高腐败治理效能是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实践的新任务、新要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提高腐败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把握腐败治理效能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腐败治理过程中不敢腐的高压态势不充分、不能腐的实践过程不严密、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不牢固的现实困境,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腐败治理效能。要推进以案促改,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聚焦监督执纪,切实增强不能腐的制度约束;深化廉洁教育,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 岳磊芦春燕
- 关键词:反腐败
- 县(市)区信访法制化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河南省十县(市)区的综合调查数据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逐渐凸显,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法制化成为当前转型期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基于此,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就当前信访形势和信访法制化开展了十县(市)区综合调查,综合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案例调查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十县(市)区40个社区。
- 樊红敏岳磊赵阳
- 关键词:信访部门基层信访转型期社会调查数据信访工作
- 人情视角下我国腐败行为的文化透视被引量:34
- 2014年
- 在既有的我国腐败问题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沿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并从宏观结构性因素中去寻求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而忽略了我国特有的本土性解释概念以及微观层面上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本文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及其视角出发对我国腐败行为进行研究。我国腐败行为中的贿赂并非像政治学和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单一,是与权力进行交换的工具和资源,而是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礼物馈赠具有相同的运作逻辑,即是表达和给予人情的一种方式。腐败行为中的行动主体通过"有义务地给予—有义务地接受—有义务地回报"的"人情往来"过程,将个人利益纳入双方关系的义务之中。因而,人情的义务性取代了制度的规范性,导致制度在面对通过人情往来而形成的私人关系时失去了其应有的规范作用,由此导致和加剧了腐败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 柯珠军岳磊
- 关键词:腐败行为人情义务文化
- 正式制度、文化观念与信息传播对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反腐败不仅仅是国家公共部门的职责,也需要社会公众"自下而上"的积极有序参与,并且公众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反腐败的效率和成效。本文着重探讨了反腐败社会参与这一被国内研究者所忽视的问题,从正式制度、文化观念、信息传播三个层面探讨公众举报腐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但公众举报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因此而显著提升;与正式制度相比,文化观念对公众举报腐败行为发挥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大众媒体所传达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举报腐败行为。因此,需要通过举报制度的完善、价值理念的改变以及反腐倡廉的舆论引导,鼓励和支持公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实践。
- 岳磊
- 关键词:反腐败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