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红
- 作品数:61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Acetobacter sp.驯化选育及固定化生产3-羟基丙酸被引量:2
- 2016年
- 3-羟基丙酸作为最有价值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其自身及诸多衍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纺织、食品工业及生物医药领域。利用Acetobacter sp.生物催化1,3-丙二醇(1,3-PDO)合成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ic acid,3-HP)的性能,通过梯度增加培养基中1,3-PDO浓度驯化选育Acetobacter sp.,有效提高了该菌对底物的耐受性;同时利用固定化细胞的方法提高菌株对底物的耐受性和3-HP转化率,当包埋材料为30 g/L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物、颗粒粒径2 mm,添加0.1 mmol/L Fe2+时,固定化细胞表现出最大的催化活性。10 g/L(CDW)固定化细胞可催化70 g/L 1,3-PDO为66.95 g/L 3-HP,催化水平是静息细胞的1.32倍,且固定化细胞经50 g/L底物循环利用5次后,3-HP摩尔转化率仍保持80.65%。固定化的醋酸菌类生物催化剂为工业上3-HP的实际生产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 李俊宗红诸葛斌陆信曜方慧英宋健董卓丽
- 关键词:驯化固定化细胞3-羟基丙酸ACETOBACTER
- 2,3-丁二醇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敲除对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2,3-丁二醇是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的主要副产物,为减少2,3-丁二醇的产生,利用Red重组技术对克雷伯氏菌2,3-丁二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budC和budA进行了敲除。突变株发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两株突变株生长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budC基因的缺失使菌株1,3-丙二醇产量提高了10%,2,3-丁二醇降低为原来的70%,而budA基因缺失则使菌株无2,3-丁二醇和1,3-丙二醇的产生,但乳酸、琥珀酸、乙醇和乙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都有明显增长。通过进一步对budC基因缺失菌株主要产物分析,推测在该菌中存在2,3-丁二醇回补途径,这一结果为低副产物克雷伯氏菌的改造提供了新依据。
- 郭欣坤方慧英诸葛斌宗红宋健诸葛健
- 关键词:3-丙二醇基因敲除克雷伯氏菌
- 高效催化合成3-羟基丙酸的菌株特性被引量:3
- 2014年
- 3-羟基丙酸(3-HP)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兴平台化合物,可用来合成多种化工产品和特种生物降解材料.本研究以1,3-丙二醇(1,3-PDO)为底物全细胞催化合成3-HP.通过菌株筛选和ESI-MS验证共得到3株目的微生物,经鉴定比较,Acetobacter sp.催化合成3-HP性能最高,10 g L-1 1,3-PDO经7 h可生成11.65 g L-1的3-HP,摩尔转化率高达98.4%.对Acetobacter sp.底物催化特异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对其他相关醇类如乙二醇、戊醇、苯甲醇、苯乙醇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催化能力,Acetobacter sp.对甘油仅具有微弱催化活性.研究表明Ca2+、Mg2+、Fe3+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催化合成3-HP的速率,向全细胞催化液中加入终浓度0.01 mol L-1的CaCl2,细胞催化活性提高了11.6%.同时考察了氧载体和表面活性剂、贮存温度、菌体重复利用对Acetobacter sp.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获得了该菌株催化合成3-HP的特性.利用Acetobacter sp.细胞催化1,3-PDO,为3-HP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 吴金鑫宗红陆信曜诸葛斌方慧英宋健
- 关键词:ACETOBACTER1,3-丙二醇3-羟基丙酸
- 产甘油假丝酵母HOG1 MAPK同源基因CgHOG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获得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耐高渗和过量合成甘油的关键调控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CgHOG1),并考察其渗透压调节功能。【方法】运用简并PCR结合Self-Formed Adaptor PCR技术从产甘油假丝酵母基因组中克隆CgHOG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将CgHOG1基因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hog1Δ缺失突变株中互补表达,考察菌株耐渗透压能力变化。【结果】所获得CgHOG1基因全长1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序列(GenBank No.KC480066);氨基酸序列与来源于Ogataea parapolymorpha的Hog1p同源性最高,为86%;该基因在酿酒酵母hog1Δ缺失突变株中异源表达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抗盐耐高渗和甘油合成能力。【结论】本文所获得的基因CgHOG1是一个具有耐高渗和过量合成甘油调控功能的新基因,研究结果为产甘油假丝酵母超高渗应答机制的研究及抗盐耐旱作物改造提供了新的基因。
- 王晨莹诸葛斌方慧英宗红宋健诸葛健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产甘油假丝酵母
- 产甘油假丝酵母补料发酵中的甘油合成衰减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揭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衰减机理,以指导甘油合成及菌株改造,对补料发酵后甘油的生成情况、葡萄糖的消耗情况、细胞内的代谢流量变化以及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补料发酵后葡萄糖的代谢流量分布发生变化,流向HMP途径和甘油合成途径的流量分别降低48%和33%,更多的碳流通过EMP途径形成副产物;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力下降,而丙酮酸激酶(PYK)活力上升.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关键酶ctGPD酶活力低下,流向甘油合成途径的碳流减小,还原力供给受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的衰减.
- 丁小云诸葛斌方慧英宗红刘晓筱王雨倩诸葛健
- 关键词:产甘油假丝酵母补料发酵代谢流关键酶
- 米曲霉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获得米曲霉蛋白酶主要成分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和Superdex-G75/200凝胶层析对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检测蛋白酶纯度和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两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从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中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蛋白酶组分P1和P2,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7 kD和45 kD。以酪蛋白为底物时,P1的Km=8.36 g/L,Vm=12.95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8.0、45°C;P2的Km=4.11 g/L,Vm=4.86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7.0、45°C。两种蛋白酶均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最高,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水解活性很低。P1和P2分别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后水解产物中肽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两种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存在差异;两者对疏水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具有选择性,但其作用基团存在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米曲霉所产蛋白酶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 马俊阳诸葛斌方慧英宗红孙进龚星慧诸葛健楼笑笑冯倩
- 关键词:米曲霉蛋白酶分离纯化酶学性质
- 利用酶解-发酵联用技术提高猪骨泥的功能性被引量:8
- 2015年
- 通过对酶解-发酵组合处理猪骨泥的可溶性胶原蛋白、可吸收钙、小肽、功能性氨基酸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发现:与蛋白酶酶解样品相比,经酶解-发酵处理的猪骨泥产物中可溶性胶原蛋白、小肽、可吸收性钙含量显著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倍以上,鲜味氨基酸、抗氧化氨基酸分别提高了112%、142%,抗氧化活性提高了45.32%~164.23%。研究表明,酶解-发酵联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猪骨泥原料利用率及风味,还可增强其营养保健功能。
- 王帅楠宗红陆信曜诸葛斌方慧英党艺文孙进楼笑笑冯倩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 产甘油假丝酵母DNA损伤检查点蛋白RAD9对胁迫耐受的影响及应用
- 2025年
- 工业发酵过程中菌株面临多种环境压力,提高菌株对环境压力的耐受性十分重要.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过表达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inogenes)的DNA损伤检查点蛋白基因CgRad9,研究其对S.cerevisiae表型的影响,并在C.glycerinogenes中过表达和反义抑制,探究C.glycerinogenes抗逆机制.结果表明,过表达CgRad9使重组S.cerevisiae的盐胁迫耐受性能提高,乙酸和糠醛耐受性降低.高盐下重组S.cerevisiae生物量提高了22.8%,乙醇产量为5.8g/L,提高17.3%,单位菌体乙醇和甘油产量及乙醇和甘油转化率无明显变化.过表达菌膜流动性降低、通透性提高.高盐胁迫下重组菌离子转运蛋白上调.此外,在C.glycerinogenes中过表达Cg Rad9后重组菌对高盐、乙酸和糠醛胁迫的表现与S.cerevisiae一致,但反义抑制与过表达对重组菌耐受性影响一致.同时,过表达及反义抑制还提高了重组菌耐高温性能.本研究表明CgRad9通过调节重组菌膜流动性、膜通透性,影响离子转运蛋白转录,改善重组菌耐盐性,并增强高盐条件下发酵性能.(图5表2参27)
- 王雪利宗红诸葛斌陆信曜
- 关键词:产甘油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环境胁迫
- 关于《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专业特长发展的基石。《发酵食品工艺学》是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现状,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追踪国内外发酵食品的热点事件加以引导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 陆信曜宗红诸葛斌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基因敲除弱化产1,3-丙二醇Klebsiella pneumoniae荚膜多糖的合成被引量:3
- 2017年
- 1,3-丙二醇(1,3-PDO)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在高性能纤维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优良的1,3-PDO生物合成细胞工厂,但该菌代谢甘油合成1,3-PDO时积累大量荚膜多糖,影响底物与产物的高效转运,导致发酵液黏度增大,限制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下游提取及产业化。本研究基于已报道的K.pneumoniae荚膜合成途径,利用Red重组技术对K.pneumoniae荚膜多糖合成途径中的起始糖基转移酶wec A基因及参与荚膜多糖后期组装的跨膜蛋白wzi基因进行敲除,并考察上述基因缺失对菌株荚膜含量、细胞形态、菌体生长、发酵液黏度及产物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同时缺失wec A和wzi基因对于弱化荚膜多糖效果显著,荚膜含量降低38.5%,细胞基本丧失菌毛合成及相互粘连能力,1,3-PDO产量提高23.0%,为菌株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刘情王小婉诸葛斌陆信曜宗红方慧英宋健
- 关键词:荚膜多糖KLEBSIELLAPNEUMONIAE1,3-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