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岩
- 作品数:21 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吡柔比星单次或分次给药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单次或分次给药对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不良反应的影响,以及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方法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分期、年龄分为2组,分别接受THP60mg/m^2,d1或THP30 mg/m^2,d1、d2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的两药化疗。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THP血药浓度;WinNonlin4.0程序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数据拟合和参数计算;按照CTCAE3.0标准评价近期常见不良反应。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两组均有8例药时曲线表现为典型的三室模型,2例符合二室模型。两次给药组的心脏不适症状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次给药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两组基本一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药代结果显示两组均以三室模型为主。两次给药组急性心脏不良反应明显较单次给药组降低,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相似。
- 张晓静张频徐兵河董英叶敏朱珠陈哲王佳玉宋岩
- 关键词:吡柔比星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
- 晚期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居全球第5位的常见肿瘤,并且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3位。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诊断时已无法手术切除并且中位生存期很短,由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对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有限,本文总结目前靶向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希望将来在肝细胞癌系统治疗方面能够获得实质性突破。
- 宋岩王金万
- 关键词:肝细胞癌靶向治疗
- 628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8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58个月,随访期内,179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3%和7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状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癌结节、肿瘤大体形态、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瘤栓、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术前和术后CEA水平、术前和术后CA19-9水平以及是否为双原发癌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为单药氟尿嘧啶类、TNM分期为Ⅲ期、术前CEA和CA19-9升高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为单药氟尿嘧啶类、TNM分期为Ⅲ期、术前CEA和CA19-9升高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秦琼杨林周爱萍孙永琨宋岩杜丰王金万
- 关键词:结肠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 29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标准,Ⅰ期260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联合化疗和(或)放疗。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总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方法检验。结果全组294例患者的5、10、20和3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91.8%、85.5%和71.4%。临床分期对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I期患者中,术后辅助治疗者与未行辅助治疗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和79.2%,经辅助治疗者的生存明显获益(P=0.001)。Ⅱ期和Ⅲ期患者的预后均与治疗方法无关(均P〉0.05)。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即使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仍有长期生存可能。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避免大范围手术切除和长期化疗。
- 宋岩杨林马建辉刘新帆王金万
- 关键词: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疗效
- HER2/neu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5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有证据表明胃癌患者HER2/neu过表达与预后不良及高侵袭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探求HER2/neu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尤其是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83例患者的HER2/neu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男女比例为2.95:1。存在HER2/neu蛋白过表达(2+和3+)和基因扩增的患者分别为25例(30.1%)和29例(34.9%)。存在HER2/neu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的晚期胃癌患者往往预后不佳。无HER2/neu基因扩增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2.6个月,而有基因扩增者中位生存期仅5.5个月。结论:HER2/neu的表达情况对判断晚期胃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宋岩黄镜王金万
- 关键词:晚期胃癌荧光原位杂交预后
-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价含培美曲塞的化疗方案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11-01-01至2013-12-3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4例,其中晚期胃癌17例,晚期结直肠癌17例。患者在二线或三线治疗选择含培美曲塞的方案,培美曲塞的用法为500 mg/m2,静脉滴注,1次/3周或300 mg/m2,静脉滴注,1次/2周。根据RECIST 1.0版标准评价疗效,并计算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采用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和总生存时间( OS)。结果晚期胃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8例,进展(PD)8例,客观有效率为5.8%,疾病控制率为52.9%;PFS为0.5~10.2个月,中位PFS为2.8个月;OS为1.5~18.0个月,中位OS为9.5个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PR 3例,SD 5例,PD 9例,客观有效率为17.6%,疾病控制率为47.1%;PFS为0.7~5.8个月,中位PFS为2.0个月;OS为1.6~16.3个月,中位OS为10.2个月。28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12例发生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含培美曲塞的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轻,耐受性好。
- 张雯崔成旭刘俊宝周爱萍杨林依荷芭丽.迟孙永琨宋岩王金万
- 关键词:胃肠肿瘤培美曲塞
- 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VEGFR-TKI)治疗过程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5例转移性肾细胞癌( 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VEGFR-TKI治疗,比较其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患者与无手足皮肤反应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全组155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2个月。出现手足皮肤反应117例(75.5%),其中1度19例(12.3%),2度73例(47.1%),3度25例(16.1%),无4度不良反应。无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5.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为6.7个月;出现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1%,mPFS为13.8个月,二者间有效率(P<0.001)和mPFS(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2.1%,mPFS为9.5个月,2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6.2%,mPFS为12.2个月,3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8.0%,mPFS为22.2个月,不同程度间治疗有效率及m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9)。结论在接受VEGFR-TKI治疗的mRCC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可能是药物治疗有效的预测因素,其结果有待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
- 宋岩杜春霞张雯孙永琨杨林崔成旭依荷芭丽·迟周爱萍王金万孙燕
- 关键词:肾细胞手足皮肤反应
- 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IRI)和奥沙利铂(OXA)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FU/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有可测量指标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5例,第1天应用IRI 130-160mg/m^2静脉滴注,同时予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后5-FU 400mg/m^2静脉推注,之后5-FU 2400mg/m^2持续泵注44h;或替吉奥胶囊每次40~60mg(根据体表面积确定),卡培他滨每次1000mg/m^2,早晚饭后各1次,连续服用10d,停药4d;第2天奥沙利铂85~100mg/m^2静脉滴注;14d为1个周期。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及相关毒性反应。结果全组35例可评价疗效,中位化疗为4个周期(3~11)。客观有效率(ORR)为54-3%(19/35),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8例。化疗后接受手术的25例患者中,20例患者达到R0切除(57.1%),其中18例患者系初始局部晚期,2例患者初始伴肝转移。所有3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3%(19/35),其中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0.0%(7/35),恶心发生率为17.1%(6/35),呕吐发生率为14.3%(5/35),腹泻发生率40.0%(14/35)。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下降发生率,发生率为17.1%(6/35)。结论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高,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 董秋霞宋岩王兴元王玺黄镜
- 关键词: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 117例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7例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46例者接受二线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男女之比为3.33:1。全组患者的半年、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1.3%、32.3%、24.2%和8.1%。一线化疗方案中,吉西他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9.3%(37/7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0s)分别为7.9和18.7个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5.5%(10/22),中位PFS和OS分别为7.1和15.3个月;紫杉醇+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7.1%(8/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3.7个月。其中吉西他滨+顺铂化疗67例,有效率为47.8%,中位PFS和0s分别为7.0和15.3个月;紫杉醇+卡铂化疗13例,有效率为53.8%,中位PFS和Os分别为7.7和16.0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主要为1~2级,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为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首选的一线化疗方案之一,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紫杉类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效果。
- 宋岩杨林周爱萍依荷芭丽·迟王金万
- 关键词:尿道肿瘤膀胱肿瘤药物疗法预后
- 神经内分泌瘤2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瘤(NET)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病案记录的252例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初诊症状、原发部位、病理诊断、确诊病期、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男女之比为1.9:1,平均年龄为55.2岁,发病高峰为60~69岁。病灶位于消化道117例(46.4%),肺74例(29.4%),其他部位61例(24.2%),原发灶不明2例(0.8%)。不同原发部位患者的首发症状各不相同。肺原发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48.0%)和痰中带血(22.7%)。直肠原发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大便习惯的改变(29.3%)、腹泻和便秘(17.2%)。胃原发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86.4%)。类癌110例(43.7%),神经内分泌癌108例(42.9%),非典型类癌23例(9.1%),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2.0%),梅克尔氏细胞瘤4例(1.6%),复合型类癌2例(0.8%)。180例(71.4%)患者为I~Ⅲ期。206例(81.7%)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9例(15.5%)接受化疗,31例(12.3%)接受姑息性放射治疗。结论NET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消化道原发最为常见,其次为肺部原发。不同发病部位患者首诊症状不同。多数患者能够经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获得良好预后。
- 依荷芭丽·迟姜文昌杜丰孙永坤宋岩杨林周爱萍王金万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