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繁玲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玉米
  • 1篇胚乳
  • 1篇胚乳性状
  • 1篇籽粒
  • 1篇籽粒性状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1篇孔繁玲
  • 1篇张红伟

传媒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张红伟孔繁玲
关键词:玉米胚乳性状籽粒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