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理平
- 作品数:89 被引量:3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狂犬病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的建立和应用
- 1998年
- 狂犬病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的建立和应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翁景清李敏红姚苹苹姜理平陆群英唐汉英朱智勇(指导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非常高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常有因被狂犬咬伤而得病死亡的病人。狂犬病因无特效药治疗,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接种...
- 翁景清李敏红姚苹苹姜理平陆群英唐汉英
- 关键词:狂犬病血凝抑制试验
-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被引量:1
- 2003年
- 褚佩英姜理平
-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效果预防接种
- 浙江省1994至199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疫情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龚震宇赵芝雅姜理平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
- 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和ospA基因在浙江省鼠标本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索5S^23S rRNA和ospA基因序列在伯氏疏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了解浙江省鼠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状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磐安县100只鼠标本中5S^23S rRNA和ospA基因特异片段。对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检测100只鼠标本,其中3只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的5S^23S rRNA基因片段为阳性,5只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的ospA基因片段为阳性,与参考核酸序列基本一致。结论利用ospA和5S^23S rRN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
- 姜理平韦亦成张磊应凯满占利陆群英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R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浙江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检测浙江省登革热疫情,为预防措施的及时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浙江省2003~2004年疑似登革热病人血清。结果在浙江省首次用IFA证实了输入性登革热的存在,发现了3次输入性登革热,其中包括一次暴发疫情。结论经IFA法检测,浙江省2003~2004年出现了登革热疫情。
- 姜理平林君芬龚震宇谢淑云陆群英孟真
- 关键词:登革热间接免疫荧光法
-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为更好的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研究。探索钩端螺旋体PCR扩增DNA条件。对浙江省2006年分离菌11株进行PCR鉴定,对龙游、常山捕获的一百只鼠和一百只蛙肝、脾、肾标本在提取其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所建立PCR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灵敏度和较好特异性。对2006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的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2χ=15.58,P<0.05有显著差异。测序及培养均能证实PCR检测结果具有特异性。结论:钩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能更加准确的反映野生动物自然带毒率。钩体PCR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
- 姜理平孟真程苏云占利罗芸叶菊莲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钩端螺旋体
- 金东区鼠类检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金华市金东区某地鼠类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对当地监测捕获的多种鼠类取肝、脾脏器标本,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科16SrDNA的5’端片段。结果在184只鼠中,检出阳性6只,总阳性率为3.26%;其中黄毛鼠阳性率为4.12%(4/97),社鼠阳性率为4.17%(1/24),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35%(1/23)。经序列比对分析,4份与牛埃立克体相应片段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1份与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相应片段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埃立克体属;1份与无形科新成员Ehrlichiasp.‘Ratusstrain’最为接近。结论在当地鼠类检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提示可能存在埃立克体病自然瘦源地。
- 姜理平郑寿贵王志刚叶晓东孟真程苏云郑海鸥谢淑云陆群英王臻凌锋莫世华
- 关键词:鼠类埃立克体无形体聚合酶反应
- InvA-PCR应用于磐安县钩端螺旋体病检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针对InvA-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方法:根据侵袭蛋白A基因(InvA)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研究,并应用于磐安鼠标本钩端螺旋体PCR检测。对磐安县2009分离菌株进行钩端螺旋体InvA-PCR和LS-PCR鉴定。结果:InvA-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DNA,对本实验所用的其他细菌不扩增。2009年分离的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对鼠标本进行InvA-PCR检测,InvA-PCR检测阳性率为5%。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符合率为100%。结论:InvA-PCR检测方法可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正确有效地反应野生动物带毒率,为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提供依据。
- 李钟梁孙继明姜理平应凯满郑柏福李夏陈岚岚张孟田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 1995至1996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1995至1996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赵芝雅龚震宇翁景清傅桂明姜理平为了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本病暴发流行,根据《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和控制计划》和《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计划》,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1995...
- 赵芝雅龚震宇翁景清傅桂明姜理平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2001~2004年浙江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变动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近年来,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与1990~2000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宿主动物钩体秋季群的构成较1990~2000年显著上升,成为主要菌群。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对应菌群以秋季群为主。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动,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浙江省钩体病的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宿主动物监测。
- 孟真龚震宇王臻姜理平石国祥程苏云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