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压
  • 1篇症状性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支气管哮喘患...
  • 1篇嗜酸

机构

  • 5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5篇姜玲
  • 3篇胡建英
  • 3篇王雅敏
  • 2篇陈静
  • 2篇刘政
  • 1篇杨明利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心电图检查设备对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效果对比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心电图设备对流出道室性早博的定位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科在2018年 1 月至 2019 年 10月期间内收治的,经检查和手术确诊为流出道起源的室早患者82例。研究中通过术前患者完成的三项心电图检查来进行数据采集,即常规导联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多导心电图(MLE),通过比较 3 种心电图的方法来对左、右室流出道室早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做评估。结果 采用的对比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 V2 移行指数,方法二V2 导联R波振幅指数,方法三时限指数。三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胸导联移行区、SV2/RV3 两个指标,ECG和MLE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动态心电图Holter。结论 ECG和 MLE 在判断流出道室早定位时优于Holter。
姜玲刘政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测定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改变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分别为(90.1±10.7)%、(91.1±13.9)%、(93.2±12.7)%、(100.4±12.8)%、(89.2±9.52)%、(82.4±12.4)%、(81.3±17.7)%,均低于对照组的(101.6±12.6)%、(99.7±16.8)%、(104.8±9.7)%、(108.5±11.7)%、(103.3±12.5)%、(105.1±8.8)%、(101.5±19.4)%(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VC、FVC、FEV1、MVV、TLC与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显著相关性;DLCO、DLCO/VA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7、-0.651,P〈0.01),还与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4、-0.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是DLCO/VA惟一显著性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肺弥散功能损害,微血管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肺弥散功能的主要因素。
胡建英王雅敏陈静姜玲
关键词:肺弥散能力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76例,按病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25例,哮喘持续组27例,哮喘缓解组2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测及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和血清Eotaxin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哮喘缓解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其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592,0.598,0.584;P=0.031,0.033,0.029),与最大呼气流速改变率(ΔPEF%)呈正相关(r=0.589,0.591,0.585;P=0.035,0.041,0.042),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2,-0.576,-0.569;P=0.042,0.044,0.039)。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功能受累情况及气道高反应性显著相关,Eotaxin是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因子。
胡建英王雅敏姜玲
关键词:哮喘趋化因子嗜酸细胞嗜酸细胞呼吸功能试验
白细胞介素-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腔积液52例设为结核组,恶性胸腔积液50例设为恶性组,分别采用酶显色法、酶免疫法检测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8和VEGF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上述指标和VEGF/IL-18比值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结核组ADA、IL-18水平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恶性组CEA、VEGF水平及VEGF/IL-18比值显著高于结核组(P<0.01);IL-18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高于ADA(P<0.05);VEGF/IL-18比值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CEA和VEGF(P<0.01)。结论:IL-18和VEGF/IL-18比值可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良好指标。
胡建英王雅敏陈静杨明利姜玲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胸腔积液
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
2021年
主要分析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中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的作用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高血压合并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和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测结果,各40例。结果:昼夜血压监测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较高;心电图监测呈现观察组较对照组ST段下移、ST段下移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高,和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能够有效观察到血压水平和心肌缺血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意义,且对开展后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姜玲刘政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