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 作品数:64 被引量:5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执行中的再设计:地方政府落实高模糊性政策的过程与逻辑被引量:2
- 2024年
- 为鼓励地方探索创新推动发展,中央层面出台了具有高模糊性特征的战略性政策。尽管学界提出政策再生产等概念积极回应模糊性政策执行问题,但多聚焦于执行主体与结果,忽略了政策内容设计与执行过程相互交织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揭示高模糊性政策执行的整体过程与逻辑,本文基于政策执行理论,以韧性城市建设为例,提出“执行中的再设计”的动态概念,构建“触发情境—行为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探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创造性设计在执行过程中化解模糊性。“执行中的再设计”呈现出“议题叠加”、“目标分层”、“工具细化”等行为特征,其影响因素来自内外环境带来的资源能力差异与需求问题强度。本文初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创新性执行高模糊性政策的过程与逻辑,同时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 姜玲杜辉煌
- 关键词:地方政府
- 高素质人力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支撑作用的地带差异被引量:5
- 2011年
- 基于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通过探索最优基本模型和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定量分析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及其所呈现的地带差异和全局溢出效应。
- 梁涵杨开忠姜玲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面板数据
- 一种保持河道规模的临界流量计算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河道规模的临界流量计算方法,包括收集资料的步骤;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的步骤;建立流量与规模曲线的步骤;获取临界点的步骤;计算平均规模的步骤;计算动态变化范围为的步骤。本发明以多年平均流量和河流规模作为参照,...
- 陈敏建马静王立群李锦秀王高旭丰华丽徐彭波姜玲黄昌硕王小红杨贵羽谭亚男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稳定性分析——基于资本流动的视角被引量:5
- 2021年
- 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发展,而政策主导的产业空间集聚能否持续发挥集聚效能尚有待检验。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刻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格局并检验集聚区规划的作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判别资本流动视角下产业集聚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的作用得以发挥。产业网络连通能力较强的节点具备较强的资金聚合力,而中介能力较强的节点未能发挥带动边缘节点的"桥梁"作用,市场驱动力量下循环累积效应初现端倪。未来应围绕有效激发中介节点作用与提升边缘节点网络地位进一步完善产业网络,持续发挥产业集聚区效能。
- 姜玲王雨琪温锋华
- 关键词:产业集聚资本流动稳定性文化创意产业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被引量:11
- 2009年
-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不被农民重视,在发展中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滞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 王征宇姜玲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职业教育
- 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研究——不完全竞争视角被引量:16
- 2013年
- 考虑到传统的从完全竞争视角以单一规模或效率指标为基础分析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所固有的缺陷,文章从不完全竞争视角出发、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全球化和产业扩散理论为基础、结合使用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分析识别京津冀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这一方法表现出两项主要优点:一是可以揭示特定产业转移的动力、特征和性质,二是有助于设置产业转移中的轻重缓急。通过对相关产业进行规模分析和效率分析,导出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的二维分布图,其中的"优先转移区"和"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分别为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所在。
- 刘安国张英奎姜玲刘伟
- 关键词:区域分工产业转移新经济地理学
-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建国之初,新加坡面临的城市困境非常突出。1965年建国时,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中倒数第二。此外,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非常严重,
- 姜玲
- 关键词:建设管理花园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焚化法定规划垃圾焚烧厂
- 数字经济的“降碳增效”效应及其实现路径:来自88个国家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双碳”目标深度嵌入国家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降碳”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关注“降碳增效”问题,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基于2003—2022年88个国家面板数据,从碳排放和碳生产率两个维度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降碳增效”效应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在国际比较框架下,数字经济的“降碳增效”效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对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形关系,而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则呈“U”形关系,拐点值分别为1.146和0.884。(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降碳增效”效应在中高和高收入国家及资源依赖度较低的国家更为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进而间接影响碳排放量与碳生产率。(4)能耗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影响“降碳增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强化了非线性效应的平稳性,并推迟了能耗拐点的出现。(5)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具有空间效应,但与对本国的影响相比,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因此,建议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降碳增效”的发展理念,推动拐点的提前形成与曲线的持续优化;立足“降碳”与“增效”的协调统一,实现碳排放下降与生产率提升的良性互动;多渠道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
- 姜玲胡佳霖张子略
- 关键词:数字经济碳排放碳生产率
- 整合地方政府竞争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被引量:5
- 2011年
- 构建了包含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的三主体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采用外围地区政府首先发起竞争的模式分析了集聚均衡格局的长期演化.分析发现:整合地方政府主体后,"中心-外围"集聚格局的长期均衡以"条件支撑"状态为主,即集聚均衡支撑与否,不仅取决于贸易自由度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外围地区政府实施的竞争政策能否超过某一"门槛"水平.这一"门槛"水平关于贸易自由度呈驼峰形(即倒"U"形),贸易自由度处于较低或较高水平时,外围地区政府夺取中心地位的竞争"门槛"都相对较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区域一体化加深将有利于外围地区实施夺取中心的竞争性策略.
- 梁涵姜玲杨开忠
-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地方政府竞争
- 中央财经大学:打造财经特色的一流城市管理专业实践与探索被引量:3
- 2022年
-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会议还提出,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随着中国城镇化率在2021年年末达到64.72%,中国城市已经从大规模建设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城市管理专业发展也迎来难得新机遇。
- 王伟柴铎黄志基姜玲
- 关键词:城市发展方式城镇化率财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