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群秀
-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应在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有所建树,做出努力。
- 姚群秀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 优惠出售公有住房
- 1994年
-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房改工作在全国的逐步推开,我校在集资建房和出售公有住房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与尝试,并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七五”期间,我校教职工人数就由3500人增加到4400余人,各类学生由7000人增加到万余人。
- 武斌张宗彪姚群秀
- 关键词:公有住房住房制度集资建房职工住宅福利型
-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1
- 2001年
- 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高校后勤在推进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并结合我校后勤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作法。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正向着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改变传统的“福利型”、“供给型”、“
- 王朝阳白敬东姚群秀
-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后勤职工后勤改革后勤干部
- 多途径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探索被引量:25
- 2008年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多年来始终坚持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响应高等教育发展对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拓展思政教育途径等,逐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 姚群秀
- 关键词:教育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 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分析数据样本,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信息来源、就业与学校教学组织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做好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 姚群秀王华彭亮
- 关键词:电子信息毕业生就业
- 实行一体两制推动高校后勤服务向社会化过渡
- 1994年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如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适合高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统一,继续贯彻落实“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积极稳妥地使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方向过渡,是摆在高校后勤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我校后勤试行“一体两制”
- 武斌王友明姚群秀
-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两制后勤服务工作后勤干部后勤系统
- 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被引量:23
- 2007年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应在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有所建树,做出努力。
- 姚群秀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 制定规范 强化督导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提出,教育教学系统既应注意制定规范,建章立制,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同时也要注意督导和反馈教学过程,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 姚群秀
- 关键词:本科教学督导
- 我校后勤改革三步走的认识与实践
- 1997年
- 当前,高校后勤改革已进入“转型”变体向社会化目标迈进的攻坚阶段。广大高校后勤工作者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在向社会化迈进的道路上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新的成绩。在这方面,我校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 武斌王友明姚群秀
-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校后勤工作
- 基于科学人才观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24
- 2007年
- 结合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认为大学应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针对其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以此建立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姚群秀赵硕
- 关键词:科学人才观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