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仕丹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医院感染
  • 7篇碳青霉烯
  • 7篇碳青霉烯类
  • 7篇青霉烯
  • 7篇青霉烯类
  • 7篇耐药
  • 7篇杆菌
  • 6篇肠杆菌
  • 4篇细菌
  • 4篇肠杆菌科
  • 4篇肠杆菌科细菌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患者
  • 3篇消毒
  • 3篇流感
  • 3篇护理
  • 3篇基因
  • 2篇多位点序列分...
  • 2篇阴沟
  • 2篇阴沟肠杆菌

机构

  • 19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周仕丹
  • 13篇刘春来
  • 10篇彭莉利
  • 6篇张卫平
  • 5篇曹海燕
  • 4篇庄志辉
  • 3篇张玲
  • 2篇钟昱文
  • 2篇孙坚
  • 2篇毛慧
  • 1篇严文康
  • 1篇张秀琴
  • 1篇曾顺芳
  • 1篇王雅静
  • 1篇刘延媛
  • 1篇吴惠娴
  • 1篇刘汉冕
  • 1篇陈惠珍
  • 1篇邹钦
  • 1篇宋铁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药与临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惠州市某三级医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惠州市某三级医院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CR-ECL)感染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某三级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检出的578例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分析CR-ECL感染的流行特征,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578例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中,CR-ECL检出率8.8%(51/578),外科系统占比最高(49.0%),以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的CR-ECL检出率最高(50.0%);CR-ECL标本来源以痰液占比最高(45.1%),阴沟肠杆菌感染标本中以引流液的CR-ECL检出率居首位(6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切开(OR=3.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9.43)、肝肾功能异常(OR=2.71)是影响CR-ECL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尽早识别CR-ECL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多维度防控策略,以减少CR-ECL定植和传播。
李妍周仕丹陈思宇彭莉利刘春来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影响因素医院感染
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临床分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某院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临床分布。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4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8株),检测其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以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科室分布。结果88例患者在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前未曾使用过替加环素。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4.55%)对替加环素耐药,分别为10、31、33和87号菌株。PFGE 结果显示,31、33和87号菌株同一基因型,同源性高,分布于医院3个不同的独立病区;31号菌株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33号菌株在急诊 ICU 检出,虽在不同科室检出,但在检出前患者有转科情况,曾同时期住胃肠外科和急诊 ICU;87号菌株在神经外科 ICU 检出,此患者从未转科,检出时间距31、33号菌株检出晚7~8个月。10号菌株于急诊 ICU 检出,该患者未曾转科。结论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率低,检出菌株大部分具有同源性,不同病区可能存在交叉感染。
刘延媛张瑞凌刘汉冕曹海燕周仕丹张扣兴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
周仕丹刘春来杨润时贾玲李妍曹海燕晏辉钧孙坚庄志辉
关键词:Β-内酰胺酶多位点序列分型
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需要行呼吸机治疗且通气时间﹥48h患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需要护士及医生通力合作,持续地执行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措施,VAP才能够有效地被预防。
黄淑萍吴惠娴曾顺芳周仕丹龚晓琪江霞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
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对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严格落实病例隔离、个人防护及消毒措施,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及时评价消毒效果,评价MERS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经采取对病人严格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探视者防护、病房分区隔离等严格隔离防护措施,本次输入性MERS病人入住的医院未发生病原因子外传,实现了零感染。经随时消毒后定期检测和终末消毒后检测,各类物品MERS冠状病毒real-time PCR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病房符合接受新病人的安全标准。结论此次应对首例输入MERS病例处置及时、措施有效、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实现了零感染。
钟昱文康敏郑小凌周仕丹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邹钦宋铁
关键词: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周仕丹刘春来杨润时贾玲李妍曹海燕晏辉钧孙坚庄志辉
关键词:Β-内酰胺酶多位点序列分型
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针对收治的1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按照相关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通过侵入性操作管理、人员防护、患者管理、空气与环境表面消毒等环节实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所有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其他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均未出现异常,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结论:针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患者、接触人员及治疗环境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施正确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从而阻断疾病传播。
彭莉利刘春来张玲周仕丹
关键词:重症患者医院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因素、医院感染情况与临床预后,为临床医生治疗CRE感染的患者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防控院内CRE播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1:2成组匹配原则,收集医院2012-2018年47例CRE感染患者,9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SE)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诊疗、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情况等,探讨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7位患者检出50株CRE,主要分布在烧伤外科(10例)、神经外科(8例);感染来源最高的是烧伤感染(31.25%),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27.08%),第三位尿路感染(22.92%);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临床结局是CRE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烧伤和颅脑损伤的危重症患者是CRE感染的易感人群;长时间使用呼吸机、长期处于气管切开状态的患者易感染CRE;对感染CRE患者,临床医务人员要规范有创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等,使CRE患者好转或治愈,或者减少CRE在患者体内的定植。
周仕丹刘春来李妍曹海燕晏辉钧庄志辉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重症患者
2013~2017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为进一步控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7年某院培养、保存的8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成功复活55株。经MALDI-TOF-MS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采取琼脂稀释法进行包括美罗培南在内13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PCR分析耐碳青霉烯酶基因,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复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55株,药敏提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采取琼脂稀释法进行包括美罗培南在内13种抗生素药敏试验,55株CRKP复活菌株美罗培南耐药率达95%(52株),其中18株呈现高度水平耐药,仅2株对美罗培南敏感,采用PEGE分型,存在17个分型,显示菌株之间差异明显。结论某院耐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情况突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共分为A~Q 17个型,以A型株数最多。
庄志辉周仕丹刘志超曹海燕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防控及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预防和控制人感染H5N6 禽流感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针对2016 年2 月22 日收治的1 例高度疑似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严格按照相关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通过患者管理、侵入性...
彭莉利刘春来张玲毛慧周仕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