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干
- 作品数:433 被引量:1,32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三疣梭子蟹的第二次卵巢发育规律被引量:15
- 2007年
-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二次卵巢发育的三疣梭子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①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可以分为4期,Ⅰ期卵巢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细带状,卵巢中主要为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内源性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Ⅱ期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Ⅲ期卵巢为橘红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近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发育基本成熟,肉眼可见卵粒,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②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变化不显著,GSI和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HSI和GSI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 姚桂桂吴旭干杨筱珍成永旭王春琳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组织学卵母细胞
- 无损检测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的脂肪体积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检测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的脂肪体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是基于<Sup>1</Sup>H MRI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Sup>1</Sup>H MRI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全身进行扫描,2‑...
- 张洪才吴旭干张炜佳赵勇成永旭
- 文献传递
- 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育肥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和营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雌体育肥通常开始于生殖蜕壳后,合适的育肥时间对改善商品蟹品质和降低育肥成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育肥养殖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和营养品...
- 吴旭干龙晓文王锡昌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育肥时间性腺发育营养品质脂肪酸
- 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色泽、抗氧化能力和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8年
- 研究采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藻粉作为天然虾青素源,配制4种不同虾青素含量(含量分别为0、26.60、41.62和81.37 mg/kg)的饲料(记为饲料1#—4#),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雌体进行为期45d的育肥实验,研究其对雌蟹卵巢发育、色泽、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雌蟹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著影响。(2)肝胰腺、卵巢和头胸甲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随饲料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而3种组织的亮度(L*)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对抗氧化指标而言,虾青素添加组(饲料2#—4#)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显著低于无虾青素组(饲料1#);血淋巴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肝胰腺中的SOD和T-AOC活力均随饲料中虾青素水平升高而上升,而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4)对免疫指标而言,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在饲料4#组最高,而饲料1#组血淋巴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5)对生化组成而言,肌肉和肝胰腺中的总脂、总碳水化合物及卵巢中总脂含量均随饲料中虾青素含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饲料2#组卵巢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P<0.05)。综上所述,三疣梭子蟹雌体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其卵巢发育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色泽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及可食组织中的总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三疣梭子蟹雌体育肥饲料中虾青素适宜含量为50 mg/kg饲料左右。
- 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刘建国成永旭吴旭干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育肥饲料卵巢发育抗氧化能力生化组成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GPAT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酰基辅酶A 连接到甘油-3-磷酸sn-1位上的酰基化反应,是Kennedy 途径的第一步,被认为是甘油三酯(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对TAG 含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 朱王玲郭勍吴旭干成永旭
- 关键词:甘油三酯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中华绒螯蟹
- 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和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2
- 2014年
- 以越冬后即将进入蜕皮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实验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其蜕皮周期肝胰腺及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本实验将其幼蟹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前期(D期)、蜕皮期(E期)、蜕皮后期(AB期)和蜕皮间期(C1期和C2期)。结果发现,(1)蜕皮各期肝胰腺总脂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为"高-低-高"的趋势,其中D期最高,AB期最低,C1、C2期开始回升;而肌肉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与肝胰腺相反,为先上升后再下降趋势,在D期最低,AB期含量最高。(2)肝胰腺脂类中以甘油三酰(TG)为主,其次是磷脂(PL);而肌肉脂类主要是PL,其次是TG和胆固醇(CHO)。肝胰腺中TG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C1期含量最低,肝胰腺中的PL含量变化趋势与TC相反,AB期含量最高;肌肉中TG含量在E期最高,而此期的PL含量最低。(3)肝胰腺和肌肉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1n9、C18∶1n7、C18∶2n6(LOA)、C20∶5n3(EPA)和C22∶6n3(DHA)(相对含量>4%)。蜕皮周期内,肝胰腺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D期肝胰腺中的DHA和EPA含量最高;肌肉中的SFA和MUFA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肌肉中的PUFA和HUFA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脂类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肝胰腺中脂类可能是其蜕皮期间的主要能量来源物质之一。
- 马明君王春吴旭干何杰龙晓文李国祥汤北伟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肌肉
- 铁改性膨润土与苦草联用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效果和机制
- 2025年
- 铁基材料与沉水植物联用可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实现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有效控制。膨润土可作为铁的载体用于制备成本低廉的除磷吸附剂材料,但关于铁改性膨润土(FeBT)与苦草联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研究尚鲜见报道。为此,研究了不同投加模式(添加、一次性大剂量覆盖和多次小剂量覆盖)条件下FeBT与苦草联用对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对于添加和一次性大剂量覆盖模式,FeBT投加量均为1096 g/m^(2);对于多次小剂量覆盖模式,FeBT单次投加量为219.2 g/m^(2),共投加5次。结果表明:在不同投加模式条件下,FeBT与苦草联用均可以有效地控制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的释放,且其控制效果比单独种植苦草更佳。苦草+FeBT添加、苦草+FeBT一次性大剂量覆盖、苦草+FeBT多次小剂量覆盖对上覆水中溶解态活性磷(SRP)的削减率分别为42.7%~66.5%、46.1%~60.4%和30.2%~57.3%,而单独种植苦草的SRP削减率为22.3%~35.3%。此外,与苦草+FeBT添加相比,苦草+FeBT一次性大剂量覆盖控制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效率更高。沉积物中磷可通过微生物驱动的三价铁和硫酸盐还原、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过程而被释放出来。FeBT和苦草对沉积物中DGT(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的钝化以及苦草对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三价铁和硫酸盐还原的抑制,对于FeBT与苦草联用阻控沉积物磷向上覆水释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控制效果和应用便利性角度来看,苦草与FeBT一次性大剂量覆盖的联用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控制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方法。
- 郭天宇林建伟詹艳慧吴旭干
- 关键词:苦草微生物群落
-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
- 2025年
- 文章首先从确定考核目标、设计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设计考核实施过程、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改进六个方面说明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然后论述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
- 林建伟詹艳慧吴旭干
- 关键词:考核评价体系
- 锯缘青蟹与脊尾白虾混养试验被引量:2
- 2003年
- 吴旭干成永进
- 关键词:锯缘青蟹脊尾白虾混养池塘养殖苗种放养
- 皖南地区“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的生产性试验
- 2025年
-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模式在皖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2021年3月14日—5月12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上海海洋大学稻渔科研基地3口面积分别为3068.00 m^(2)(B1)、3268.00 m^(2)(B2)和2935.00 m^(2)(B3),具有宽2.50~3.00 m、深0.30~0.40 m的“回”字型环沟的池塘中,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5±0.23)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密度为(7316.27±81.70)ind.·667 m^(-2),种植“甬优4901”再生稻。环沟提前种植直径约为0.50 m的大颗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每天16:30左右,投喂3%~5%的螯虾配合饲料,评估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性能、两季水稻的生长、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显示:(1)收获时克氏原螯虾规格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主要集中于20.00~34.99 g,占(61.51±5.05)%。最终平均规格为(28.13±2.62)g,平均产量为(138.66±6.93)kg·667 m^(-2),饲料系数为1.23±0.12,最终成活率为(75.10±2.62)%;(2)第一季稻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第二季(P<0.05),但两季水稻的千粒重无显著差异;(3)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净利润为(1971.06±262.99)CNY·667 m^(-2),再生稻种植的净利润为(265.71±60.40)CNY·667 m^(-2),其中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投资回报率为(63.48±9.47)%,而水稻种植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0.93±4.78)%;(4)本试验的产值为(6618.19±289.40)CNY·667 m^(-2),净利润为(2236.77±323.05)CNY·667m^(-2),投资回报率为(51.12±9.08)%。本研究结果可为皖南地区推广“克氏原螯虾-再生稻轮作”模式提供生产性技术参考。
- 周旋张冬冬潘志辉沈蓓杰奚业文周文宗成永旭吴旭干
- 关键词:再生稻克氏原螯虾养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