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星辰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制剂
  • 2篇制剂
  • 2篇中药
  • 2篇中药制剂
  • 2篇微丸
  • 2篇缓释
  • 2篇缓释微丸
  • 1篇丁香
  • 1篇丁香油
  • 1篇新剂型
  • 1篇新剂型研究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曲美他嗪
  • 1篇延胡索
  • 1篇延胡索乙素
  • 1篇乙素
  • 1篇沙坦
  • 1篇时滞

机构

  • 5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5篇叶星辰
  • 5篇陈燕忠
  • 3篇吕竹芬
  • 1篇王晖
  • 1篇刘璧玉

传媒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脉冲释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时辰药理学研究发现,一些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炎症反应及疼痛等的发作具有时间节律性,传统的以零级速率、一级速率释药的缓/控释释药技术只能使药物在不易发病的时段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而到需要药物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时,体内药物浓度却又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从而延误了有效治疗时机。
刘璧玉陈燕忠吕竹芬叶星辰
关键词:时滞中药制剂
厄贝沙坦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的考察
2015年
目的制备厄贝沙坦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 NE30D和Eudragit L30D-55混合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考察不同释放介质、转速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包衣处方为Eudragit NE30D/Eudragit L30D-55的比例为4︰1,抗粘剂和致孔剂的用量分别为聚合物干重的75%及20%,增重10%,熟化24h,释放介质的p H值对微丸释药的影响最明显,其体外释药过程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成功制备了厄贝沙坦缓释微丸,经考察其释放度符合要求。
叶星辰吕竹芬陈燕忠
关键词:厄贝沙坦缓释微丸体外释放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微丸,并筛选最优处方。方法以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成功制备了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微丸;得到缓释包衣的最优处方为:Eudragit RS100与Eudragit RL100的比例为8.15,包衣增重10.46%;验证实验证明最优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得到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微丸的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
叶星辰陈燕忠
关键词:盐酸曲美他嗪缓释星点设计
灰关联聚类法评价几种促透剂对延胡索乙素的促渗效果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灰关联聚类法在几种促透剂的促渗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模型药物,研究氮酮、薄荷醇、丁香油、广藿香油等促透剂对药物在离体大鼠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的影响,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等透皮吸收参数,运用灰关联聚类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延胡索乙素的促渗作用,几种促透剂的优劣顺序为:1%(以下均为质量分数)氮酮>1%丁香>1%薄荷醇+1%广藿香>1%氮酮+1%薄荷醇>1%氮酮+1%丁香>1%薄荷醇+1%丁香>1%薄荷醇>1%氮酮+1%广藿香>1%广藿香>1%丁香+1%广藿香;其中最优的是1%氮酮,关联度为0.9460,最差的是1%丁香+1%广藿香,关联度为0.455 0。结论灰关联聚类法对促透剂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可作为促透剂促透作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叶星辰陈燕忠王晖
关键词:薄荷醇丁香油促透剂灰关联聚类法
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将极大丰富中药的剂型,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此着重就纳米中药的缓控释及靶向的特性做一简要的介绍。
叶星辰陈燕忠吕竹芬
关键词:中药制剂靶向缓控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