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
-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银屑病发病与创伤愈合机制的比较
- 我们比较了银屑病发病及创伤愈合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纤维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方面,认为发生银屑病同形反应现象源于二者共通的致炎因子,
- 史航林熙然刘晓明
- 关键词:银屑病创伤愈合
- 寻常型银屑病伴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被引量:3
- 2010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周身鳞屑性斑块20年,水疱10天,于2007年9月13日来我科就诊。20年前患者周身出现散在鳞屑性斑块,曾在外院确诊为银屑病,期间患者一直服用私人偏方,皮疹时轻时重。1个月前患者自行到私人诊所接受烟熏治疗,每日熏15分钟,连续半个月,并外用利康霜,口服百癣夏塔热片。
- 于晓虹刘晓明史航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百癣夏塔热片私人诊所鳞屑性
-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肤抗细菌感染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肤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方法:Balb/c小鼠,背部脱毛后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制作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取银屑病样小鼠及正常小鼠各10只,在其背部皮内分别注射1×10^(11)菌落形成单位(CFU)/L、1×10^(12)CFU/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及链球菌菌液各40μL,观察皮肤的红斑、脓肿等炎症反应程度,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检测组织荷菌量。结果:1×10^(11) CFU/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在正常小鼠皮肤造成直径3~8 mm的脓肿,银屑病样小鼠则无明显改变;1×10^(12) CFU/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在正常小鼠皮肤造成直径10~13 mm的巨大脓肿,在银屑病样小鼠皮肤造成直径2~5 mm的结痂;1×10^(11) CFU/L链球菌菌液在正常小鼠皮肤引发红色小丘疹,银屑病样小鼠无反应;1×10^(12) CFU/L链球菌菌液导致正常小鼠皮肤出现小脓点及结痂,4~7 d愈合,银屑病样小鼠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持续存在,并逐渐隆起。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的荷菌量显著少于正常小鼠。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急性感染的抵抗力显著增强,对链球菌存在迟发的炎症反应。
- 史航刘洁宋智琦
- 关键词:银屑病样皮损咪喹莫特溶血性链球菌
- 银屑病发病与创伤愈合机制的比较被引量:8
- 2012年
- 比较银屑病发病及创伤愈合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纤维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方面,认为发生银屑病同形反应现象源于二者共同的致炎因子,推测银屑病皮损区愈合能力高于正常皮肤,期望能拓展银屑病的研究思路。
- 史航刘晓明林熙然
- 关键词:银屑病创伤愈合同形反应
- 梅毒
- 2018年
- 文章对梅毒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进行介绍。
- 史航
- 关键词:梅毒
- 甲磺酸伊马替尼诱发扁平苔藓样药疹1例被引量:4
- 2015年
- 患者男,76岁,全身多处紫红色扁平丘疹伴瘙痒5个月。周身泛发扁平紫红色丘疹、斑块,表面蜡样薄膜,暴露部位为重。发疹前2周因"小肠间质瘤"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瘙痒减轻,皮疹部分消退。
- 陈薇韩世新史航邹唯怡高明阳
-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扁平苔藓
- 生殖器疱疹被引量:2
- 2018年
- 文章对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等进行介绍。
- 史航
-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
- 蜱叮咬5例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蜱叮咬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昆虫引起的皮肤病,2005—2008年,我科共诊治5例蜱叮咬患者,现将诊治经过回顾如下.
- 史航朴永君刘晓明高明阳
- 关键词:蜱叮咬皮肤病诊治
- 银屑病人手术刀口愈合的病理特点
- 为考察银屑病皮损创伤愈合情况,我们收集了在皮肤同一部位行二次手术的银屑病人和皮肤肿瘤患者,以瘤旁皮肤为对照,分别观察了前次手术后第1、2、4周手术刀口的病理改变.总结银屑病患者手术刀口愈合的特点有:1.愈合效率较高,刀口...
- 史航韩世新宋智琦
- 关键词:银屑病创伤愈合粘液变性
-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
- 2017年
- 患者男,41岁。全身多处紫红色丘疹、斑块、结节1年余。皮肤科情况:颈背部可见多个紫红色丘疹、结节、色素沉着;耳廓部、躯干部、肘膝关节伸侧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紫红色斑块、结节,直径2~5cm,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质地中等,压痛(+);双手可见两处钱币样大小的溃疡,表面无明显渗出物。皮损组织病理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 刘小梅韩世新史航林景荣高明阳
- 关键词:持久性隆起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