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兵
-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 大汶口文化人群口颊含球行为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次。一口颊含球行为的厘定及考古发现。二大汶口文化人群的文化传统与口颊含球个体的行为认同。三口颊含球墓葬的特殊表现。四口颊含球表达的思想意识。五口颊含球行为的起源与流变。六结论。考古发现表明,大汶口文化先民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主要有人工拔牙、颅骨枕部人工变形、颅骨穿孔和口颊含球。目前对于人工拔牙和颅骨枕部人工变形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而广饶傅家五村的颅骨穿孔标本也被证实是我国史前开颅术的直接证据。
- 原海兵
-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考古发现枕部开颅术
- 白马藏族形成史的分子人类学探索
- 2025年
- 白马藏族是现代藏族人群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甘肃与四川交界处的山地区域,其起源传说、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极具地方特色。民族史学界认为,远古氐羌人群向外扩散形成古今藏缅语人群,白马藏族中可能包含远古氐羌人群留驻原地的直接后裔,该人群是研究“氐羌族系”形成历史的重要对象。然而,关于白马藏族的早期起源和形成过程,学界尚未形成共识。九寨沟地区白马藏族的父系可分成三类:高比例的藏族羌族共享成分、与缅甸克伦人(一般认定是藏缅语人群最早南迁的分支)共享的古老成分和晚近混合人群成分。白马藏族母系单倍群也是藏族羌族人群常见类型。对比历史文献、民族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认识,纳入自然科学的多角度分析支持其与藏族、羌族在族源上的亲密同源关系,也确认了一个古老成分的存在,支持其自远古以来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对白马藏族人群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厘清了白马藏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不过,其他区域的白马藏族可能存在更多的起源多样性,未来覆盖面更广的研究有望揭示全面、立体的白马藏族人群起源发展过程。
- 原海兵谢世杰王智勇
- 关键词:白马藏族
- 西藏那曲布塔雄曲青铜时代石室墓出土人骨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布塔雄曲青铜时代石室墓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强玛镇一村的布塔雄曲河西岸。2012年发现并清理,墓葬年代约在公元前8—5世纪。本文从颅骨形态学观察、骨骼测量和古病理学观察等角度对这座墓葬出土的一例人类骨骼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个体属于亚洲蒙古人种,且与亚洲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最为相似,也与近现代的各蒙古类群人群表现出形态上的一致性,其祖先可能来自青藏高原以北的广阔区域。此外,其体质特征与邻近的青海地区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等古代人群表现出明显差异。其可能是一支区别于甘青地区“古西北类型”,且来自青藏高原以北地区的古代人群。
- 原海兵索朗·秋吉尼玛吕红亮夏格旺堆
- 关键词:石室青铜时代蒙古人种
- 成都市青白江区包家梁子墓群出土人骨研究
- 2017年
- 包家梁子墓群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万柳村与大同镇界牌村交界处,北距青白江河约4.4千米,南距城厢镇约2.5千米,西北方向距大同磷肥厂汉代墓地约3.3千米。2011年8月初,为配合成都市青白江区青白江大道北段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会同青白江区文管所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该墓葬群,随即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99座,其中土坑墓165座,墓葬形制有狭长形。
- 原海兵龚扬民陈云洪
- 关键词:死亡年龄西汉早期墓葬群
- “透骨见人”:多维视角探寻多彩的古代人类生活——“2017年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纪要被引量:1
- 2018年
- 2017年10月27—3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年会以"透骨见人:多维视角探寻多彩的古代人类生活"为主题,围绕骨骼形态学、古人类学、古病理学、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古DNA、牙齿人类学及理论性思考七个主要议题展开了34个有针对性的学术讨论,尤其是拓展了人类骨骼考古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探索,以及当代从事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学者如何大力帮助抗战老兵回家、中国远征军军人遗骨收敛等公益活动以及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于现代疾病判别分析等内容,不仅体现出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曹豆豆原海兵
- 浅析考古所见多个体混合人骨遗存的分类被引量:1
- 2021年
- 考古发掘中常见多个人类个体的骨骼共存于同一遗迹的现象。正常埋葬的通常被称为合葬、丛葬等,此外还有如地震、山洪等导致的多个体共存的埋藏。由于遗迹的产生、使用、废弃和埋藏过程中存在各种难以臆测的复杂因素,在发掘、鉴别其中散落的人骨遗存时很可能将之划分到多个遗迹单位,或归为某一单位内的多个体。
- 曹豆豆原海兵李帅
- 关键词:考古发掘遗迹遗存合葬
- 山西泽州县和村遗址出土春秋时期人骨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对山西泽州和村遗址出土的三例春秋时期人骨进行的包括性别与年龄、骨骼病理观察和身体发育等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可知,三例个体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大体处于成年期。M1个体存在龋齿、脊柱的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骑马人小平面"病理改变,M1和H26∶1还存在足骨跪踞面。另外,和村遗址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64.58厘米。这为了解春秋时期山西高原古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材料。
- 原海兵刘岩张光辉
- 关键词:春秋时期人骨退行性骨关节炎
-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2017年墓葬发掘简报
- 2021年
- 海门口遗址2017~2018年的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墓地。根据层位关系、墓葬形制和构筑方式的不同,集中分布的24座墓可分为三组,年代在公元前1500~900年。这批墓葬丰富了对海门口遗址丧葬习俗及聚落变迁的认识,为探索以石块构筑"大石墓"及二次捡骨分层丛葬葬俗的源流提供了新资料。
- 李帅李帅黎海超赵德云张南金(整理/拍摄)刘春城(绘图)余朝臣(绘图)杨佳才(绘图)卢引科(绘图)原海兵何银宇张正为原海兵郭振新(整理)陈凯(整理)杨硕(整理)赵振江段育君(整理)
- 关键词:墓地青铜时代
- 以赛促学激发科研创新以“生命+考古”为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被引量:1
- 2025年
- 学科竞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出发点,从组建生命科学和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团队、开放实验室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该模式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养成了科研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教育维度的价值,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 谭雪梅许小娟孙群原海兵
- 关键词:学科竞赛
- 茂县营盘山遗址祭祀坑出土人骨研究
- 2018年
-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1′、北纬31°41′。平面约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东面临深谷阳午沟,东北面、北面、西面均为岷江所环绕,东距茂县县城约2.5公里,海拔为1650~1710米,高出岷江河谷约160米,表面地势略呈缓坡状。
- 原海兵陈剑陈剑
- 关键词:祭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