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铁钢

作品数:106 被引量:75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中医
  • 17篇温病
  • 13篇
  • 11篇食积
  • 11篇胃肠积热
  • 9篇疫病
  • 9篇老中医
  • 8篇药理
  • 8篇药理学
  • 8篇名老中医
  • 7篇网络药理学
  • 7篇流感
  • 7篇免疫
  • 7篇课程
  • 7篇肺炎
  • 7篇辨证
  • 7篇传承
  • 6篇三焦
  • 6篇中药
  • 6篇温病学

机构

  • 106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怀柔妇幼保健...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第一社...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炎黄中医...

作者

  • 106篇刘铁钢
  • 86篇谷晓红
  • 70篇于河
  • 31篇白辰
  • 16篇董斐
  • 15篇赵岩松
  • 13篇王云辉
  • 11篇郑子安
  • 11篇刘邵阳
  • 11篇黄羚
  • 11篇刘果
  • 11篇万宇翔
  • 9篇张望
  • 9篇甄建华
  • 8篇李晓菲
  • 8篇姜欣
  • 7篇吕国凯
  • 6篇高飞
  • 5篇吴力群
  • 5篇马家驹

传媒

  • 19篇中华中医药杂...
  • 12篇中医教育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现代中医临床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第三次全国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高校师资...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4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16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与胃肠积热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胃肠积热及相关因素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T2DM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T2DM患者和非T2DM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采用《胃肠积热证诊断量表(成人版)》评价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胃肠积热。运用Epidata 3.1和SPSS 20.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65例,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57例。其中胃肠积热患者观察组有85例,对照组有52例(P<0.05),比值比(OR)=7.462,95%CI[4.228-13.170],胃肠积热患者患T2DM的危险性是无胃肠积热患者的7.462倍。T2DM家族史(OR=3.883,95%CI[1.618-9.316])、高血压病(OR=3.228,95%CI[1.490-6.994])、高脂血症(OR=6.266,95%CI[2.466-15.922])、饮食不规律(OR=2.557,95%CI[1.173-5.574])、暴饮暴食(OR=4.896,95%CI[2.009-11.930])、偏食(OR=2.428,95%CI[1.100-5.362])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与胃肠积热的发生呈正相关;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偏食等因素在该病中不可忽视。
顾然崔丽军于河张嘉鑫刘铁钢杨冠男谷晓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胃肠积热病例对照研究
银莱汤对发热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银莱汤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连续测温3次,选取合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 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莱汤高剂量组、银莱汤中剂量组、银莱汤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0.5 h和造模后5 h两次灌胃给药,造模后每小时测温一次,于末次给药后3 h取血,通过ELISA和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银莱汤各剂量组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1),银莱汤各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莱汤对发热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IL-6的产生或加速降解相关。
万宇翔郑子安白辰王云辉于河刘铁钢谷晓红
关键词:IL-1ΒTNF-ΑIL-6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FM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银莱汤药效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食积感染模型组、银莱汤高中低剂量组、双黄连组、小儿化食丸组、利巴韦林组共九组,每组10只。食积感染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饲料结合52%牛奶溶液灌胃的方法制作食积动物模型,感染组小鼠则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流感病毒滴鼻处理,并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取眼球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组、食积感染组各免疫球蛋白A、G、M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食积感染组的IL-4降低。与食积感染组比较,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的水平降低,其中银莱汤低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明显降低(P<0.05);银莱汤各治疗组细胞因子IFN-γ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银莱汤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而细胞因子IL-2、IL-10、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银莱汤各剂量组与小儿化食丸组、双黄连组相比,免疫球蛋白A、G、M无统计学差异,银莱汤各剂量组与小儿化食丸组、双黄连组、利巴韦林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TNF-α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莱汤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有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进而发挥其抗病毒疗效。
王云辉李晓菲甄建华于河刘铁钢谷晓红
关键词:食积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双黄连方证及应用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明确双黄连的方证及临床适用范围。[方法]结合中医理论,从本草论述、温病学角度、六经角度探讨双黄连的功效及临床适用范围。[结果]双黄连主要成分是银花、黄芩、连翘,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但其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之所以认为其有疏风解表作用是在于对银翘散的误读;双黄连证当属于阳明病的里实热证,不适用于感冒初起的表证治疗。[结论]双黄连只是清解里热,而无疏风解表之功,所以临床上其并不适用于感冒初起时的治疗。
马家驹于河刘铁钢谷晓红
关键词:双黄连方证疏风解表银翘散
清宣导滞方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肺胃积热证)的退热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清宣导滞方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肺胃积热证)的退热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学设计,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8家医院儿科收集流感确诊病例,通过诊间招募180例符合标准的流感肺胃积热证患儿。入组患儿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予清宣导滞方治疗5天,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5天。主要疗效指标:(1)完全退热时间;(2)退热起效时间;(3)48小时、72小时退热率。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入组当天、用药后48小时、用药后72小时、用药后(6±1)天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完全退热时间非劣效于对照组;两组退热起效时间、48小时退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退热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终点,对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判和分析,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72小时两组在夜卧不宁、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颜色、舌苔厚、次症积分、总分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1)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大便干结或便秘、主症积分、唇红口臭、夜卧不宁、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颜色、舌苔厚、次症积分、总分10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积分总分组内比较:随着随访时间后延,两组都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宣导滞方治疗儿童流感(肺胃积热证)退热效果不劣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部分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治疗儿童流感(肺胃积热证)的专方。
王静王静吴力群刘建平刘铁钢丘靖李静谭华清谭华清张瑛王佳李静李静陈海鹏田园硕王洋白辰王振东李倩倩于河马雪颜董斐董斐徐颖奇谷晓红
关键词:儿童多中心退热效果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达原饮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达原饮全方进行分析,探索达原饮治疗发热的相关靶点及作用机制,并探求达原饮的潜在治疗疾病,为后续研究提供靶向指导.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构建达原饮治疗发热的相关靶点数据库,通过String...
刘邵阳刘铁钢白辰徐竞男黄羚姜欣于河谷晓红
关键词:发热网络药理学
高校师德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某高校调查为例
2011年
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某高校师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师德现状,总结了高校师德工作重点难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关对策。
刘铁钢陶晓华刘凯峰马瑞玲
关键词:高校师德
温病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温病学教学中对于温病学指导临床实践及温病学经典原文的讲授与考评不足、课堂评价的形式还相对单一、教师利用课堂评价改善教学的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结合温病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教改研究。选取典型的现代感染性疾病,要求学生撰写温病学辨治思路治疗该疾病的论文,并进行汇报;最终成绩由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员评价三部分组成,以面试答辩代替传统的试卷测试。结果显示,该教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对促进中医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刘铁钢于河刘果赵岩松谷晓红
关键词:温病学教学现状教改实践
基于复杂系统熵方法的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数据挖掘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病历612份,对其处方药物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单味药研究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改进的互信息,多味药之间的关联使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技术。结果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常用单味药物30味,前3位分别为黄芩、赤芍、柴胡;常用药对24对,前3位分别为紫苏梗-紫苏子、白芍-白术、白芍-炒白术;常用药物核心组合28个,前3位分别为半夏、厚朴、苏梗、苏子,茯苓、龙胆、炒栀子、枳壳,茯苓、蒲公英、炒栀子、枳壳。结论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重视调肝理脾,同时注重补肾。
刘铁钢陈建新张望吕国凯徐珑芸赵岩松谷晓红
关键词:月经病数据挖掘
基于CIPP模型的中医疫病学课程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医疫病学课程实际实施情况、效果及学生满意度,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CIPP评价模型结合中医疫病学课程特色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个维度对课程、学生、教师、总体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较高,课程实施整体效果较好,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结论中医疫病学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医疫病理论知识,扩展学术视野,培养中医辨证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一次大胆且有益的探索。
王乾谷晓红袁娜刘铁钢李晓曼刘丽丽焦楠
关键词:课程评价CIPP评价模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