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
- 作品数:65 被引量:381H指数:10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时空特征的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石家庄市手足口病(HFMD)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09年至2011年HFMD疫情资料,建立GIS数据库,应用PHGIS软件绘制专题地图,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石家庄市2009年至2011年HFMD疫情呈现散在发生但局部集中、发病位次逐年交替上升、高发地理区域互补现象;2009年至2011年全市总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同时存在地区差异;HFMD高发聚集区随时间发生转移。结论运用GIS技术能直观显示HFMD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掌握HFMD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韩江涛刘立彭伟马志辉
- 关键词:手足口病地理信息系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石家庄市疟疾监测与处置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石家庄市疟疾监测与处置情况,为全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和疫情前同期(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全市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例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个时期疟疾病例数量、发病到就诊时间、初诊到确诊时间、“1-3-7”指标完成情况和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5例,较疫情前同期(报告53例)减少71.7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报告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次就诊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2 d,平均数为2.5 d,从初次就诊到确诊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1 d,平均数为1.2 d,疟疾病例就诊及时性、确诊及时性、初次就诊单位构成和感染来源分布在疫情期间与疫情前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8、-0.626,χ^(2)=3.705、0.287,P均>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石家庄市疟疾防控工作未受影响。
- 郭占景刘立张世勇
- 关键词:疟疾
- 时间序列模型在流感症状监测信息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对石家庄市流感流行规律分析^[1,2],以实际效果和统计学原理论证了以药房药物销售量为代表的流感症状监测信息能够有效的服务于流感监测,症状监测与传统监测相结合是流感监测体系建设发展的目标^[3,4]。为了进一步了解流感症状监测信息,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门诊就诊量、药物销售量和学校缺勤率分别构建时间序列模型。
- 郭建花何义芳周吉坤庞志钊马志辉刘立庞有
- 关键词:流感时间序列模型
-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目的 建立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动力学模型,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预测变化趋势,寻求预防和控制的最优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一阶偏微分方程组[15],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
- 刘立赵守军韩江涛张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数学模型
-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建立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动力学模型,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预测变化趋势,寻求预防和控制的最优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一阶偏微分方程组[15],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结果根据年龄别累计发病率函数方程,得到具有年龄结构的一阶偏微分方程组。数值模拟发现,石家庄市手足口病从3月份开始上升,高峰在4~6月份,7月份降至较低水平。发病人群集中于1~5岁。假如手足口病疫苗保持90%的免疫覆盖率,疫苗保护率达到60%,手足口病发病率就会降低一半。结论保持较高的免疫覆盖率和疫苗保护率是减少手足口病的关键环节。
- 刘立卜宪岭韩江涛张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数学模型
- 2011年-2013年石家庄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开展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3年石家庄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石家庄市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2.28%、93.14%、90.74%。3年平均合格率为92.12%。其中市区内监测合格率为98.57%,县城合格率为89.69%;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2.65%、91.61%。经分层分析显示公立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保教人员手、餐(饮)具合格率在市区、县城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私立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保教人员手合格率在市区、县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托幼机构总体消毒质量较好,但应加强县城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管理。
- 庞志钊陈慧英李丽婕马志辉刘立
-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
- 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流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预测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石家庄市每月气象资料(气温、露点、气压、降水量、风速)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每月平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数呈正相关(r=0.614,P=0.033);平均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数呈负相关(r=-0.688,P=0.013);平均露点、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与手足口病发病数无线性相关性(P>0.05)。选择平均温度(X1)、平均露点(X2)、平均气压(X3)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247713.701-64.830X1-33.988X2-241.515X3,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复相关系数=0.784,决定系数(R2)=0.615,F=8.985,P=0.013〕。对3个自变量进行筛选显示,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数间的线性依存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温、露点与手足口病发病数间线性依存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密切,深入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流行的关系,对于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刘立韩江涛庞志钊张世勇郭建花
-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疾病暴发流行
- 石家庄市2006—2007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对石家庄市2006-2007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作为监测点,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各医院采集5岁以下门诊/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3d内的粪便标本,并送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腹泻疑似病例定义: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且粪便常规镜检WBC〈15,RBC=0。试剂和仪器:Taq DNA聚合酶、
- 刘立周吉坤于秋丽赵磊李温王晓明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婴幼儿监测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NA聚合酶
- 1984-200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总结分析25年来石家庄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方法对1984-2008年石家庄市HFRS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石家庄市的HFRS疫情出现了1986、1999年两个疫情高峰,从2003年开始,疫情迅速下降,报告发病率由2002年的13.28/10万迅速下降为5.71/10万,并逐年下降到2008年的0.32/10万(38例)。全市疫情呈现出春季、宅区、流动人口多发的特点。2003-2008年的鼠间疫情监测发现,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的鼠带病毒率突然升高到7.32%。全市HFRS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其带病毒率分别为5.50%、5.21%。鼠密度、鼠带病毒率春季、室内较高。结论尽管石家庄市HFRS疫情呈下降趋势,但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其卷土重来。
- 郭建花张宝珍刘立张双宅周吉坤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鼠密度
- 石家庄市2019年自然人群8种重点传染病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自然人群重点传染病抗体水平和免疫状况,为控制相应疾病、改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石家庄市2019年22个县区全人群血清标本共116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乙脑、流脑、手足口病EV71型的IgG抗体水平。结果石家庄市2019年自然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2.0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5204.50 mI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84.22%,GMC为772 U/ml;水痘抗体阳性率79.48%,GMC为2059 mIU/ml;白喉抗体阳性率33.02%,GMC为0.35 IU/ml;百日咳抗体阳性率23.88%,GMC为35 IU/ml;EV71、乙脑和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22%、18.71%和18.36%。人群百日咳、腮腺炎、水痘的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升高。人群白喉、流脑、乙脑、EV71的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麻疹的抗体水平在1~岁组较高,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至20~组达到最低,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缓慢上升。8种重点传染病人群抗体阳性率均无性别差异。22个县区8种重点传染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70%~100.00%、48.00%~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361,P<0.01;χ^(2)=118.569,P<0.01);水痘抗体阳性率为64.06%~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91,P<0.01);白喉抗体阳性率为0.00~52.4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12,P<0.01);EV71抗体阳性率为27.54%~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2,P=0.002);流脑、乙脑、百日咳抗体阳性率都低于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76,P<0.01;χ^(2)=81.920,P<0.01;χ^(2)=122.908,P<0.01)。接种百日咳、腮腺炎和水痘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百日咳χ^(2)=11.947,P=0.001;腮腺炎χ^(2)=9.354,P=0.002;水痘χ^(2)=61.687,P=0.000)。接种乙脑、流脑和白喉疫苗人群�
- 刘立张世勇张双宅史艳刘维华陈剑珂
- 关键词:自然人群重点传染病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