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斌

作品数:248 被引量:1,477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62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4篇饲料
  • 58篇团头鲂
  • 40篇异育
  • 40篇银鲫
  • 37篇异育银鲫
  • 28篇养殖
  • 27篇消化酶
  • 21篇水产
  • 21篇体组成
  • 18篇添加剂
  • 18篇消化酶活性
  • 17篇营养
  • 17篇脂肪
  • 16篇代谢
  • 15篇饲料添加
  • 15篇免疫
  • 15篇杆菌
  • 14篇动物
  • 12篇芽孢
  • 12篇芽孢杆菌

机构

  • 24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5篇江苏省淡水水...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盐城工学院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动物营养与饲...
  • 1篇江苏省水利厅
  • 1篇盐城市农业局
  • 1篇江苏康维生物...
  • 1篇连云港市水利...

作者

  • 247篇刘文斌
  • 84篇李向飞
  • 78篇蒋广震
  • 51篇张定东
  • 48篇徐维娜
  • 27篇王恬
  • 24篇刘波
  • 20篇周岩民
  • 18篇王爱民
  • 18篇鲁康乐
  • 14篇张春暖
  • 12篇方星星
  • 12篇王莹
  • 9篇钱妤
  • 9篇谢骏
  • 8篇秦钦
  • 8篇邵仙萍
  • 8篇蔡万存
  • 7篇张微微
  • 7篇梁丹妮

传媒

  • 16篇水产学报
  • 12篇淡水渔业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农家致富
  • 7篇科学养鱼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动物营养学报
  • 6篇海洋与湖沼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第九届世界华...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饲料工业
  • 3篇水产科学
  • 3篇中国饲料
  • 3篇饲料与畜牧(...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农村科技
  • 2篇饲料研究

年份

  • 6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17篇2014
  • 18篇2013
  • 21篇2012
  • 18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探讨梭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鱼油对梭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和体组成的影响。360尾梭鱼鱼种[均重(5.4±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和16.91%(每组分别添加鱼油0、3%、6%、9%、12%和15%)的饲料,饲养60 d。结果:肝体比14.39%组和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梭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最高;饲料系数8.23%组最低;蛋白质效率不断升高,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和5.79%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不断升高,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P<0.05)。全鱼脂肪含量14.39%组和16.91%组显著高于2.71%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肌肉中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料脂肪水平影响梭鱼的部分形体指标,尤其对肝脏形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促进梭鱼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高脂肪饲料能使全鱼的脂肪沉积量增加,但是减少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质的含量;根据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梭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9.30%~9.64%。
张春暖王爱民刘文斌杨文平於叶兵齐志涛张微微王莹
关键词:梭鱼脂肪水平增重率体组成
用于改善糖代谢的线粒体营养素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糖代谢的线粒体营养素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营养素组合物包括和厚朴酚、吡咯喹啉醌和海泡石,所述营养素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吡咯喹啉醌;(2)制备和厚朴酚;(3)海泡石过筛;(...
李向飞 张玲刘文斌张定东蒋广震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糖脂比(CHO∶L)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投喂黄颡鱼幼鱼,其CHO∶L分别为1.11、1.67、2.45、3.63、5.58和9.50,网箱养殖8周。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CHO∶L对幼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氮保留率和能量保留率均随着CHO∶L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且均在CHO∶L为3.63时达最大值。肝体比、脏体比、全鱼水分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随饲料CHO∶L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全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胴体率、肥满度、全鱼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均无显著变化。胃、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CHO∶L的升高显著升高,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蛋白酶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随着CHO∶L的升高显著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对增质量率和饲料中糖与脂肪水平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9.16%和7.94%,最适CHO∶L为3.67。
王丽娜刘文斌张春暖李向飞徐维娜蔡东森田红艳
关键词:黄颡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
两种中华鳖日粮中添加5种诱食剂的比较研究
为了提高低鱼粉日粮的诱食性,本研究选取甜菜碱、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次黄嘌呤核苷酸二钠盐(IMP)、牛磺酸和鱿鱼膏5种诱食剂,以中华鳖为实验对象设计了5个饲养实验,每个饲养实验测定1种诱食剂,分4个梯度。
孙存鑫徐维娜张定东李向飞李鹏飞刘文斌
关键词:中华鳖鱼粉替代诱食剂
一种鳊鱼投料监测用鱼重量称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鳊鱼投料监测用鱼重量称重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右端下侧连接有第一定滑轮,且支撑架的上方左端下侧连接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连接有链条带,且链条带的左端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
刘文斌何超凡李向飞张定东蒋广震迟骋张玲郑肖川
文献传递
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08年
明建华刘波周群兰谢骏刘文斌
关键词:寡糖水产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有益菌
一种改善鱼体糖耐受性的调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鱼体糖耐受性的调控组合物,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苯磷硫胺10~60份、酵母铬500~1500份和凹凸棒土40~30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改善鱼体糖耐受性的调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
李向飞刘文斌徐超蒋广震张定东
文献传递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1.5±0.2g)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组,共进行60d。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延长再投喂天数可以使建鲤的增重率逐渐增加,而且S1F4、S2F8、S4F16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在摄食期间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本试验建鲤的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饵料利用率共同实现的;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随着再投喂天数的延长而升高;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的肠道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
乔秋实蒋广震刘文斌夏薇刘兆普
关键词:建鲤体组成消化酶活力
黄芪皂甙对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黄芪皂甙Astragalus membranaceus0(对照组)、300(低剂量组)、500(中剂量组)、800 mg/kg(高剂量组)制备4种试验饲料,饲喂同一家系的1龄斑点叉尾鮰Ictalures punctatus,饲喂期为60 d。以斑点叉尾鮰血清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脾、头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TLR3表达水平为指标,结合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的黄芪皂甙对斑点叉尾鮰免疫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血清中LSZ、AKP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血清LSZ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斑点叉尾鮰血清中SOD活力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TLR3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TLR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TLR3基因在脾、头肾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呈现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皂甙中、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脾中TLR5表达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黄芪皂甙对TLR5基因在肝脏、头肾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剂量效应,中、高剂量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后试验鱼累积死亡率表明,摄食含有不同剂量的黄芪皂甙饲料以后,斑点叉尾鮰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显著增强,对照组斑点叉尾鮰的最终累积死亡率(61.11%±6.94%)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31.11%±3.75%、30.01%±5.34%)(P<0.05)。上述结果说明:特定剂量的黄芪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黄芪皂甙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
高天珩蒋广震许志强庄苏刘文斌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黄芪皂甙非特异性免疫抗病力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为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1 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质量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配伍组)。饲养60 d后,经腹腔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并在攻毒前后检测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2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另从各池中取1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点鱼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攻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维生素C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HSC70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水平;配伍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虽与上述类似,但大多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此外,各组鱼血清胆固醇(CHOL)的含量在攻毒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统计也表明,大黄素和维生素C组鱼的累积死亡率在攻毒后24 h、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配伍组试验鱼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黄素60 mg/kg或维生素C 700 mg/kg,可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2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鱼体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二者配伍则效果不佳。
明建华谢骏徐跑刘文斌周群兰刘波习丙文
关键词:团头鲂大黄素维生素C嗜水气单胞菌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