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恒 作品数:17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传统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肌损伤及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传统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传统心肺复苏治疗的36例设为对照组,将接受ECMO治疗的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心肌损伤指标、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2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ECMO联合传统心肺复苏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加快生命体征复常,减轻心肌损伤,安全可行。 赖晓勤 李娟 刘慧恒 王隽笙 刘晓楣关键词:心脏骤停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损伤 生命体征 厦门市临床医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生存链”的概念,1995年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临床应用,2000年《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的发表以及在2005年ILCOR会议对2000指南的进一步修订,显示了心肺复苏技术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对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心肺复苏术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叶剑鸿 刘慧恒 陈素香 占凌辉 刘晓楣关键词: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临床医生 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术 LDL在内毒素血症大鼠所致MOSF中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大鼠内毒素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SF)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作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和LDL预处理组。每组依时间点再分为1.5h、6h和12h3个亚组。按时间点处死大鼠,留取肺、肠组织及血标本,测定器官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中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增高,TNF-α(P<0.05)、IL-6(P<0.01);器官功能指标中,肺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脏AST(P<0.01)、ALT(P<0.05)明显升高;肾脏BUN(P<0.05)明显升高;小肠组织DAO(P<0.05)活性显著下降。与内毒素血症组比较,LDL预处理组大鼠血中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TNF-α(P<0.01)、IL-6(P<0.05);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肝、肾功能指标AST(P<0.01)、ALT(P<0.05)、BUN(P<0.05)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组;小肠组织DA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给予外源性LDL能够结合、失活内毒素,降低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赵小燕 刘慧恒 檀清照 李娟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 内毒素血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白细胞介素-6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路径表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路径表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并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103例为试验组,另回顾性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未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99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病人开始实施CPR、心肺复苏(除颤)、静脉输液、气管插管时间、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以及复苏成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高级生命支持路径表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CPR,医护有效结合,可以减少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冯海珊 郭丽华 刘慧恒 修亦斌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患者早期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013年06月到达我院急诊室并按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脓毒症患者,根据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脓毒... 刘慧恒 李娟 刘晓楣 占凌辉 赵小燕 檀清照 赖晓勤关键词:脓毒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凝血功能紊乱 文献传递 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模式及诊断思路。方法①护士询问并记录重要相关病史;②进入腹痛绿色通道;③经过急诊腹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腹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腹痛患者由绿色通道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或门诊就诊;⑤提出分类诊断思路。结果快速筛查出高危腹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缩短了腹痛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改善了急诊拥堵情况,降低了低危腹痛患者的住院率,提高了诊断准确性。结论该分诊模式改变了以往依靠预检护士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腹痛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紧急程度的现状,减少了高危腹痛的漏诊和低危腹痛的过度医疗,合理地应用了急诊有限资源。 华丽 叶剑鸿 罗梁贤 刘慧恒关键词:急诊腹痛 分诊 ICU机械通气再插管患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率及再插管原因。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历一次及以上气管拔管患者。结果本研究再插管发生率22.33%,再插管同患者的基础疾病分类及拔管前的营养状况相关。结论再插管患者预后明显不佳,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气管切开率。应尽量避免意外拔管,对高龄患者拔管前应行计划性呼吸肌功能锻炼。 刘晓楣 叶剑鸿 李娟 刘慧恒关键词:机械通气 再插管 拔管 降钙素原通过影响磷酸化蛋白激酶Cα、闭合蛋白表达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否通过增加肠黏膜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rotein kinase Cα,p-PKCα)表达,减少闭合蛋白表达,从而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方法120~150g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5组(每组4只)。(1)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2)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造模;(3)脓毒症+PCT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PCT;(4)脓毒症+PCT+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先后经尾静脉注射PCT及Go6983(PKCα磷酸化抑制剂);(5)脓毒症+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Go6983。术后24h于眼静脉取血1ml行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D-lac)、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浓度测定,取血后处死大鼠,留取回肠末端肠道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水平明显升高[(0.39±0.14)mmol/L比(5.15±0.66)mmol/L,(12.17±3.34)U/L比(31.43±3.9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58.85±11.43)×10^(3)IOD比(111.25±14.96)×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317.41±23.46)×10^(3)IOD比(192.98±15.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15.93±0.87)×10^(3)IOD比(20.53±1.87)×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PCT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5.15±0.66)mmol/L比(7.55±0.76)mmol/L,(31.43±3.94)U/L比(58.71±7.5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111.25±14.96)×10^(3)IOD比(220.51±24.04)×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192.98±15.97)×10^(3)IOD比(91.28±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20.53±1.87)×10^(3)IOD比(28.05±1.48)×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PCT组相比,脓毒症+PCT+Go 6983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程度减少[(7.55±0.76)mmol/L比(5.55±0.73)mmol/L,(58.71±7.54)U/L比(42. 刘慧恒 王隽笙 林锦洲 郭梦雨 胡婷关键词:降钙素原 脓毒症 肠道屏障功能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PD)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效价比.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PD组(22例)和CBP组(1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预后、平均每日血液净化费用.结果 两组血液净化治疗后3 d血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血淀粉酶(AMS)、脂肪酶(LPS)下降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治疗48、72 h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CBP组(P〈0.01);两组患者中存活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 组脱离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明显较CBP组短(P〈0.01),且PD组患者平均每日血液净化费用明显低于CBP组(P〈0.01).结论 PD与CBP均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均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但PD能短期有效清除患者腹腔内和循环中的各种炎症介质,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 林军 单红卫 叶剑鸿 华丽 刘慧恒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重症 腹膜透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 效价比 某市临床医生对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对552例次血培养阳性标本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专业临床医生对血样降钙素原(PCT)送检率的差异,评价不同专业临床医师对PCT临床应用的认知程度。方法选取厦门市3家教学医院,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及血培养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血样科室来源分为重症监护室(ICU)组、非ICU组,内科组和外科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血样PCT送检率。结果 ICU组医师的血样PCT送检率明显高于非ICU组(P<0.05),内科组对脓毒症患者血样PCT的送检率明显高于外科组(P<0.05),但仍明显低于ICU组的血样PCT送检率(P<0.05)。结论厦门市不同专业临床医生在诊断脓毒症时的血样PCT送检率存在明显差别,ICU医生送检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对血样PCT检测的临床应用认知度最低。提示临床医生对检验科新增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用途的认识普遍不足,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检验科的交流。 刘慧恒 张民伟 叶剑鸿 李娟 陈美君 刘晓楣 郭久冰关键词:降钙素原 送检率 医生 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