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4篇卵巢
  • 3篇档案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科
  • 2篇肿瘤
  • 1篇档案管理
  • 1篇档案资料
  • 1篇性病
  • 1篇性索间质肿瘤
  • 1篇医院管理
  • 1篇阴道
  • 1篇阴道不规则出...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间质瘤
  • 1篇预后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刘娟
  • 4篇杨开选
  • 3篇冯敏
  • 2篇李雷
  • 2篇张莉
  • 2篇王巍
  • 2篇王祖莉
  • 2篇刘雪
  • 2篇徐炼
  • 2篇廖欣
  • 2篇王韵
  • 2篇何英
  • 2篇王梅
  • 1篇吴秀丽
  • 1篇刘娟
  • 1篇宋波
  • 1篇江炜
  • 1篇王巍
  • 1篇何艳梅
  • 1篇唐霄

传媒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生殖系统原发PEComa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01-2017-12诊断的女性生殖系统原发PEComa共4例,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从18~50岁(平均年龄34.75岁)。2例发生于宫体肌层,1例发生于宫腔,1例发生于宫颈。其中2例PEComa分别合并了输卵管异位妊娠和宫内妊娠。发生于宫颈的PEComa为恶性PEComa,虽然肿瘤细胞仅有轻度异型性,但肿瘤在宫颈间质内呈广泛舌状浸润,同时转移至左卵巢和左、右盆腔淋巴结。所有病例中肿瘤细胞均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和Melan-A,其中2例病例还同时表达肌源性标记desmin。1例宫颈恶性PEComa病人术后27个月因病死亡,另3例病人均存活且无复发转移。结论女性生殖系统原发PEComa易带来病理诊断上的困难,组织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正确鉴别诊断。
何英徐炼宋波刘娟王巍李清丽
关键词:PECOMA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卵黄囊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46例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年龄8~45岁,肿瘤为囊实性包块,切面多彩状。镜检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网状/微囊状/迷路状、乳头状、黏液瘤样、腺泡-腺管样、实性巢团状,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S-D(Schiller-Duval)小体。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显示甲胎蛋白(AFP)(46例,100%)、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46例,10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46例,100%)、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26例,56.5%)阳性,腺泡-腺管样分化区域的肿瘤细胞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27例,58.7%)、细胞角蛋白-7(CK7)(27例,58.7%)、表皮膜抗原(EMA)(27例,58.7%)阳性,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酪氨激酶受体(CD117)、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3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抑制素-α(α-inhibin)阴性,46例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50%。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84月,随访期内9例患者因病死亡,余31例存活。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化疗与否均不影响预后生存。结论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镜下形态多样,具有特征性的S-D小体,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AFP、SALL4、Glypican-3染色阳性可以明确诊断。该肿瘤对化疗敏感,手术结合术后化疗,预后良好。
徐炼王巍王巍王巍何英刘娟王梅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黄囊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丙酮脱脂对含脂肪组织石蜡制片的影响
2019年
探讨不同的丙酮脱脂时间对富含大量脂肪的组织常规石蜡制片的影响及丙酮脱脂是否会破坏脂肪细胞中的抗原活性。方法 将含脂肪的组织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c、d组分别经丙酮脱脂1h、2h、3h后,常规固定、脱水、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经过丙酮脱脂1h的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形态最佳,细胞骨架完整,细胞圆润,排列整齐,无重叠。4组脂肪细胞中S100和Vimitin的表达均呈阳性。结论:丙酮具有脱脂作用,但必须严格控制脱脂时间,丙酮不会破坏脂肪细胞中某些抗原的表达。
童玲玲刘娟
关键词:脂肪组织石蜡制片
一体化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盔壳、面屏及围脖,盔壳的前部构造有用于供佩戴者视物的通孔或槽口,盔壳的后部构造有缺口,盔壳内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的下缘延伸出盔壳的下端所设定的距离,且位于缺口内的防护层构造有用于将防护层...
程漫丽王韵郑倩王祖莉刘雪张莉王沁泽刘洋谢涛刘娟张慧
文献传递
外阴黑色素瘤脱色素法最佳条件的探索
2019年
通过高锰酸钾-草酸法脱色处理外阴黑色素瘤组织标本,探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所需的脱色素的最佳条件。方法:选取10例外阴黑色素瘤标本,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分别用0.1%、0.25%、0.5%的高锰酸钾处理10min、20min、30min,然后用1%草酸漂白处理,然后HE染色,分别于抗原修复前后行上诉脱色处理,然后进行Mela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组织切片经过高锰酸钾处理后0.25%、0.5%两种浓度处理10min、20min,组织切片保存完整,浓度0.5%处理30min,组织切片开始脱片,其中0.5%高锰酸钾处理10min和20min,切片保存完整最好且黑色素完全祛除。抗原修复前后进行脱色素处理,其中抗原修复前组容易脱片,而且抗原性表达下降;抗原修复后组中使用0.5%高锰酸钾处理10min,染色效果较好。
况薇王梅刘娟
关键词:黑色素瘤脱色素HE染色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AGCT)与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相关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病例,总结AGCT及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AGCT 34例(85%),JGCT 6例(15%)。AGCT平均发病年龄50.1岁,JGCT平均发病年龄35.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病理组织学特征方面,AGCT多以滤泡状、岛状及梁索状结构为主,Call-Exner小体较多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则不明显;JGCT细胞多呈弥漫状排列,Call-Exner小体少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明显。术后复发、肿瘤盆腔内蔓延和肿瘤自发破裂为预后不良指标,预后不良的病例较预后良好病例肿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多为混合型(P=0.045);Call-Exner小体少见(P=0.034);核分裂相多≥3/10个高倍视野(HPF)(P=0.003);PTEN表达率降低(P=0.034),Ki-67表达率升高(P=0.021)。结论肿瘤细胞排列结构、核分裂数、PTEN及Ki-67的表达率对判断卵巢GCT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廖欣冯敏王洪刘娟杨开选
关键词:粒层细胞瘤
构建病理档案利用平台的设想——以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为例
2019年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最重要的辅助科室之一;病理诊断在所有诊断手段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诊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在日常诊断工作中积累的档案资料既是重要的病历档案材料,也是重要的、不可多得的科研、教学资料。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将其利用起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我们结合华西附二院的实际条件,就这一课题作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刘娟杨开选
关键词:档案资料
构建病理档案利用平台的设想
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科研、教学等不同的需求特点,提出两种不同的利用层次:直接提供利用和档案信息开发。文章以利用层次作为阐述的角度,对档案利用平台的做出了设想。直接提供利用包括通过二联单的方式提供原件使用;利用现代技术丰富...
刘娟杨开选杨帆
关键词:医院管理资源利用资源共享
输卵管系膜子宫样肿块一例
2014年
患者女,22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4 d就诊。盆腔B超发现子宫后壁占位性病变,大小10.0 cm ×9.7 cm ×8.7 cm,考虑为"子宫肌瘤",双侧附件区未见确切占位性病变。遂入院行"子宫肌瘤"剖除术,术中见子宫后壁近宫底处直径10 cm肌瘤样结节,边界清,质韧;此外在左输卵管系膜与左圆韧带之间见直径约2 cm梨形结节(图1),边界清,质中,与子宫无联系;双侧卵巢与输卵管未见异常。
李雷江炜刘娟何艳梅
关键词:输卵管系膜子宫后壁阴道不规则出血占位性病变肿块双侧卵巢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8月1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研究。结果 13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73岁,平均年龄30.7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5例,其中1例伴有不孕,盆腹腔包块4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3例,性早熟1例。本组病例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左侧5例,右侧8例,肿瘤合并子宫腺肌症2例、子宫平滑肌瘤3例、同时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内膜宫内膜样腺癌2例。8例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125(CA125)各有1例略高于正常值;5例患者行性激素检测,其中3例性激素水平紊乱。镜下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典型的假小叶结构,小叶内可见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及特征性的印戒样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alretinin弥漫阳性(13/13),α-inhibin阳性(13/13),Vimentin弥漫阳性(13/13),Actin弥漫阳性(13/13),SMA弥漫阳性(13/13),Desmin阳性(11/13);CEA、P-CK均阴性;空泡/印戒样细胞苏丹Ⅲ灶性(+)、PAS(-)。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围绕。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好发于20~30岁女性,在诊断上要与卵巢Krukenberg瘤及卵巢其它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预后好,多无复发。
冯敏廖欣刘娟李雷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性索间质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