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胀腹水45d消瘦2个月
- 2013年
- 向阳教授(主持人):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肺外结核涉及了多个系统、多个脏器、多种部位、多种类型,因而漏误诊多见,我们对1名盆腔结核患者进行了诊治,现将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大家分享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提高诊疗水平。首先请住院医师介绍病例。
- 刘倩向阳冯凤芝任彤
- 关键词:盆腔结核卵巢癌
- 早期卵巢透明细胞癌再分期手术的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再分期手术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施行再分期手术的OCCC患者40例,记录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再次分期手术方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结果及随诊信息。计算并比较患者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预后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患者初次治疗时术中情况:患者中位年龄43.5岁(22~62岁),肿瘤平均大小9.6±3.8 cm。初次手术行冰冻病理检查者18例(45.0%),其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6例,不除外恶性病变7例。初次手术行囊肿剔除术10例,附件切除术23例。术中留取腹腔冲洗液19例(47.5%),腹水瘤细胞阳性5例。(2)再分期手术及FIGO分期:初次手术与再分期手术中位间隔时间为1.35(0.5~4.1)个月,再分期术前行化疗10例(25.0%)。FIGO分期提高为Ⅱ期者1例(2.5%),提高为Ⅲ期4例(10.0%),淋巴结转移率7.5%。(3)患者随诊、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中位随诊时间为48.6个月(5.8~87.1个月),随诊期间复发4例,复发率10.0%。FIGOⅠ期复发3例,复发率8.6%,死亡2例,死亡率5.7%,FIGO分期Ⅱ~Ⅲ期复发1例,复发率20.0%,死亡1例,死亡率20.0%。FIGOⅠ~Ⅱ期与Ⅲ期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3%,66.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肿瘤破裂、合并粘连、两次手术间隔并未影响患者预后。结论:OCCC病变局限于卵巢者,再分期手术时分期提高及淋巴结转移率均较低,初次手术并未增加播散转移风险,且诊断与再分期手术间的延迟时间并未影响患者预后。但应提高初次手术对可疑早期OCCC的诊断率,降低再次分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 刘倩周慧梅杨佳欣曹冬焱向阳沈铿
-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全面分期手术
- 腹腔镜手术对IVF-ET失败病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120例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IVF-ET失败的原因及行宫腹腔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1月120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腹腔镜检查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平均不孕时间5.5年。既往IVFET失败者中,IVF-ET指征明确者55例(45.8%),不明原因者65例(54.2%);本次术后成功妊娠54例,妊娠率49.1%。IVF-ET指征明确患者中,输卵管因素34例、排卵障碍7例、男方因素9例、其他因素5例。34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者中,术后妊娠率为44.1%;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55.9%(19/34例)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与术中输卵管积水的诊断符合率为84.2%(16/19例);HSG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与术中的符合率为42.9%(6/14例)。86例既往因非输卵管因素行IVF-ET者中,经腹腔镜探查存在输卵管积水者19.8%(17/86例),术后妊娠率52.9%(9/17);不存在输卵管积水者69例,术后妊娠率39.1%(27/69),其中自然妊娠占所有妊娠者37.0%(10/27)。根据本次手术中诊断和处理输卵管积水与否将病例分组,积水组和非积水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8.8%和44.2%(P=0.032)。结论应强调严格把握IVF-ET指征,腹腔镜手术对于明确助孕指征、处理输卵管积水、提高IVF-ET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非输卵管积水的患者也能从手术中获益。合理规范的助孕前诊治流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形成共识。
- 刘倩邓姗陈蓉孙爱军田秦杰郁琦
- 关键词:IVF-ET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
- 肿瘤最大直径≤2CM的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子宫峡部、宫旁、阴道受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调查FIGO Ⅰ a2和小体积(肿瘤最大直径≤2cm)Ⅰ b1宫颈癌患者的宫旁、阴道、淋巴血管间隙以及盆腔淋巴结受累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对这部分患者缩小手术范围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统一标准和回顾性方法,集...
- 白会敏刘倩袁芳杨佳欣崔竹梅王惠兰李佩玲韩新彦陈娜舒丽莎曹冬焱陈杰郎景和沈铿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初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1992-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院收治的105例有生育要求的MO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期手术组:47例(44.8%),行全面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患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阑尾切除+腹膜多点活检;附件切除组:45例(42.9%),行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活检±大网膜切除术;肿物切除组:13例(12.4%),行肿物切除术。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生育情况、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手术相关指标:分期手术组、附件切除组、肿物切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6、104、253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6、114、122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并发症:分期手术组、附件切除组、肿物切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47)、0、1/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生育情况:分期手术组、附件切除组、肿物切除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9/19、7/19、2/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5);生育率分别为8/19、5/19、2/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4)预后:分期手术组、附件切除组、肿物切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3%(6/47)、0、2/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分别为6%(3/47)、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100%、1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
- 刘倩丁西来杨佳欣曹冬焱沈铿郎景和张国楠辛晓燕谢幸张淑兰吴玉梅朱根海王佳陈亦乐孔北华郑建华
- 关键词:卵巢肿瘤妇科外科手术多中心研究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分期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刘倩张淑兰吴玉梅朱根海文亚玲陈亦乐孔北华郑建华王佳丁西来杨佳欣曹冬焱沈铿郎景和张国楠辛晓燕谢幸
- 文献传递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基本特征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确诊的AS患者资料,对其外周血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HLA-B27基因及分型。结果:287例AS患者中HLA-B27基因阳性占82.9%;AS家族史患者占16.0%(一级亲属占14.3%,二级亲属占1.7%);伴发葡萄膜炎10.1%。238例HLA-B27基因阳性AS患者中HLA-B2704亚型占55.0%,HLA-B2705亚型42.4%,HLA-B2702亚型0.8%;HLA-B2704*HLA-B2705复合杂合子1.3%,HLA-B2705*HLA-B2708复合杂合子0.4%。男性AS患者就诊年龄、发病年龄显著早于女性AS患者(P<0.05;P<0.01)。HLA-B27基因阳性AS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基因阴性AS患者(P<0.05)。HLA-B2705亚型AS患者伴发葡萄膜炎比例显著高于HLA-B2704亚型AS患者(P<0.05)。结论:男性、HLA-B27基因阳性AS患者发病年龄较早,HLA-B2705亚型AS患者更易伴发葡萄膜炎。
- 刘倩刘倩马亮岳德波姜永玮刘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基因亚型葡萄膜炎
- 药物流产相关子宫动静脉畸形1例
- 2025年
- 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是指子宫动静脉之间以瘘的形式相连通,于血管连接处形成畸形的血管团。妊娠相关获得性UAVM常继发于正常位置妊娠及异位妊娠所致的绒毛植入、剖宫产、自然分娩、滋养细胞疾病、手术流产或药物流产等妊娠相关事件;通常表现为阴道流血、继发贫血,宫腔占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未降至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明确诱因的阵发性大出血,或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后迅速停止的“开关式”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循环失代偿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药物流产后反复阴道流血、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前壁混合回声区伴丰富血流信号的UAVM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予子宫动脉栓塞术,并行清宫手术后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临床医师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妊娠物残留不仅是UVAM形成的危险因素,残留的妊娠物被及时清除也是治疗UAVM的关键,本例的诊治经过为妊娠相关UAVM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经验。
- 刘倩彭萍
-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畸形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前壁继发贫血子宫肌层
- 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91例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全面分期手术或再分期手术时发现的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微转移(隐匿转移病灶)病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160例,其中手术时病变局限于卵巢者91例,记录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中所见、再次分期手术方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结果及随访信息。根据初次治疗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面分期手术组为初次治疗行全面分期手术;再分期手术组为初次治疗未行分期术或分期不全行再分期手术。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计算并比较患者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预后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91例患者初次手术探查时为临床Ⅰ期,中位年龄49(22~71)岁,肿瘤直径(10.6±4.6)cm,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者35例(38.5%)。初次手术行全面分期者51例(56.0%),未行分期术或分期不全行再分期手术者40例(44.0%)。全面分期手术及再分期手术后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15.4%(14/91)。FIGO分期提高者14例(15.4%),其中提高为Ⅱ期者6例(6.6%),Ⅲ期8例(8.8%)。术后行以铂类为基础化疗85例(93.4%),未行化疗6例(6.6%)。随访时间(49.5±19.5)个月,复发率为19.8%(18/91),病死率为8.8%(8/91)。全面分期手术组及再分期手术组FIGO分期提高为Ⅱ~Ⅲ期者分别占17.6%(9/51)和12.5%(5/40),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8%(4/51)、7.5%(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分期手术组及再分期手术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2%、92.0%(P=0.063)。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0%、90.7%(P=0.676)。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Ⅲ期相对Ⅰ、Ⅱ期)对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HR=4.158,95%CI 1.334~12.963,P=0.014),而再分期手术相对全面分期手术,对无进展生存期(HR=0.361,95%CI 0.117~1.109,P=0.075)及总生存期(HR=1.349,95%CI 0.337~5.401,P=0.672)�
- 刘倩周慧梅杨佳欣曹冬焱向阳沈铿
-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全面分期手术化疗
- 早期宫颈癌低危指标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低危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Ⅰa2期或Ⅰb1期(肿瘤直径≤2cm)的201例患者的手术病理资料,总结了术后肿瘤大小、宫旁浸润、子宫下段受累、阴道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等手术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201例患者中,宫旁浸润0例(0),子宫下段受累4例(1.99%),阴道切缘阳性14例(6.97%),淋巴结转移25例(12.4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36例(17.41%)。术后大体病理未见明确肿物或肿瘤直径≤2 cm者147例(73.13%),肿瘤直径>2 cm者54例(26.87%);两组患者在肿瘤浸润≥1/2肌层(P=0.000)、LVSI阳性(P=0.019)、淋巴结转移(P=0.039)、子宫下段受累(P=0.008)、肿瘤中低分化(P=0.0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例患者随诊3个月以上,有10例(6.13%)复发,其中7例(70%)2年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26.4±7.31)个月(5~80个月);5例(50%)中心性复发,2例(20%)宫旁复发,3例(30%)远处转移;10例患者平均随诊(39.4±8.35)个月,尚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宫颈癌病理宫旁浸润发生率较低,肿瘤大小及肿瘤肌层浸润情况对低危患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可作为定义低危患者的指标。
- 刘倩杨佳欣曹冬焱沈铿吴鸣潘凌亚向阳郎景和
- 关键词:宫颈癌改良根治术术前评估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