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

作品数:45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抗体
  • 13篇百日咳
  • 11篇病毒
  • 10篇乙型
  • 10篇肝炎
  • 9篇血清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抗体水平
  • 6篇乙肝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脑脊髓...
  • 6篇脑脊髓膜炎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炎
  • 5篇毒性肝炎
  • 5篇乙型病毒
  • 5篇乙型病毒性肝...
  • 5篇疫苗

机构

  • 43篇河南省疾病预...
  • 8篇郑州大学
  • 3篇濮阳市疾病预...
  • 2篇焦作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洛阳市疾病预...
  • 1篇郑州市疾病预...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3篇刘倩
  • 26篇张延炀
  • 24篇郭永豪
  • 20篇徐瑾
  • 18篇李军
  • 14篇丰达星
  • 11篇姬艳芳
  • 9篇赵升
  • 9篇杨建辉
  • 8篇僧明华
  • 6篇赵东阳
  • 5篇叶莹
  • 5篇路明霞
  • 5篇封秀红
  • 5篇张肖肖
  • 5篇郭万申
  • 5篇张璐
  • 4篇董蒲梅
  • 3篇孟晓飞
  • 3篇张清杰

传媒

  • 10篇河南预防医学...
  • 10篇现代疾病预防...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0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现阶段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现状。方法利用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血清和河南省免疫规划综合监测5岁以下儿童血清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1 082名(男501例,女581例)5岁以下儿童HBs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0.65%、55.80%、0.65%。2010年HBsAg携带率(0.65%)较1992(10.80%)年(x2=88.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2002(2.17%)年(x2=3.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HBV感染率(0.65%)较2002年(5.65%)(x2=31.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2年(5.65%)乙肝感染率较1992(13.88%)年(x2=17.8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已降至1%以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封秀红刘倩李光伟蒋红丽郭勇豪郭万申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肝疫苗
2020年河南省0-79岁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选取0-79岁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喉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结果调查对象白喉IgG抗体总阳性率、GMC分别为71.10%(3754/5280)、0.062IU/mL。0、1-2、3-4、5-6、7-14、15-19、20-39、40-59、60-79岁人群阳性率分别为96.33%、91.79%、86.08%、82.96%、85.18%、66.07%、60.00%、38.24%、59.10%,GMC分别为0.107、0.101、0.075、0.068、0.066、0.048、0.038、0.028、0.036IU/mL。结论河南省0-14岁儿童白喉抗体水平较高而≥15岁青少年和成人相对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儿童含白喉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探索青少年和成人免疫策略。
孔江南刘倩丰达星吕宛玉郭永豪徐瑾张延炀
关键词:白喉IGG抗体阳性率
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菌群鉴定及分析
2017年
目的对2015年河南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菌群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及分析,为河南省流脑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以及37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提取DNA进行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用ELISA检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的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水平。结果患者和1例密切接触者分离的菌株经细菌培养及PCR鉴定,分别为C群和B群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显示,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标本分别为ST4821型和ST5664型,两者均为ST4821克隆群。37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9%和21.62%,平均抗体质量浓度分别为6.50μg/m L和1.73μg/m L。结论引起流脑疫情的致病菌为C群ST4821型脑膜炎奈瑟菌,当地C群平均抗体含量偏低,需加强流脑A+C疫苗的接种,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
杨建辉张璐吕宛玉刘倩徐瑾
关键词:C群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1950-2021年河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为流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河南省疫情资料汇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1950-2021年河南省报告的流脑病例数据和2006年后的流脑病原学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和菌群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流脑发病和死亡病例1 140 810例和70 292例,病死率6.16%,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14/10万和1.30/10万;共有4个发病高峰,最高为1967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358 643例和646.44/10万,其余3个发病高峰为1957、1977和1984年,发病率分别是52.50/10万、179.36/10万和45.38/10万;1985年后发病持续下降,2021年报告3例病例,为有病例报告以来最低水平。流脑自然流行期、疫苗使用初期、自费疫苗使用期和扩大免疫规划期年均发病率分是64.71/10万、15.69/10万、1.02/10万和0.01/10万,疫苗的使用打破了8-10年一次周期性流行的规律,2008年后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同一时期不同地区间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最高的1967年信阳地区为1 393.69/10万,2009年后,驻马店市连续13年、鹤壁市和三门峡市均连续11年无流脑病例报告。扩大免疫规划时期以前高发月份为2-4月,分别占全年病例数的80.98%、86.47%和70.59%;扩大免疫规划时期高发月份为1-3月,占全年病例数的51.67%,季节性流行特征不再明显。2004年后报告病例以<20岁人群为主,占78.58%,<1岁人群和7~19岁人群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2021年共报告69例经病原学分型的病例,其中2006-2012年以A群为主,占29.17%,2013-2021年以B群和C群为主,分别占46.67%和44.44%,间或有W135群出现。结论 疫苗的使用有效控制了流脑的流行,由周期性高发状态转变为散发为主的低发状态;主导菌群由A群向B群、C群转换。建议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免疫,加强病原学监测,保持监测敏感性,�
姬艳芳杨凯朝杜冰会李致远张肖肖李军史鲁斌刘倩孔江南董蒲梅张延炀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群变迁
2019-2021年河南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s, Nm)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1年选取河南省8个县/市健康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群和C群Nm 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中位数浓度(Median concentration, MC)。结果 共纳入5 073名调查对象,A群、C群Nm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53.83%、42.20%,MC分别为2.23μg/mL、1.49μg/mL。<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79%、31.81%、58.00%、58.92%、66.39%、60.85%、70.99%(χ^(2)=468.58,P<0.001),C群N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76%、29.18%、50.90%、43.15%、51.10%、45.98%、52.35%(χ^(2)=243.60,P<0.001)。结论 河南省健康人群尤其是低年龄儿童A群和C群Nm抗体处于较低水平;建议优化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策略和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
杨凯朝杜冰会姬艳芳刘倩孔江南史鲁斌李军张肖肖张延炀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IGG抗体
2023年河南省1~7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25年
目的 分析河南省1~7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率。方法 2023年8-11月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选取29个村/社区的1~79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分析血清流行率。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11 883例,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24%、69.49%、25.40%,标化阳性率分别为1.98%、62.62%、32.28%。各年龄组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在0.23%~3.75%、46.92%~88.07%、16.30%~59.05%之间(χ^(2)=149.73,P<0.001;χ^(2)=1 146.45,P<0.001;χ^(2)=732.02,P<0.001);其中1~19岁、20~79岁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分别在0.23%~0.56%、1.20%~3.75%之间,15~19岁、55~59岁HBsAb阳性率最低,分别为46.92%、53.36%。结论 2023年河南省1~79岁人群乙肝感染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19岁人群感染率低,易感高峰年龄为15~19岁和55~59岁。需继续保持儿童乙肝疫苗高水平接种率,探讨高易感人群乙肝疫苗加强或补充免疫的必要性。
豆巧华刘倩马雅婷马雅婷杨建辉赵升张璐赵升肖占沛张璐丁宝龙李军肖占沛孔江南僧明华郭永豪丰达星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流行现况及疫苗免疫策略
2025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疫苗高覆盖率国家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暴发疫情,尤其是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升高,这部分感染人群成为婴幼儿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传播模式的改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各国积极探索百日咳再现的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对青少年及成人实施加强免疫策略,且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青少年及成人接种百日咳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尤其是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患百日咳的风险。本文就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流行现状、疫苗接种有效性和安全性、经济学效果评价、加强免疫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百日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张延炀刘迎迎李军张肖肖史鲁斌刘倩孔江南郭永豪姬艳芳杜冰会杨凯朝王笑阳赵东阳刁琳琪
关键词:百日咳百日咳疫苗
1950-2024年河南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2025年
目的分析1950-2024年河南省百日咳流行及报告情况,为百日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Joinpoint分析1950-2024年河南省百日咳时间趋势,运用SaTScan分析百日咳地区聚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年龄分布、重症病例及聚集性疫情情况。结果1950-2024年河南省共报告百日咳3540096例,死亡2154例,平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Joinpoint分析显示,1950-2024年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33%(95%CI:-8.27%~4.03%),出现2个转折点,分别在1973年和2018年。1950-1973年、1973-2018年、2018-2024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5.14%(95%CI:3.68%~454.67%)、-18.36%(95%CI:-31.62%~5.87%)、182.33%(95%CI:-15.21%~46810.68%)。SaTScan扫描分析发现,2005-2018年、2019-2021年、2022-2023年均存在4个聚集区,2024年存在2个聚集区。病例以<10岁人群为主(25635例,占87.21%),其中,5~<10岁人群构成比明显升高,2024年达到51.13%。普通住院病例占30.86%(4762/15429),其中<5岁占44.90%(2138/4762)。重症病例61例,主要为<1岁婴幼儿,占91.80%(56/61)。聚集性疫情8起,均发生在学校及幼托机构。结论河南省百日咳呈现长期下降后的上升趋势,且存在一定的聚集,学生及幼托儿童是百日咳主要发病人群,无免疫史的婴幼儿是百日咳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监测,及时分析疫情趋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百日咳高发。
李军杜冰会姬艳芳刘倩孔江南赵东阳张肖肖史鲁斌杨凯朝王笑阳徐瑾张延炀
关键词:百日咳重症病例聚集性疫情
2019-2023年河南省百日咳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对河南省哨点医院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探讨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2023年每年在河南省7家哨点医院采集疑似百日咳病例的鼻咽拭子和血清,通过百日咳毒素抗体(PT-IgG)检测和百日咳特异性核酸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共纳入百日咳疑似病例2971例,最小年龄15 d,最大92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2,39)岁。经过实验室诊断,共确诊百日咳病例509例,确诊(阳性)率为17.13%,其中PT-IgG阳性率为9.02%(268/2971),核酸阳性率为12.08%(359/2971)。男性、女性病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4,P>0.05)。2019年阳性率最高(29.27%,214/731),2020年阳性率最低(1.91%,5/262)。夏季阳性率最高(29.02%,222/765),秋季阳性率最低(9.71%,74/762)。0~<3月龄、3~<6月龄组阳性率较高(44.95%,49/109;43.26%,77/178),6月龄~<3岁、3~<5岁组阳性率较低(14.65%,75/512;15.04%,80/532),5~<7岁、7~<18岁组阳性率回升(32.44%,85/262;30.11%,84/279)。509例确诊病例中,PT-IgG阳性268例(52.65%),核酸阳性359例(70.53%),核酸检测的敏感性高于PT-IgG(χ^(2)=34.386,P<0.05)。发病-采样时间间隔是PT-IgG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PT-IgG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与间隔天数均呈正相关(抗体水平r=0.821,阳性率r=0.857,P均<0.05),核酸阳性率与间隔天数呈负相关(r=-0.893,P<0.05)。结论夏季是百日咳高发季节,婴儿、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为百日咳高发人群。PT-Ig G和核酸检测应同时应用于百日咳实验室诊断;发病-采样时间间隔是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刘倩刘倩孔江南李军李军姬艳芳僧明华
关键词:百日咳影响因素
基于哨点监测的百日咳疑似病例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分布及感染率评估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基于哨点监测的百日咳疑似病例百日咳毒素抗体(PT-IgG)水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百日咳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家哨点医院疑似病例血清中PT-IgG的含量,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依据文献研究成果,评估人群百日咳感染率。结果共纳入疑似病例2102人,PT-IgG的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38 IU/mL(95%CI:5.37~5.39),PT-IgG浓度≥100 IU/mL的人数占7.09%(149/2102)。不同年龄组、免疫史和职业疑似病例PT-IgG的GMC及浓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15岁年龄组、无免疫史、学生群体的PT-IgG浓度≥100 IU/mL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2.46%(42/187)、16.10%(19/118)、14.29%(49/343)。不同发病-采样时间间隔PT-IgG的GMC为4.60~7.05 IU/m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9.303,P>0.05),组间浓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10,P<0.05)。预估的人群百日咳感染率为5.21%。当哨点监测的ELISA检测阈值设为50 IU/mL时,疑似病例的估算百日咳感染率与检测阳性率最接近。结论河南省百日咳感染率被严重低估,7~<15岁学生为防控重点人群。未来需继续优化ELISA检测阈值,强化主动监测体系,并针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免疫加强策略以遏制百日咳传播。
孔江南刘倩刘倩李军姬艳芳姬艳芳张延炀
关键词:哨点监测百日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