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玉雷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丝绸之路
  • 6篇文化
  • 3篇玉文化
  • 3篇神话
  • 2篇玉石
  • 2篇文化考察
  • 2篇文明
  • 2篇文学
  • 2篇路网
  • 2篇母题
  • 2篇经济带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动机
  • 1篇敦煌文化
  • 1篇心理
  • 1篇信史
  • 1篇学人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探索

机构

  • 1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9篇冯玉雷
  • 1篇向天宇

传媒

  • 4篇西北成人教育...
  • 3篇丝绸之路
  • 3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文学人类学资源再发现及利用被引量:1
2010年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之间,文化资源丰厚。本文根据作者创作经历,分析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从被动、陌生化、主动关注到重新发现的曲折过程,并且将这些认识渗透到小说文本创作中。作者最终找到的创作坐标是敦煌文化精神,这是对抗现代性危机的重要人类文化资源。
冯玉雷
关键词:本土文化敦煌文化现代性危机
草原玉石之路考察手记(上)
2015年
2015年6月8日清晨,"草原玉石之路考察团"团员每人吃个"牛大",即匆匆上路,开始寻访齐家玉的考察之旅。本次考察,年龄最大的是刘炘先生,68岁,资深电视艺术家,出版过多部文化考察专著。他热衷田野考察,状态很好,以至于年轻人想不起来照顾他。叶舒宪教授、易华研究员近年来在学术探索中结下很深友谊。他们高屋建瓴,吃苦耐劳,考察中常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交流,写稿子。包红梅是蒙古族,人类学博士后。她深感大西北民风纯朴,
冯玉雷
关键词:文化考察田野考察学术探索玉璋
玉帛之路及其古代路网的调查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丝绸之路"是欧洲人视角对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路的命名,"玉帛之路"则是按照中国视角和本土话语的重新命名。后者更有助于从古老的华夏文明立场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条连接西域与中原国家的路线。文章综述构成玉帛之路古代路网的七条支线:乌鞘岭中的洪源谷道和白山戍道、张掖守捉道、扁都口道、三水镇道、建康军道与合黎山口道、玉门军道、敦煌—瓜州古道等。
冯玉雷
关键词:丝绸之路路网
从神话、考古、信史到长篇小说《禹王书》(提 要)
冯玉雷冯雅颂
玉帛文化:华夏文明发生的动力及核心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玉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帛之路是以玉文化为价值皈依的东西文化交流大通道,它沟通了东部玉石信仰观念核心区和西部资源分布带,历史悠久,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前身。玉帛之路的灵魂是玉教信仰,它关联着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传承,是重建中国话语权的理论基石。通过研究古典文献,结合九次以玉帛文化为主题的田野考察活动及所获资料,可以清晰地阐明玉帛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
冯玉雷
关键词:丝绸之路玉文化华夏文明
浅论《丝绸之路》杂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丝绸之路》将围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利用新媒体、新科技和学术成果,在办好刊物的同时积极探索,在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田野调查、学术会议、动漫影视、敦煌乐舞开发等方面进行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丝绸之路》的优势资源。
冯玉雷
民间口传文学《五个女儿》女神崇拜文化母题探析
2006年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对比分析一种罗马古俗与中国西部民间口传文学《五个女儿》,考察了前者产生的根源和后者文本模式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两者有着共同的、来源于原始信仰的文化母题,并且在表现方式上因为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在流传中发生较大变化。
冯玉雷
关键词:女神崇拜文化母题
唐诗《寻隐者不遇》与现代荒诞剧《等待戈多》哲学内涵的同一性
2005年
本文在人类大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唐诗《寻隐者不遇》与现代荒诞剧《等待戈多》进行深层的考察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两者在环境设置、文本构思、哲学内涵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共同指向的永恒主题是人文关怀。
冯玉雷
关键词:哲学内涵唐诗同一性环境设置
甘青地区羌人“引路羊”葬俗遗存考
2010年
传世文献之外的古代实物与图像资料因其凝聚古人最为真实可感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民俗现象具有独特的视觉说服力。文章考察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墓群、许三湾等地墓葬考古资料,结合流传在甘肃民间丧葬风俗"领羊"的仪式、文化结构、审美意向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与羌族图腾、文化习俗等相比较,最后得出"领羊"是古老羌族文化在西北地区遗存的结论。
冯玉雷
关键词:丧葬风俗羌族文化
民间文学“鱼咬尾”闭合式结构原型研究
2006年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无贼城》和民谣《睡觉歌》等结构模式的研究,结合流传在西亚的有关阿都尼斯死亡、复活的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了这些故事结构原型产生的基础以及对东方思维的深刻影响。
冯玉雷
关键词:老鼠嫁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