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附34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约为4.7∶l;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1±6.60)岁。结果本组首发症状:痴呆(21例)、精神异常(10例)、癫痫(2例)、脊髓病变(1例)。34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30例,出现赫氏反应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备部位均可受累,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反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误诊率高,应早期诊断,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 郝楷荣纪家武何秀英谢懋平陈艳丽
- 关键词:神经梅毒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影像学
- 晚发性强直性脊柱炎16例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晚发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6例资料完整的50岁以上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发病时年龄为50~67岁,约占同时期患者总数的3.45%。其首次就诊时具有以下特点:主要为外周关节症状,仅轻度腰痛和活动受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多见。1例不明原因双下肢水肿,1例不明原因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例不明原因双下肢疼痛。结论:老年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较为少见,易被误诊、误治,需引起重视。
- 陈祥芳俞宏瑞俞姗何秀英林颖闻陈晗俞建钰林星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晚发性外周关节回顾性分析
- 抗氧化营养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基于孟德尔随机化
- 2025年
-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探究抗氧化营养素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AWS)收集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A、C、E,锌,硒,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相关表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暴露数据,以MetS为结局数据,分析抗氧化营养素与MetS的关系,优先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分析的主要方法,加权中位法和MR-Egger回归法作为补充方法。敏感性分析采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法、MR-PRESSO检验和留一法。结果IVW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维生素C与MetS呈现负相关[OR=0.795,95%CI(0.641,0.988),P<0.05];遗传预测的β-胡萝卜素与MetS呈现负相关[OR=0.921,95%CI(0.866,0.979),P<0.05];遗传预测的硒与MetS呈现正相关[OR=1.063,95%CI(1.05,1.120),P<0.05]。Cochran Q检验显示,7种抗氧化营养素与MetS MR结果均不存在异质性(P>0.05),MR-Egger截距测试结果不存在多效性(P>0.05),MR-PRESSO检验未发现剩余SNP的合并效应与最终结果之间有差异。结论基因预测水平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可以降低MetS的风险,而硒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
- 何秀英何秀英薛婷
- 关键词:抗氧化营养素代谢综合征
- 精神科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1日法调查本院所有住院共523例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用药情况。新型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为临床最常用药;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频率较高。
- 郝楷荣纪家武何秀英谢懋平郑榕艳陈艳丽
- 关键词:精神药物住院精神患者用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