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方 作品数:52 被引量:19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元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少量(20~4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n=45)、B组(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n=57),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周、2周复查颅内残留血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2周)、中期(6个月)、晚期(12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次日、术后1周颅内残余血肿量差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后早、中、晚期NIHSS评分均低于A组,BI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中期、晚期B组GO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2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议采用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缓解颅内高压,减少手术创伤,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吴政俊 刘宏 涂小龙 何明方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去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CT引导下钻孔引流与rt-PA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治疗尿激酶,试验组给予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颅内血肿残余量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术后6个月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d及术后5d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良好,能尽快清除颅内血肿,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吴政俊 刘宏 涂小龙 何明方关键词:尿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分析 2005年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通过对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9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颅手术58例(53.21%),急诊手术51例,气管切开35例(32.11%),亚低温治疗29例(26.61%);骨折脱位开放复位术49例(44.95%),内固定45例,开颅手术与骨折清创术同时进行4例,急诊手术12例,其余手术均在伤后2~3周内进行,关节脱位全部及时手法复位.颅脑损伤愈合优良率82.57%,病死率9.17%;骨折愈合率84.40%,延迟愈合4.59%,骨不连1.83%.结论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的治疗除及时开颅、保持呼吸道通畅外,适时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治疗及尽早予以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减轻(少)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骨折仅少部分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在伤后2~3周内手术,无需植骨. 贾元光 税红莲 龚洪福 雍利军 何明方 梁兴泽 鲁勇国关键词:颅脑损伤 骨折脱位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颅内动脉瘤患者230例,将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将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患者11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独立生存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远期疗效与其一致,但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刘宏 吴政俊 何明方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显微手术夹闭 疗效 颞叶脑创伤外科治疗6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28例颞叶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8例患者术后3年GOS评分:良好531例(84.6%),中度残疾47例(7.4%),重度残疾33例(5.3%),死亡17例(2.7%);幕上血肿量≥30 ml 178例(28.3%)。结论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不能硬用幕上血肿量≥30 ml、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标准,要根据患者的意识、GCS评分、CT动态观察脑室系统、基底池改变情况而确定手术时机。 雍利军 贾元光 钟冬胜 何明方 龚洪福 梁兴泽关键词:颞叶 脑创伤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SAH 8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好转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功能(F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刘宏 何明方 吴政俊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 内皮功能 一种医疗器械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清洗剂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疗器械清洗剂清除生物膜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医疗器械清洗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复合酶1~10份,深共晶溶剂1~5份,表面活性剂1... 鲁永平 石平 徐哲 何明方 曾茄 余月 王笑 卢海鹰 康玮琪 庞钦姣 王帅兵 王茜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经自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经自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98)和对照组(n=82)。联合组患者采用自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瘤栓塞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即刻,联合组的Raymond分级中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占比分别为58.16%、32.56%、9.18%,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占比分别为40.24%、43.90%、15.85%,联合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联合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6.20±2.89)、(11.08±1.77)分,低于对照组[(18.18±3.14)、(11.77±2.14)分],ADL评分分别为(71.3±5.8)、(78.9±6.4)分,高于对照组[(68.4±6.6)、(74.7±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4.08%vs.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mR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8.16%,低于对照组(1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无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患者较单纯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栓塞动脉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可降低远期复发率。 吴政俊 刘宏 何明方关键词:栓塞 治疗性 颅内动脉瘤 腰骶段椎管肿瘤的诊治 被引量:1 2003年 研究腰骶段椎管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以防止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病例。结果:椎管造影和MRI检查明确诊断22例,CT检查诊断9例,其中误诊4例;肿瘤全切22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8例,肿瘤活检1例;术后所有病例自觉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腰骶部及下肢疼痛消失或减轻100%,排尿排便改善75%,下肢肌力改善60.9%。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合适的辅助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MRI检查是诊断腰骶段椎管肿瘤的首选方法;腰骶段椎管肿瘤以手术治疗为唯一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部分不能全切的病例,适当辅以放、化疗,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何明方 梁兴泽 龚洪福 淳之群 贾元光关键词:椎管肿瘤 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153例椎管肿瘤中符合囊性神经鞘瘤的4例病例。结果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多先表现为神经根激惹或受压的症状,除非肿瘤较大时才表现为马尾或脊髓受压的症状;CT检查本组误诊1例,而MRI检查3例,能明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与脊髓、马尾等邻近组织的关系;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后预后好,无复发。结论认真分析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可避免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误诊发生,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完整切除病灶,预后良好,不复发。 何明方 罗勤 龚洪福 贾元光 梁兴泽 雍利军关键词:神经鞘瘤 MRI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