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砷中毒
  • 2篇地方病
  • 2篇地方性砷中毒
  • 2篇水砷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病人
  • 1篇地方病学
  • 1篇地砷病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断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早期诊断指标
  • 1篇人群血清
  • 1篇砷中毒病区
  • 1篇生化指标

机构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何敏
  • 5篇蒋玲
  • 5篇鲁生业
  • 1篇王素青

传媒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方性砷中毒地区人群血清酪氨酸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对砷中毒地区及对照区的227人进行的研究发现,高砷饮水地区人群血清酪氨酸平均水平为14.20μg/L,与对照区12.20μg/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还发现酪氨酸含量与砷中毒的一些症状如色素沉着、周围神经炎等有相关性。血清酪氨酸含量与发砷水平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26。结果表明砷中毒可能导致血清酪氨酸含量升高并由此引起一些相应症状。
蒋玲鲁生业何敏段志凯牛培健
关键词:流行病学酪氨酸血清学砷中毒地方病学
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健康损害的生化指标探讨被引量:4
1999年
对内蒙古临河市狼山乡先锋七队和民强六队地方性砷中毒流行区进行环境医学调查发现,该病区是饮用高砷水所致。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掌跖过度角化和躯体皮肤色素异常斑。对人群进行健康损害指标检测,结果冷水刺激实验病人皮温恢复时间延长,不同病情的病人血丙酮酸、儿茶酚胺、ATP含量下降、发砷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何敏鲁生业蒋玲全涛牛培建徐高升
关键词:砷中毒水砷生化指标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89名砷性皮肤病人分布特征被引量:8
1997年
为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砷性皮肤病人群分布特征通过189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以地砷病典型皮肤症状为指标分析发现,砷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标化率u=1.06,P>0.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随年龄的上升发病率增高(r=0.915,P=0.0014),病情也加重,发病率还与饮高砷水年限有正相关(r=0.828,P=0.042)。
蒋玲何敏鲁生业鲁生业徐高升牛培健
关键词:砷中毒皮肤病流行病学
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2000年
端粒酶是目前已知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并可能成为今后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以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在TRAP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各种定量和半定量方法。
何敏
关键词:端粒酶肿瘤TRAP法
地砷病流行区水砷含量与水源深度的探讨
1994年
地砷病流行区水砷含量与水源深度的探讨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武汉430030)蒋玲,鲁生业,何敏内蒙古临河市卫生防疫站牛培健地方性砷中毒病(简称地砷病)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报道(1)。近年来我国新疆、内蒙、贵州等地也有发现(2~4)。在内蒙临河市地...
蒋玲鲁生业何敏牛培健
关键词:地方病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为探索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检测了28例正常人和56例地砷病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如下:地砷病患者血红蛋白(Hb)含量、血清皮质醇浓度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低于对照;而血浆乳酸浓度、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白细胞DNA断裂率及尿中粪卟啉浓度均高于对照。提示地砷病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鉴于地砷病患者早期无特异症状,建议以生化指标作为辅助手段,提高诊断灵敏度。
王素青鲁生业何敏蒋玲牛培建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早期诊断指标砷中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