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赞维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生产的益比奥)10000U皮下注射1次/周;对照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同为该厂生产的益比奥)皮下注射2~3次/周,观察治疗期间的Hb、Hct、RBC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次与常规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2~3次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但减少了注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 黄赞维冯小兰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 家庭PEF监测对哮喘治疗调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26例哮喘患者应用峰流速仪测定峰流速值(PEF值)、观察PEF变异率的情况,总结峰流速仪监测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内科就诊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8周每天监测呼气峰流速值,计算PEF变异率。与同期选择的非哮喘组37例作对照,比较说明PEF对肺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37例均完成了8周呼气峰流速值的监测,哮喘组PEF值显著降低,变异率显著增高,大于20%。哮喘患者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15~20分钟,PEF增高率为52%左右。本组患者吸入药物治疗8周中,PEF值逐周增高,而变异率降低,患者的症状常在4~8周内逐步缓解或控制,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疗效增加。结论:正确的使用峰流速仪能较科学地了解病情变化、预防发作、观察药物疗效及指导治疗。每日监测PEF值对发现在出现症状之前的哮喘发作、预防哮喘夜间猝死、发现环境中诱发因素及指导哮喘的管理和治疗均有价值。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峰流速仪的推广。
- 薛培丽邱立志冯小兰曾凤英黄赞维
- 关键词:最大呼气流速支气管哮喘
-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探析
- 2014年
-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显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7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给予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丹参和厄贝沙坦的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的淡出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尿蛋白和血流流变学进行相应的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蛋白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选择丹参和厄贝沙坦的联合治疗,能够使尿蛋白的排泄率得到降低,并使肾功能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为良好的治疗方法。
- 黄赞维冯小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蛋白尿
-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病例,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力衰竭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等22项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透析总持续时间、每周促红素人均使用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血肌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尿素清除指数、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它心脏器质性病变等。结论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透析不充分、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赵国忠陈晨黄赞维冯小兰瞿龙宋斌
-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力衰竭条件LOGISTIC回归
- 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附49例临床报告)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病房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其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49例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老年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78%,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系(21.8%),呼吸道(26.9%),消化道(40.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其感染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2%)和糖皮质激素(33.2%)、营养状况不良(58.3%)出现低蛋白血症及合并糖尿病、白细胞减少和侵袭性诊疗操作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2.6%。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1.4%。研究组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分别为6.12%和0.82%,两组治疗无效的病例(恶化和死亡病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院内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宿主免疫状态、感染播散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该研究认为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除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薛培丽李艳霞冯小兰曾凤英黄赞维
- 关键词:真菌
-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00例病人均具有由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心房颤动发作能在48 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40%,临床基础特征基本相似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人,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胺碘酮组:胺碘酮0.2 g,每日3次,口服,第4日起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180 d。安慰剂组:安慰剂0.2 g,每日3次,口服,第4天起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180 d。每月随防1次,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在6个月随防期内胺碘酮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16/100),而安慰剂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7%(87/100,P=0.00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用作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 李玮李凤云陈晨冯晓兰林蔚黄赞维瞿龙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
- 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胎儿宫内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胎儿宫内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妊娠期合并S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行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孕产妇设为研究组,其余未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均为200例。观察两组孕37w TSH水平及胎儿双顶径。另外,将两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37w 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胎儿双顶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34、t=6.916,P<0.05);研究组共8例孕产妇出现并发症,其中妊娠期贫血2例、妊娠期高血压4例、早产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共29例孕产妇出现并发症,其中妊娠期贫血7例、妊娠期高血压13例、胎盘早剥5例、早产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50%。研究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7,P=0.010);研究组共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27例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其中胎儿宫内窘迫7例、低出生体质量儿2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0,P=0.004)。结论妊娠期合并SCH与胎儿宫内发育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通过早期积极进行替代治疗可明显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促进胎儿宫内发育,对保障母婴健康、促进优生优育具有积极意义,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刘洪冯小兰袁晓玲黄赞维秦清陈一汶
- 关键词:胎儿宫内发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