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
- 作品数:24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eta分析阿托西汀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阿托西汀治疗18岁以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09—2006-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1977~2006)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1989~2006)和OVID全文数据库、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6)、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6)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收集阿托西汀治疗儿童ADHD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查阅到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42篇,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4篇,其中国外13篇,国内1篇,均为高质量研究(Jadad评分均≥3分)。其中小剂量组[<1.5mg/(kg.d)]阿托西汀与安慰剂的疗效对比共5篇,患儿1125例;大剂量组[≥1.5mg/(kg.d)]阿托西汀与安慰剂的疗效对比共6篇,患儿1351例;阿托西汀与哌甲酯的临床疗效对比共3篇,患儿446例。合并分析表明,不同剂量阿托西汀与安慰剂相比,均可显著降低患儿ADHD-RS量表的评分(P<0.01),其中小剂量组平均减分值[95%可信限(95%CI)]为[-3.62(-4.51,-2.72)],大剂量组平均减分值(95%CI)为[-5.97(-8.67,-3.27)];阿托西汀与哌甲酯在改善患儿核心症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31),平均减分值之差(95%CI)为[-1.18(-3.43,1.08)]。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看,阿托西汀在改善18岁以下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方面,疗效显著。阿托西汀与哌甲酯尤其是缓释哌甲酯的疗效对比仍需大规模、高质量、随访结局统一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 汤亚南魏玲赵凤临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META分析
-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本文探讨了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文章认为,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亚低温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死亡率、严重伤残的发生率以及死亡和严重伤残的合并发生率,该疗法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但尚待更多临...
- 汤亚南赵凤临魏玲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大脑损伤
- 文献传递
- 小婴儿表现为心血管等多系统受累的不典型川崎病死亡1例
- 2012年
- 患儿,女,4个半月。因纳差伴精神差1个月,1周前发热4d,热退后反复抽搐3d入院。外院血小板(PLT)最高为1210×10^9/L;曾出现腹胀伴呕吐;头颅CT示右侧额叶和左侧顶叶大片状低密度阴影;骨髓检查未见异常。发病以来,无皮肤、黏膜、淋巴结及四肢末端变化。既往健康,否认惊厥史。
- 鲁珊邢燕魏玲常艳美王雪梅
-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多系统受累小婴儿反复抽搐头颅CT骨髓检查
- 儿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并发心内膜心肌病
- 2008年
- 患儿,女,13岁。因突眼6个月,发热伴咳嗽、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1个月入院。既往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史。体格检查:口唇紫绀,双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和细湿啰音,心音低钝,有奇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64%(>10%),计数为6.7×109/L;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占31%,未见幼稚细胞。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血IgE2472IU/mL(显著升高)。抗核抗体(ANA)均质型阳性,其他自身抗体均阴性。X线示双肺野外带散在小斑片状影。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心内膜增厚伴广泛附壁血栓形成,右室腔近于闭塞。临床诊断为儿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并发心内膜心肌病,给予足量泼尼松龙等治疗。患儿病情明显好转,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胸片均恢复正常,IgE降至1678IU/mL,但超声心动图无变化。2周后泼尼松龙逐渐减量,患儿接受心脏手术。病理结果为右室心内膜广泛附壁血栓形成,心内膜和心肌纤维化。术后小剂量泼尼松龙维持治疗,患儿康复后恢复上学。
- 鲁珊周文艳周薇李昭屏常艳美魏玲童笑梅
- 关键词:血管炎心内膜心肌病儿童
- 考试压力诱发功能性运动障碍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对3例因考试压力诱发的功能性运动障碍的学龄青少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因素和诊治特点。患者年龄10~15岁,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城市中小学生,急性起病,以才艺或学科考试为主要诱因,在即将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出现不同形式的运动障碍,分别表现为肌阵挛、肌张力障碍和震颤,临床未发现器质性疾病依据,运动障碍持续时间较短,经心理暗示后症状较快缓解。考试对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压力可诱发功能性运动障碍,应得到儿科医生关注,且应有精神、心理和发育专家共同参与管理。家庭和社会应重视过度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及时疏导,合理减负。
- 汤亚南魏玲
- 关键词:青少年考试焦虑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例
- 2006年
- 魏玲赵凤临
- 关键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儿童
-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被引量:2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结合 9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 ,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疒间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 复发共 5 2例 (5 3.0 % ) ,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 <38 5℃、初次发作年龄 <1岁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 (P <0 .0 1) ;热性惊厥转为癫疒间共 2 0例 (2 0 .4% ) ,转为癫疒间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 <1岁、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有关 (P<0 .0 1) ;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 2例 (2 .0 % ) ,说明热性惊厥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较好 ,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发生率低。结论 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及转为癫疒间危险因素的患儿 ,应密切随访 ,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 汤亚南魏玲赵凤临
- 关键词: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预后儿童
- 2000-2008年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放弃治疗院内因素分析
-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8年6月间于我院MCU中住院的VLBW(出生体重<1500g)和ELBW(出生体重<1000g)资料,记录其临床一般特征,入选病例148例,男女比例为82:66,平均...
- 汤亚南魏玲王朝虹唐燕燕张慧敏赵凤临
- 关键词:儿童患者低出生体重
- 脐血白细胞介素-6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脐血IL 6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以及出生后 3年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临床检测脐血IL 6水平的意义 ,为及时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早期预防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6例早产儿。用ELISA方法检测早产儿脐血中IL 6水平 ;将母亲的胎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以诊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 ;早产儿生后 3d内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 ,以协助诊断有无脑损伤 ;随访早产儿出生后 3年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 ①有脑损伤的早产儿脑瘫、癫痫等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的发生高于无脑损伤组 ;②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者增高 ;③有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的早产儿的脐血IL 6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结论 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及其后发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相关 ,故预防和积极治疗母亲的宫内感染对预防早产儿脑损伤以及降低脑瘫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均具有重要意义。脐血中的IL 6水平升高可能在母亲宫内感染导致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 杜彩霞赵凤临魏玲郭亚肖
- 关键词:脑损伤绒毛膜羊膜炎白细胞介素-6预后早产儿
- 新生儿惊厥及预后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远期预后与围生期疾病及惊厥情况的关系。 方法 对5-12岁有新生儿惊厥史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及IQ测定,部分行CT及EEG检查并回顾病史和出生情况。 结果 后遗症(脑瘫、癫(?)和智力低下)发生率为26.8%(15/56)。其中脑瘫4例、癫(?)5例(2例合并脑瘫)、智商低下12例(3例合并脑瘫,1例合并癫(?));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惊厥次数≥3、持续48 h以上、全身强直阵挛型和多灶性阵挛型患儿后遗症发生高。 结论 新生儿惊厥可致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与其病因、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惊厥形式密切相关。
- 魏玲杜彩霞
-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预后围生期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