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淑芳

作品数:2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手术
  • 7篇近视
  • 6篇角膜
  • 5篇准分子
  • 5篇准分子激光
  • 5篇激光
  • 5篇分子
  • 5篇LASIK
  • 4篇像差
  • 4篇磨镶术
  • 4篇波前
  • 4篇波前像差
  • 3篇原位
  • 3篇术后
  • 3篇丝裂霉
  • 3篇丝裂霉素
  • 3篇丝裂霉素C
  • 3篇疼痛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机构

  • 17篇聊城市人民医...
  • 1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6篇魏淑芳
  • 16篇高建鲁
  • 14篇郑晓丽
  • 3篇程振英
  • 3篇丁娥
  • 3篇王广慧
  • 3篇齐月梅
  • 2篇王庆伟
  • 2篇李镜海
  • 2篇刘永慧
  • 1篇王静
  • 1篇刘凡珍
  • 1篇刘翠玲
  • 1篇陈艳蕾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临床个性化医...
  • 1篇全国内科护理...
  • 1篇全国第四届骨...
  • 1篇全国肿瘤护理...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后高阶像差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4例4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并与同期42眼的标准手术进行对比。结果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后30 d裸眼视力3眼UCVA超过术前BCVA 2行,16眼超过1行;24眼与术前相等,3眼低于术前1行,优于对照组;术后慧差减小;且术前垂直慧差与术后波前像差均方根和呈负相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减小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正确选择适应证可以提高个体化手术的效果。
高建鲁魏淑芳郑晓丽
关键词:波前像差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近视
先天性角巩膜缘良性间叶瘤一例
2011年
间叶瘤[1]指瘤体内除纤维组织外,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来源于间叶成分细胞的肿瘤.一般认为间叶瘤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该细胞具有很强的多项分化潜能,故肿瘤由多种间叶组织成分组成.
魏淑芳刘永慧高建鲁
关键词:良性间叶瘤角巩膜缘先天性间叶细胞分化潜能间叶组织
手推式板层刀与自动旋转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应用比较
2006年
目的比较两种制瓣方法的优劣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6~8月LASIK手术患者400例,其中手推式板层刀制瓣患者200例396只眼,自动旋转刀制瓣患者200例394只眼。制瓣后用同一台激光机行激光治疗。术后1、3d,1、2周,1个月复查视力、电脑验光、测眼压、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术中出现游离瓣和不全瓣者手推刀组有5只眼(1.26%),旋转刀组有2只眼(0.51%);术后手推刀组2只眼(0.50%)出现瓣皱褶和瓣移位,旋转刀组术后2只眼出现瓣溶解(0.51%)。术后视力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BUT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裂隙灯检查和地形图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两种制瓣方法均有良好效果。1个月BUT检查,手推刀所作鼻侧蒂优于旋转刀作上方蒂。
魏淑芳程振英郑晓丽高建鲁
关键词:角膜瓣LASIK
大龄远视患者LASIK术后疗效分析
魏淑芳高建鲁郑晓丽
Q值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6月在我院行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F-CAT)的近视患者139人,分别于术后1天、1周、1个月分别行裸眼视力、眼压、电脑验光检查,术后1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并与同期行标准LASIK治疗的241名患者进行对比。结果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组术后1天复查裸眼视力与标准LAS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与1个月均好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复查主观满意度显示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组高于标准组。结论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眼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于标准组。
魏淑芳高建鲁郑晓丽
关键词: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
准分子激光术前的眼底病变分析及处理
2005年
目的分析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眼底病变病情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30例(1460只眼)LASIK术前患者行散瞳眼底检查并作详细眼底检查记录。结果1460只眼中152只眼有干性视网膜裂孔(占10.4%),其中有2只眼伴视网膜浅脱离,36只眼同时伴有严重视网膜变性。152只眼干性视网膜裂孔和2只眼视网膜浅脱离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论近视眼LASIK术前常规散瞳检查眼底对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提出眼底病变光凝的指征。
郑晓丽齐月梅魏淑芳高建鲁
关键词:激光手术近视视网膜脱离
Kappa角补偿LASIK对高阶像差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kappa角补偿的LASIK手术对不同屈光度近视眼减少像差的影响。方法行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者75例(149眼)。其中行kappa角补偿的LASIK39例(77眼),行标准LASIK36例(72眼)。各组按屈光度不同分别分为低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波前像差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Kappa角补偿的LASIK与标准LASIK均能显著降低低阶像差,同时显著增加高阶像差;在中低度近视组,kappa角补偿的LASIK术后水平彗差(C8)的增加显著小于标准LASIK术后;在高度近视组,两组手术方式术后高阶像差增加值无差异。结论与标准LASIK比较,kappa角补偿的LASIK可显著减小中低度近视术后水平彗差的增加。
魏淑芳高建鲁郑晓丽程振英
关键词:KAPPA角LASIK波前像差近视
波前像差及其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对波前像差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魏淑芳高建鲁
关键词:波前像差屈光手术
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早期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使用前节OCT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SMILE)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接受SMILE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的40例(78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于术前、术后1天、1周、2周及4周、10周测量角膜0-2、2-5、及5-7 mm范围内的角膜上皮厚度,比较不同时间及不同区域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分析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应用SPSS2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前及术后2-7 mm范围内,下方的角膜上皮厚度总是高于相对应的上方角膜上皮厚度(如颞下高于颞上、颞下外侧高于颞上外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2~5 mm范围内,颞侧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总是高于鼻侧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0周较术前角膜上皮变化以2~5 mm颞侧及颞下方增长最多较其他区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0~2 mm、2~5 mm、5~7 mm区域内术后10周较术前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间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中0~2 mm增厚最多。结论:SMILE术后角膜上皮因重塑随时间而发生增厚,下方角膜上皮厚度高于上方角膜上皮厚度,2~5 mm区域颞侧高于鼻侧,以2~5 mm区域颞侧和颞下增厚最多,整体增厚趋势呈凸透镜改变,在角膜中心区域增厚较多,边缘区增厚较少,在术后一周时增长速率达到顶峰,之后随时间下降。
王丙杰郑晓丽魏淑芳高建鲁
Lasik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36例
2005年
我院自1999年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来,共治愈1980例(3927眼)近视患者,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36例(40眼),现报道如下。
魏淑芳刘凡珍
关键词:LASIK术后丝状角膜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患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