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舒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民族
  • 11篇乐器
  • 9篇民族乐器
  • 6篇音乐
  • 4篇偶戏
  • 4篇木偶
  • 4篇木偶戏
  • 4篇布袋木偶
  • 4篇布袋木偶戏
  • 3篇遗产
  • 3篇联合国教科文...
  • 3篇教科文组织
  • 3篇国教
  • 2篇新中国
  • 2篇演奏
  • 2篇仪式
  • 2篇中国传统音乐
  • 2篇社区参与
  • 2篇社群
  • 2篇实践者

机构

  • 30篇中国艺术研究...
  • 4篇中国音乐学院
  • 2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工艺美术...

作者

  • 30篇高舒
  • 2篇薛艺兵
  • 1篇赵罡
  • 1篇吴元新

传媒

  • 5篇人民音乐
  • 5篇中国非物质文...
  • 4篇演艺科技
  • 4篇中国艺术时空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福建艺术
  • 1篇中国音乐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民艺
  • 1篇大音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尊前沉醉客 争似不曾听——旅日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整弦辟路五十载
2023年
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姜建华,闻名于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中国之行。1978年秋日,人们口中多了一个国际音乐大师为中国二胡曲《二泉映月》泪流满面的故事。其中的演奏者,时年仅16岁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姜建华拉着二胡稳步成长,先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新日本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合作。
高舒
关键词:二胡演奏家上海交响乐团《二泉映月》音乐大师二胡曲
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复原模造被引量:1
2020年
介绍日本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复原模造源起、过程。
高舒
关键词:乐器
仿古与师古——记民族乐器的复原与仿制被引量:2
2015年
广义的"仿古乐器"是以民间的传统乐器为基础改革、制作而成的当代民族乐器,狭义的"仿古乐器"是指为了复原、重现历史上的某件乐器的某种形态和性能,有针对性地仿制,除外观上尽量仿制、复原之外,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本质上是一种仿古的现代乐器。
高舒
关键词:民族乐器
守衡 守恒——“红妆国乐”十周年兼谈民乐创作意识被引量:1
2021年
2021年3月6日晚,中央民族乐团"红妆国乐"——国际劳动妇女节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上演。"红妆国乐"是中央民族乐团的一个经典品牌,顾名思义引向"巾帼英雄"。究其传统,乃因例年春节后中央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台大戏,演出在三月初,因此被设计为一份献给全国女性的礼物。除去新年首演,今年音乐会因"红妆国乐"十周年,更加意义非凡。
高舒
关键词:中央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国乐民乐创作巾帼英雄
运河遗响:京城古刹“智化寺”里复现的声音景观被引量:1
2019年
2019年6月8—9日,北京百姓音乐文化生活里的重要活动——"智化寺音乐文化节"如期开展。第九届音乐文化节的主题确定为"运河遗响",通过四个日间专场、两场夜间综合音乐会,展现京杭大运河沿岸五大水系、六个省市、八支传统乐队承载的音乐生活。作为活动的合作策划者、参演乐队的组织者和开幕式及两场综合音乐会的学术导聆,笔者尝试在智化寺这个历史空间里复现运河声音景观,并对这场近三十万人观看的音乐学术实践进行总结。
高舒
关键词:声音景观复现
“乐改”肇始述略被引量:1
2013年
回顾20世纪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业内简称"乐改")事件,审视西方、苏联及亚洲周边国家乐器改革经验的影响,以及国人对民族乐器性能提出新要求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探求我国民族乐器改革的现实意义。
高舒
关键词:民族乐器乐器改革乐器法
师古与创新——记中国新式民族乐器的实践性创制
2015年
自1954年全国范围掀起大规模民族乐器改革,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各类民族乐器借鉴民间传统乐器,改革、创制而成许多"新式"民族乐器,一些突出成果得到认可并推广,典型的有现纳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中的革胡等。
高舒
关键词:创制革胡
“弄尪仔”的戏与人——记漳州布袋木偶戏入列“非遗”名录被引量:1
2017年
2006年,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剧种拥有两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现象并不多见。11年来,该剧种在"非遗"保护的进程中,亦步亦趋,进一步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传承机制,积极进行学术探索,尤其在对布袋木偶戏的源头,以及偶戏迥异于人戏的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下一步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落实适应布袋木偶演出的专门剧场,并进一步扩大研究面,避免失衡。
高舒
被认定的“标准”:新中国民族乐器标准化的实践与内涵被引量:2
202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李元庆为代表的音乐学家们率先提出民族乐器的“规格标准化问题”,推进乐改的典范成果落实为国家和轻工行业标准,所生产的乐器在社会上进行表演实践、教学推广、考级评奖等普及应用,成为海内外印象中的“民族乐器”。器物领域的“标准乐器”并不排他,具有多重意义上的性能典范、服务于行业量产的强制性原则、大众应用中的社会化的三层内涵,各自成立,又互有可能。但认定“标准乐器”的主体,始终是人。人基于认定的客观标准来进一步探索主观认识,寻求多元化认知,更新和发展民族乐器“方言”体系,满足不同意义上的“标准化”需求。“标准乐器”走向成熟,不应只强调“非此即彼”的唯一标准,而是找到灵活开放的适应性标准。
高舒
关键词:民族乐器
影偶之本——中国“手戏”传统的发生、操作与关联被引量:1
2023年
影偶戏迥异于人戏,不依赖于台上真人,而以指、掌、臂的开合操作,成“人”作戏,独立存在于以人戏为主的中国传统戏剧家族中。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偶”,对“人手”如何使“偶”生而为“人”的重要问题缺少探究。我国影偶戏与人戏的差异,体现在人手对诸种影偶的操作关系中,其中又以漳州布袋木偶戏等人手直接操作偶人的关系最为直观。围绕人—手—影偶发生、发展的中国“手戏”传统,通过“手”的表演和协调,形成人与木偶、皮影的身体记忆,跨越从神人一体到众神退隐的时代历程,实现了从古到今、从方寸舞台到更广大地域的生命跨度,呈现出这双手对中国影偶戏剧传统的强大创造性。
高舒
关键词:木偶戏皮影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