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国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椎体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体
  • 2篇腰椎
  • 2篇腰椎体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骨折
  • 2篇髋部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老年
  • 2篇老年髋部
  • 2篇脊柱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马建国
  • 3篇刘强
  • 3篇靳雷
  • 2篇陈爱宝
  • 2篇曾国庆
  • 2篇崔振华
  • 1篇付昆
  • 1篇张志凌
  • 1篇才蔚涛
  • 1篇刘强
  • 1篇高志明
  • 1篇陈政伟
  • 1篇任晓荣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97例7型青年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分析
2020年
分析7型青年腺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探讨早期治疗及批量感染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97例7型腺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次流行的7型腺病毒传染性强,肺炎临床症状重,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的程度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肺部影像变化快,早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佳,预后良好。
曹玉贵崔智婧任晓荣马建国
关键词:青年腺病毒肺炎
不同手术方案在无神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无神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肌酸激酶活性(CK)的水平;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1.83±2.01)cm vs(8.67±1.54)cm]、手术时间[(1.12±0.33)h vs(2.31±0.82)h]、术中出血量[(114.6±20.8)m L vs(276.5±40.8)m L]、术后引流量[(78.3±18.8)m L vs(162.4±45.6)m L]、切口愈合时间[(7.3±2.2)d vs(15.4±4.1)d]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01±0.78)分、(2.07±1.04)分、(1.97±0.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2±1.47)分、(5.83±1.31)分、(3.87±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43.1±3.3)mg/L vs(50.3±1.7)mg/L]、IL-6含量[(3.87±0.83)ng/L vs(5.24±0.98)ng/L]、TNF[(178.65±21.44)ng/L vs(193.52±18.76)ng/L]、CK[(54.1±11.1)IU/L vs(74.4±13.6)IU/L]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84.3±7.2)%vs(85.1±6.8)%]、后凸Cobb角[(8.23±2.97)°vs(8.27±3.01)°]、椎体矢状面指数[(90.8±15.4)%vs(91.2±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刘强马建国靳雷
关键词:椎体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间歇气压装置(IPC)预防深静脉血检(DVT)的效果。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对86例髋部骨折患者使用LMWH和IPC预防DVT。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髋滑动加压鹅头钉术32例,空心钉固定术20例。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DVT,入院后即予以常规使用LMWH或IPC。整个疗程至少14~21天,术后第14天行超声多普勒了解有否DVT。结果86例中有8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11.6%。有症状的DVT3例,无症状的DVT5例。均无肺栓塞症状。结论LMWH或IPC能明显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手术DVT的发生率,对DVT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曾国庆马建国崔振华陈爱宝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周期性充气加压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106例(114个骨折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26例)、70~79岁组(58例)和>80岁组(22例),平均随访时间2.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PKP术后疼痛发生率,骨密度(BMD)和T值进行测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下腰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0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中单一骨折98例,2个椎体骨折8例;三个年龄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任意两年龄组的骨密度、T值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术后,下腰部疼痛发生率为18.9%(20/106);三个年龄组患者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任意两年龄组的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组患者随着骨密度和T值的下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现上升的趋势。骨折部位距离下腰部位越近则疼痛发生率越高。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PKP术后有16.0%的患者发生下腰痛,椎体骨折部位及骨密度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刘强马建国靳雷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部位骨密度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PVP后再发骨折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刘强马建国靳雷付昆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激素诱导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2±0.25)、(3.04±1.53)、(2.31±1.42)、(11.36±2.89)d,均短于对照组的(2.85±0.62)、(6.68±2.07)、(4.95±1.37)、(20.51±2.6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aO2分别为(4.61±0.82)L、(85.71±0.61)L、(3.27±0.65)L、(79.62±4.31)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21±0.36)L、(72.56±0.75)L、(2.11±0.52)L、(75.85±5.1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优良率93.33%(42/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临床效果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曹玉贵才蔚涛马建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盐酸氨溴索肺功能免疫功能临床症状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治疗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镇痛治疗的经验。方法从2000年8月~2004年8月,对12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内固定,其中男性62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2岁(63~85岁)。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3~15天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无一例死亡,骨愈合时间3~10月。所有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髋关节优良满意率为98.4%。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良好的镇痛治疗能够保证老年病人增强信心、骨折快速愈合、恢复良好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曾国庆陈爱宝崔振华马建国张志凌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治疗
三亚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患病率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三亚市中小学生特发型脊柱侧凸畸形(AIS)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抽查三亚市城乡10所中学10-16岁中学生6 952名,其中男生3 750名,女生3 202名。首先通过观察体检者的肩部和肩胛骨的对称性以及Adams试验筛选出疑似患者。对于AIS疑似患者,进一步采用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摄片来明确脊柱侧凸诊断。结果 6 952名中小学生中共检筛出AIS疑似患者375名(男性191名,女性184名),其中358名疑似患者接受进一步检查,最终明确AIS患者88名(1.27%),男性42名(0.60%),女性46名(0.66%),男、女比率为1:0.91,但二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结论三亚市公立学校中小学生AIS患病率为1.27%,男女患病率相当。
马建国刘强陈政伟林明卓高志明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