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威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2篇引流
  • 2篇皮下
  • 2篇网膜
  • 2篇高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压
  • 1篇腰池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预后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细胞
  • 1篇隧道法
  • 1篇皮下隧道
  • 1篇皮下隧道法
  • 1篇蛛网膜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马威
  • 2篇张相彤
  • 2篇梁洪生
  • 1篇郭春梅
  • 1篇蔺铁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皮下隧道法腰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腰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术后的临床应用优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开颅术后行腰池引流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其腰池引流相关的感染率与穿刺点渗漏率。结果:研究组穿刺点渗漏率为0.0%(0/40),对照组为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研究组腰池引流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7.5%(3/4 0),对照组为1 2.5%(5/4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 5 6),但研究组中感染率下降明显。结论:皮下隧道法腰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术后能显著减少穿刺点渗漏率,在预防腰池置管后继发的引流相关的感染方面有较大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王向前梁洪生程兴博马威张立阳张相彤
关键词:皮下隧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MCC950阻断小胶质细胞焦亡对大鼠脑出血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焦亡对大鼠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和MCC950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仅做钻孔处理;脑出血组经胶原酶诱导脑出血;MCC950治疗组在使用胶原酶诱导脑出血之前,先通过侧脑室注射MCC950。Longa五级评分1~3分为造模成功,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和72 h对3组大鼠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组间比较,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B)分析和免疫荧光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小体、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和成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量,同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肿,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估大鼠脑出血恢复程度。取27只新生SD乳鼠(0~24 h),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凝血酶激活组、MCC950治疗组,每组细胞数为5×10~5个/ml,共2 ml。对照组为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凝血酶激活组应用20 U凝血酶进行激活;MCC950治疗组使用0.2 nmol MCC950干预1 h后加入20 U凝血酶激活。于干预后24 h分别对3组原代小胶质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组间比较。透射电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焦亡的发生,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应用WB法分别测定3组小胶质细胞中NLRP3、活化Caspase-1、成熟IL-1β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凝血酶激活组、MCC950治疗组小胶质细胞LDH释放率分别为(4.0±0.5)%、(21.0±0.7)%、(14.0±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8.172,P<0.01);凝血酶激活组LDH释放率高于对照组,MCC950治疗组LDH释放率低于凝血酶激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梁洪生程兴博方晓丰桂斌斌荣毅伟马威姜振锋蔺铁张相彤
关键词:脑出血小神经胶质细胞
皮下潜行技术在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分析皮下潜行技术在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进行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患者共计57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方式组(n=41)和潜行方法组(n=16),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穿刺点漏出的发生率,记录两组引流管留置天数及脑内血肿残余量。结果 与常规方式比较,潜行方式组穿刺点渗透率及颅内感染并发症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潜行方式组引流管留置天数及脑内血肿残余量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皮下潜行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传统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效果,降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林晓雯俞玘君马威
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附88例临床报告)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本文88例中,33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55例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对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日常生活能力做为疗效的评价指标。88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21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6例;扶拐行走16例;卧床,但意识清楚9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死亡10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马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网膜素1及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脑水肿、血清Omentin-1及S100B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显效45例(占75.00%),有效11例(占18.33%),无效4例(占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6例(占10.00%),有效42例(占70.00%),无效12例(占2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1级0例(占0.00%),2级6例(占10.00%),3级10例(占16.67%),4级2例(占3.33%),5级42例(占70.00%);对照组GOS评分1级2例(占3.33%),2级15例(占25.00%),3级5例(占8.33%),4级6例(占10.00%),5级32例(占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2,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术后2周和1个月的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5、29.750,P<0.05)。两组患者血清Omentin-1、S100B均得到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术后Omentin-1、S100B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5、10.157,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精确的CT定位引导,微创引流术能够有效减少脑出血区域的压力,促进血肿清除,同时通过调控血清Omentin-1和S100B水平,减少脑水肿,缓解脑组织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朱秀聪马威郭春梅
关键词:CT定位微创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