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儿童
  • 9篇肺动脉
  • 8篇心脏
  • 8篇心脏病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心钠素
  • 7篇肺动脉高压
  • 6篇心房
  • 4篇缺氧
  • 4篇缺氧性
  • 4篇缺氧性肺动脉
  • 4篇缺氧性肺动脉...
  • 4篇小儿
  • 4篇慢性
  • 4篇慢性缺氧
  • 4篇慢性缺氧性肺...

机构

  • 32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作者

  • 33篇马则敏
  • 13篇周志家
  • 13篇栾佐
  • 10篇方凤
  • 5篇方风
  • 4篇卞金陵
  • 4篇赵玉环
  • 4篇李少华
  • 3篇赵玉环
  • 3篇蒋瑾瑾
  • 3篇沈茜
  • 2篇杨新文
  • 2篇方超萍
  • 1篇何振成
  • 1篇高申
  • 1篇赵慧娟
  • 1篇施冶青
  • 1篇汪隽瑛
  • 1篇蒋玉淮
  • 1篇方超平

传媒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心肺血管学报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药学情报通讯
  • 1篇海军总医院院...
  • 1篇现代应用药学
  • 1篇新药与临床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9篇1992
  • 6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心房钠尿肽及内皮素含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临床价值。方法:82例先心患者以肺动脉压超过2kPa为PH组.小于2kPa为非肺动脉高压(Non-PH)组,另选择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测ANP,取外周及心脏多部位血测ET。结果:(1)血浆ANP:PH组与Non-PH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2)血浆ET:外周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等部位血浆ET水平PH组显著高于Non-PH组、对照组,其中左心房ET水平最高(P<0,01)。结论:(1)先心PH使心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促进ANP释放增加。PH时内源性ANP增多实为代偿机理。(2)ET在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对PH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ET可以引起ANP释放,再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ET效应,两者对心血管作用互为桔抗,互为制约。
马则敏杨新文栾佐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钠尿肽内皮素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与心房钠尿肽的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含量改变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其血浆、心肌组织ET和ANP含量。结果: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ANP及心肌组织E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心肌组织ANP含量却显著降低;血浆ET与血浆ANP、血浆ET与心肌组织ET呈正相关,血浆ANP与心肌组织ANP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时,ET与ANP的合成及释放增加,两者作用相互对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参考。
杨新文马则敏袁文俊何振成
关键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内皮素心房钠尿肽
1例新的综合征——多发性黑痣综合征合并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1990年
本文报道1例12岁男孩全身皮肤黑褐色斑10年,发现心脏杂音6年,近2年反复腹泻,发育较同龄儿小。无阳性家族史。心脏有期外收缩约17次/分。双侧睾丸小。X线胸片、心电图、B型超声检查证实右室大、室间隔中度肥厚。纤维胃、肠镜检查:十二指肠降部、回肠来端、结肠密集分布息肉。右心导管、心内膜心肌活检均经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心肌细胞肥厚。诊断为LEOPARD综合征合并PJS。这两个综合征发生在同一病人,可能是由亲多种组织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引起。
马则敏周志家赵慧娟
关键词:息肉综合征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脂质过氧化物测定价值初探
1992年
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清除障碍,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ipoperoxides,LPO)。氧自由基和LPO均可造成组织损伤。现已较明确呼吸窘迫综合症、脑中风、休克、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发生有自由基和LPO参与;对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发病是否与其有关,本文作了初步探讨。
方凤马则敏许文端方超萍王秀娥
关键词:脑炎脑脊液脂类病毒性
羧甲基淀粉溶液治疗儿童内源性哮喘43例
1991年
选择内源性哮喘患儿62例,按双盲法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口服CMS溶液后的总有效率为7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服药后血PHA及唾液SIgA值均明显升高;而血嗜酸粒细胞值显著下降。剂量以45%CMS溶液0.75mL/(kg·d)分2次口服,6mo为一个疗程。除个别患儿初服时有一过性腹泻外,末见其它毒副作用。
赵玉环周志家卞金陵马则敏桑秀娟方凤
关键词:羧甲基淀粉哮喘儿童细胞免疫
小儿肺炎维生素A和NK细胞活性的研究
1997年
小儿肺炎维生素A和NK细胞活性的研究方凤1方超平1沈茜2马则敏1汪隽瑛1维生素A为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所必需,如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暗适应等。近年来。人们关注维生素A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资料显示:VitA缺乏可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方凤方超平沈茜马则敏汪隽瑛
关键词:肺炎维生素ANK细胞儿童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肺心钠素代谢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1994年
观察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CHPAH)大鼠心,肺心钠素代谢变化,结果表明CHPAH大鼠右心室、肺组织、肺灌流液及动脉血血浆心钠素(AN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但右房心肌组织AN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CHPAH大鼠心,肺合成分泌ANP代偿性增强,其中,以右心室尤为显著.肺脏不仅合成ANP,而且分泌入血,影响循环血ANP水平.
栾佐马则敏李少华方凤
关键词:心钠素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ANP与RA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91年
本文测定5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环磷酸乌苷(cGMP),血管紧张素Ⅱ (ATⅡ)水平及血浆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显示先心病组血浆ir-ANP,cGMP,ATⅡ,ACE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RA则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ir-ANP,ATⅡ水平还与心脏缺损直径大小以及平均肺动脉压力正相关(P<0.05)。本文提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时ACE活性增加,血浆ATⅡ水平因而升高。促进肺动脉高压,ANP代偿性释放增多则阻抑ATⅡ效应。
栾佐马则敏周志家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ANPRAS
“双信息图”探讨先心病右室收缩功能
1990年
长期以来对右心收缩特征所知甚少,70年代后期人们才逐渐强调右心功能的重要性。本文应用压力与压力变化率“双信息图”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收缩性特征,系国内首次报道。资料与方法对象:为诊断先心病进行右心导管术病例70名.年龄6~18岁,平均9.6岁。男女各35例。分成四组:Ⅰ组(对照组) 6例;Ⅱ组(房间隔缺损,简称ASD)26例;
方凤周志家赵玉环马则敏张维娥陆美忠
关键词:室间隔右心导管右心功能肺动脉瓣狭窄
肺炎时维生素A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对维生素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肺炎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健康对照组30例。于肺炎极期和肺炎恢复期分别取血,采用荧光法,专人检测维生素A含量,与对照组血维生素A含量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肺炎过程中维生素A变化的特征。结果肺炎极期患儿血维生素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恢复期维生素A含量回升.结论肺炎时存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现象,炎症使维生素A消耗增加.
方风方超萍马则敏郭凤英
关键词:维生素A肺炎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