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华英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产科
  • 1篇第二产程
  • 1篇第二产程时间
  • 1篇医护
  • 1篇医护合作
  • 1篇孕妇
  • 1篇生产过程
  • 1篇体位
  • 1篇体位指导
  • 1篇排班
  • 1篇排班模式
  • 1篇助产
  • 1篇助产质量
  • 1篇坐位
  • 1篇护理
  • 1篇会阴
  • 1篇会阴侧切
  • 1篇会阴侧切率
  • 1篇合作型
  • 1篇二产程

机构

  • 4篇浙江省永康市...

作者

  • 4篇颜华英
  • 2篇孙香玲
  • 1篇范如珍

传媒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分组分层排班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分组分层级弹性排班模式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产科实际,改革传统的产科管理模式,实行从助产组长—带教老师—护师级助产士—初级助产士的层级管理,采取弹性排班模式以验证分层级弹性排班模式对于助产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弹性排班后,助产质量及医患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P<0.05)。结论:产科分层级弹性值班对于提升产科日常管理、增强助产服务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尤其对初级助产士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颜华英
关键词:APN排班助产质量产科
坐式体位对第二产程时间及会阴侧切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产妇采取坐式体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自然分娩的,孕期无并发症的、妊娠周为38-40周、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足月妊娠初产妇。在宫口开全后,采取坐式体位。在宫缩期,指导产妇坐式体位屏气用力50例为实验组,同时宫口开全后采取平卧体位组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和会阴侧切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坐式体位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及会阴侧切率与平卧体位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坐式体位组和平卧体位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坐式体位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平卧体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坐式体位组和平卧体位组的会阴侧切率的比较:坐式体位组因为第二产程时间较平卧位组明显缩短,而导致会阴侧切率显著降低,平卧体位组为59%,坐式体位组为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采取坐式体位分娩,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并降低会阴侧切率,是一种可选择的人性化分娩体位。
颜华英
关键词:第二产程会阴侧切率
孕妇生产过程中坐位体位指导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孕妇生产过程中坐位体位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平卧位或侧卧位分娩姿势,研究组采用坐位分娩姿势,观察两组患者总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会阴情况、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住院时间等,以此探讨坐位体位指导在孕妇生产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第二产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率为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22,P=0.0003);研究组产后会阴水肿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0,P=0.7506);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84.55%,高于对照组的75.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59,P=0.0987);研究组产妇舒适度为7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83,P=0.0000)。结论坐位体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产体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颜华英孙香玲范如珍应绍红
关键词:孕妇生产过程
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护理级别临床实践及效果。方法将在产科病区住院的129例产妇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常规组(62名)和合作组(67名),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医生医嘱实施护理分级,合作组应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方式进行护理分级,即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对产科住院患者进行评分,医生依据此评分,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级别。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的护理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c =3.54,P<0.05)。合作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77.5±83.9) ml,感染的并发率为2.99%;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56.9±78.3)ml,感染并发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6.93,4.18;P<0.05)。合作组患者满意度为97.01%,常规组为9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 P<0.05)。结论分级护理的制定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护理分级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孙香玲申屠飞兰朱品俐颜华英陈莺佩
关键词:产科医护合作分级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