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秋玉
-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32
- 2012年
-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 A组复律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律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2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A组心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动过速,用药需考虑不良反应;胺碘酮起效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
- 霍秋玉
-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复律
- 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抢救安眠药中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抢救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32例安眠药重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血压、心率、血清的pH、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苏醒时间、血浆中的毒物浓度、各种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显著好转,无1例死亡,但治疗组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浆药物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内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灌流联合纳洛酮联合抢救安眠药中毒,明显提高安眠药中毒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霍秋玉
- 关键词:血液灌流纳洛酮安眠药中毒
- 控制性再灌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控制性再灌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完全再灌注组和控制性再灌注组各50例。完全再灌注组于球囊扩张成形后立刻植入支架,控制性再灌注组于球囊扩张成形,血流开通并获得有效再灌注后延迟30 min植入支架。植入支架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 h的冠状动脉内双传感器导线连续压力和流量信号实时监测,测量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记录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再灌注压力和零流量压力(Pzf)、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40 min开始充血时平均峰值速度、小动脉阻力指数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高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即刻、术后20 min的平均远端静息压(Pd)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即刻、术后20 min、术后60 min的基线微血管阻力(hMR)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40 min开始Pzf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T、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24 h的乳酸脱氢酶水平低于手术前,且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再灌注早期的Pd与再灌注60 min后的Pzf呈正相关(r=0.553,P <0.05),与再灌注6 h、12 h、24 h后的CK-MB峰值呈正相关(r=0.324、0.301、0.432,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进行压力控制性再灌注可以更好地保持冠状动脉微血管完整性,抑制缺
- 张莉星霍秋玉顾岩
- 关键词:控制性再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灌注损伤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及NSE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50例,无认知障碍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及NSE水平,并分析其与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及NIHSS、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100β、NSE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2=0.474、0.625,均P<0.05),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2=0.491、0.60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β、NSE水平及NIHSS、MMSE评分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病变部位在额颞顶叶的PSCI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基底核、脑干病变者(均P<0.05)。结论血清S100β及NSE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关系密切。
- 黄维霍秋玉阳世宇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通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等指标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291例急性STEMI患者,收集所有患者PCI术前的临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Lp-PLA2以及D/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90 d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p-PLA2及D/F分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及决策曲线。结果:LpPLA2及D/F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90 d因心因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95%CI 0.850~0.932)和0.884(95%CI 0.837~0.922);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50μg/L和0.46(P<0.05);LpPLA2>59.50μg/L患者心因病死率明显高于LpPLA2≤59.50μg/L患者,D/F>0.46患者心因病死率明显高于D/F≤0.4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6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5%)、LpPLA2(>59.50μg/L)、D/F(>0.46)、N-末端脑钠肽前体(>1.55μg/L)以及空腹血糖(FBG)(>7.00 mmol/L)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90 d因心因死亡风险(P<0.05);当风险阈值分别>0.24时,列线图模型可提供显著附加的临床净收益。结论:Lp-PLA2及D/F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密切相关,联合其他临床指标所构建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其PCI术后90 d内死亡风险。
- 彭祥旺曹繁杨明霍秋玉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