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英群

作品数:87 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7篇手术
  • 18篇出血
  • 14篇ROSA
  • 12篇外科
  • 12篇脑膜
  • 12篇脑膜瘤
  • 10篇脑出血
  • 10篇机器人
  • 9篇血管
  • 8篇电刺激
  • 8篇电刺激术
  • 8篇手术机
  • 8篇手术机器人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8篇丘脑
  • 8篇脑深部
  • 8篇脑深部电刺激
  • 7篇动脉瘤
  • 7篇神经外科

机构

  • 7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0篇陶英群
  • 28篇许峰
  • 22篇梁国标
  • 19篇李智勇
  • 14篇徐梦婷
  • 13篇王宇
  • 13篇薛洪利
  • 13篇孙霄
  • 13篇杨兴旺
  • 11篇王俊和
  • 10篇于春泳
  • 9篇王婷婷
  • 9篇费爽
  • 8篇闻亮
  • 8篇白如林
  • 8篇王丹玲
  • 8篇赵丽萍
  • 8篇袁冠前
  • 8篇卢亦成
  • 8篇金海

传媒

  • 11篇中国微侵袭神...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膜瘤病理级别基因诊断芯片数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根据脑膜瘤基因表达谱,寻找脑膜瘤病理分级(WHO2000标准)的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建立脑膜瘤病理级别基因诊断芯片的数学模型。方法利用cDNA芯片技术建立24例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Maths2.0对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非监督”样本聚类分析(Hierarchical聚类),将聚类结果与脑膜瘤样本的病理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AS9.0软件,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脑膜瘤病理级别诊断的判别函数方程;对于脑膜瘤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可靠性,应用点杂交(DotBlot)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样本聚类结果与其样本的病理级别存在高度相关性;筛选出5条基因,建立了3个判别函数方程,根据它们的表达情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脑膜瘤的病理级别。结论脑膜瘤目前的病理分级标准有分子生物学基础;根据脑膜瘤基因表达谱可建立判断脑膜瘤病理分级的诊断芯片数学模型。
陶英群卢亦成骆纯魏庆李瑶白如林蔡如珏董艳楼美清陈志刚丁学华候立军
关键词:脑膜瘤表达谱芯片基因聚类
影像学检查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18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隐匿,且与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进行性核上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及皮质基底节变性病(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等在临床症状及病理基础上存在很多重合,给PD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不便。本文就经颅超声、磁共振、CTA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显像为代表的影像学检查在PD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徐梦婷陶英群
关键词:帕金森病影像学检查
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陆军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osa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满意度高,且安全性较高。
杨佳明陶英群熊剑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安全性
颅内巨大动脉瘤外科治疗新进展
2014年
颅内巨大动脉瘤( Giant intracraniai aneurysms,GIA)定义为瘤体最大外径大于25mm的颅内动脉瘤,属于复杂动脉瘤的一种,约占颅内全部动脉瘤的3%~13%,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多见。目前,GIA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明了,但GIA既可以直接发生瘤体破裂、出血,也可因其体积巨大而产生神经系统占位压迫性症状,甚至还可出现缺血性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另一方面,由于GIA体积巨大,位置深藏,常有重要穿支血管从其发出,瘤颈宽及瘤体不规则,形态学呈蛇形或梭形改变,并常伴有血栓、钙化及粥样斑块等继发改变,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手术难度,疗效也远不及普通型动脉瘤,致死、致残率高,GIA已成为神经外科学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近年来,GIA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有直接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血管重建术、血管内治疗等[1,2],本文将对这些新进展重点综述如下。
闻亮梁国标陶英群
关键词:巨大动脉瘤颅内外科手术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术前诊断、急诊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急诊开颅手术治疗17例脑AVM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中判断病灶Spetzler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3例,Ⅴ级2例。14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术后新发癫痫4例,药物控制良好。术后随访6月~3年,10例预后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结论掌握脑AVM破裂出血的手术策略和显微外科技巧,若手术中条件允许,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预后较好。
陶英群梁国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急诊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侧裂入路治疗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这些病人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骨窗以翼点为中心,大小约8cm×10cm,向下至颧弓上缘,向后至顶结节前2cm。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10例术中还纳骨瓣,16例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去除骨瓣。术后患者入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治疗。结果患者平均住院20.6d,其中住重症病房5.9d。出院时,幸存20例,死亡6例。幸存的2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2例,死亡2例。结论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侧裂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良好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规范的术后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陶英群薛洪利王涵伟尹龙张强李智勇
关键词:侧裂入路显微神经外科
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rosa微创清除术治疗,...
杨佳明陶英群熊剑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文献传递
锁孔(微骨孔)技术在517例颅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薛洪利于春泳陶英群宋振全关靖宇刘洋范迪王丹玲赵丽萍
关键词: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锁孔技术显微外科
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符合标准的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131例临床资料,手术前GCS...
陶英群李智勇
关键词:脑出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两种注册方式对ROSA精准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颅骨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精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颅骨模型,在骨性标记组(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和激光组(激光注册方式),分别进行20次模拟电极植入手术,观察微电极记录针尖端与设计靶点之间的偏差距离范围。结果骨性标记组,20次实验平均注册误差为0.41 mm(最大0.51 mm,最小0.30 mm),平均时间为3 min 15 s,每次注册完成后,执行手术计划微电极尖端均可成功达到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内。通过激光注册方式,20次实验平均花费时间为17 min 22 s,7次记录针尖端可指向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13次只能满足指向直径1.6 mm空心螺丝钉内圈。结论 ROSA系统精准度高,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比激光注册方式更精确。
许峰陶英群金海杨兴旺孙霄王宇王俊和徐梦婷费爽王婷婷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