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作品数:33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993例学龄前期肥胖儿童的体成分特点 2022年 分析学龄前期(3-5岁)肥胖儿童体成分特点。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993例3-5岁学龄前期肥胖儿童的体成分特点,体成分指标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得。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肥胖儿童体成分的差异,并分析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与学龄前期肥胖儿童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①每组年龄段男生、女生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组年龄段男生的PBF、相对躯干脂肪质量、相对四肢脂肪质量低于女生,男生的FFM%、SMM%、相对总水分、相对蛋白质高于女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年龄与FFM、SMM以及BM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2、0.648、0.663,均P<0.001)。③体质指数(BMI)与相对总水分、相对蛋白质、FFM%负相关相关性显著(r-0.717、-0.656、-0.712,均P<0.001);与BFM、FMI、PBF、相对躯干脂肪质量、相对四肢脂肪质量以及WHR正相关性显著(r0.878、0.895、0.713、0.772、0.552、0.928,均P<0.001)。结论 对学龄前期肥胖儿童进行体成分检测,判断其体脂肪、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质量,尽早识别肥胖。 蒋志颖 陈艳 史晓燕关键词:肥胖 学龄前儿童 体成分 锌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调控谷氨酸能受体的研究新进展 2025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脑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是社交沟通障碍及重复的行为和兴趣,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神经炎症、锌代谢紊乱及神经传导异常。产前缺锌可增加后代ASD的发病率;相反,产前补锌能显著降低后代ASD的发病率。谷氨酸是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介质,异常的谷氨酸能神经传导能加剧ASD病理改变,这个过程主要涉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锌调节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性神经传导的动态平衡也依赖于这些受体。然而,锌在ASD后谷氨酸能神经传导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仍有待探索。本文探讨锌的生理功能、谷氨酸能突触信号转导及锌调控ASD后谷氨酸能受体的潜在机制,旨在探寻锌治疗ASD患者的潜在分子靶点。 胡利敏 杨嘉涵 朱月 陈艳 高原 李丽丽关键词:锌 孤独症谱系障碍 信号转导 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NCSE)与儿童精神、行为异常之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NCSE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16例NCSE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儿童精神、行为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16例NCSE中在治疗初期2例放弃治疗,另14例经过积极治疗有11例临床发作控制,脑电图基本活动恢复正常。结论NCSE是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的原因之一,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治,避免永久性的认知功能损害。 顾琴 陈艳 汤继宏 陈旭勤 李岩 陆海萍关键词:儿童 6~14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症状及主要照顾者负担研究 2025年 目的调查并分析6~14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症状、主要照顾者负担。方法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在苏州市2家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6~14岁ADHD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共540组,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估儿童行为症状及ADHD类型,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量化照顾者负担,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估照顾者心理韧性。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结果532例ADHD儿童中,6~<9岁为多动-冲动型,9~<12岁多为混合型,12~14岁多为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男童在品行、冲动和多动的检出率较高,多为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女童在学习、多动的检出率较高,多为多动/冲动型和注意缺陷型。初中及以下学历、年龄51~75岁、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有慢性病、无宗教信仰、日均照顾时间≥7 h、日均工作时间≥8 h/d、女童、ADHD病程≥2年、ADHD类型为混合型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较重(均P<0.05),心理韧性较低(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β′=0.062)、日均照顾时间越长(β′=0.055)、男童(β′=-0.024)、心理韧性得分越高(β′=-0.884)与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相关(均P<0.01)。结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年龄增长、日均照顾时间延长、男童以及心理韧性不足是关键影响因素。提示在ADHD的管理中需关注照顾者的心理韧性建设,优化照顾时间分配,并针对男童ADHD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支持策略,以减轻照顾负担,提升照顾质量。 龚金鑫 蔡世忠 赵焱 陈艳 李丽丽 何璐 张小林 赵璐 师晓燕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主要照顾者 心理韧性 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对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认知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以苏州市200名1~5岁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100名和对照组100名,分别采用爱饭达(IMFeD)工具,即儿童饮食行为干预计划(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eeding difficulties,IMFeD),及常规门诊指导进行干预。随访为期9个月,共随访4次,每次随访需要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同时通过让抚养人填写问卷,评估儿童各阶段的饮食行为状况及抚养人的认知状况。结果在儿童6类饮食行为问题中,抚养人报告最严重的是“胃口差”和“不良进食习惯”,而未报告“潜在疾病状态”。干预组儿童在“胃口差”(P<0.001)和“父母过度关心”(P=0.049)这两项目的基线评分高于对照组。经过9个月的干预,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评分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干预组在“胃口差”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3)。干预组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增长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身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组在“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父母过度关心”四类评分及饮食行为总评分均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且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抚养人在干预后“认为孩子吃饭存在问题”的比例、“对孩子吃饭的担忧程度”以及对医生的疗效和满意度评价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综合系统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同时可以改善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的认知态度。 蔡世忠 史晓燕 秦立强 陈艳 陆海萍 巫瑛关键词: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 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其不同月份波动水平的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不同性别、年龄及一年月份中的变化情况,为修正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儿童维生素D口服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6036名15周岁及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62名,女童2974名;根据年龄将儿童分为5个年龄段,>0~3岁1023人,>3~6岁1849人,>6~9岁2191人,>9~12岁847人,>12~15岁126人。检测儿童血清25(OH)D水平,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及月份的关系。结果在6036名儿童中,无维生素D中毒者,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例分别为12.86%、43.24%和43.90%。男童血清25(OH)D全年平均水平为(50.87±19.14)nmol/L,女童为(48.80±20.65)nmol/L,男童血清25(OH)D全年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7,P<0.05);其中,在1、2、3、5、9、10、11、12月份,男童血清25(OH)D水平均稍高于女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7、8月份,男童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4,3.277,2.865,P<0.05);4月份男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女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血清25(OH)D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3岁最高,>12~15岁最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25(OH)D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童:F=243.441,女童:F=311.765,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和女童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男童:χ^(2)=415.165,女童:χ^(2)=602.145,P<0.05)。男童和女童的血清25(OH)D水平均呈现为12月份最低[男童:(39.89±15.11)nmol/L,女童:(38.78±16.18)nmol/L],9月份最高[男童:(71.08±22.55)nmol/L,女童:(70.49±24.04)nmol/L]。结论儿童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12月份维生素D缺乏尤为突出,临床工作中可依据年龄、月份适时补充维生素D,鼓励儿童适当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王丹 毛广惠 季忆婷 李丽丽 董爽 冯晨霞 赵晓燕 王琪玉 谢翌 蔡世忠 陈艳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性别 线上“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以“儿童保健学”营养见习课程为例 2022年 线上教学是高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证医学生见习课程的顺利开展,本着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学院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教研室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儿童保健学”课程的线上见习教学。将“跟进式教育”理念应用在医学生线上见习课程上,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个维度上评价了学生的满意程度,结果发现该方式的见习课程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提示“跟进式教育”适合在线上临床见习教学中推广与应用。 蒋志颖 陈艳 史晓燕关键词:跟进式教育 线上教学 临床见习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治疗对儿童记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对儿童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份-2019年4月份在本院中接受治疗的65例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将患儿纳入到观察组。选取于同时间在本院中接受治疗的65例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但不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将患儿纳入到对照组。结果观察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AI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记忆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的产生与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有直接关系,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有助于提升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恢复记忆力,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陈培培 沈玲 陈艳 张郦君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儿童记忆 不同类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点以及共患病和功能损害的发生状况。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确诊的1 534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组、多动-冲动型(ADHD-HI)组和混合型(ADHD-C)组,由父母填写Vanderbilt ADHD父母评定量表,专科医师评估,并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对各类型ADHD患儿一般情况以及共患病和功能损害进行比较。结果 1 534例ADHD患儿男女比例为5.3:1。ADHD-I组女童的比例相对较另两个组为高(ADHD-I组与ADHD-HI组相比:χ2=6.00;ADHD-I组与ADHD-C组相比:χ2=16.21;均P<0.05)。ADHD-I组年龄为8.68±1.36岁,ADHD-HI组年龄为8.12±1.19岁,ADHD-C组年龄为8.35±1.25岁,3组之间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F=17.58,P<0.05)。共患病的发生率ADHD-I组为37.6%,ADHD-HI组为45.4%,ADHD-C组为56.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ADHD-C组最高。3组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5),ADHD-HI组最低。结论 ADHD以男孩为多,ADHD-C型共患病略高,ADHD-HI型功能损害较低。 陈艳 陆海萍 巫瑛 张郦君 史晓燕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共患病 SPOC混合式教学在“儿童保健学”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2024年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所采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儿童保健学课程为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采用SPOC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下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本课程多年实施经验,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为后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张小林 陈艳 巫瑛 蔡世忠 黄洁关键词:儿童保健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