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成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被引量:3
- 2012年
-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现将一例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报告如下。
- 刘争进殷平陈春成鲁华东
-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腮腺
- 腮腺NUT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腮腺NUT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腮腺NUT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记肿瘤细胞,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年龄18岁,肿瘤位于左侧腮腺,最大径3.2 cm。镜检:肿瘤组织排列成片状、巢团状及条索状。细胞小,细胞核相对一致,染色质粗,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或嗜双色性,呈浆细胞样或横纹肌样改变。局灶突然角化或鳞状上皮化生。坏死和核分裂象常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NUT、CK-pan、p63、MYC、p40、EMA、INI-1、BRG1均阳性,CD117、CD99、WT-1、SYN、CgA、CD56、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40%。NUTM1断裂重排阳性。患者随访6个月后死亡。复习国内外腮腺NUT癌,共15例报道,结合本例,共纳入16例分析。腮腺NUT癌好发于年轻人(12岁~55岁),平均年龄30.4岁,中位年龄32~34岁。好发于男性,男∶女=1.7∶1。左右侧腮腺比例相当,1.3∶1。肿瘤大小1.5 cm~9 cm,平均3.7 cm。患者预后极差,80%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50%病例发生远处转移;生存时间2个月到>2年不等,中位生存时间只有7个月。大体上,肿瘤均呈现浸润性生长。镜下,93.3%肿瘤组织局部鳞状上皮分化或角化,其中1例出现软骨分化。免疫表型上,所有病例均表达p63及NUT。FISH均检测到NUTM1断裂重排;并且77.8%病例伴侣基因为BRD4。结论 腮腺NUT癌非常罕见,多发生于年轻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形态学改变并辅以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临床预后极差。
- 林泽泱廖洪锋郭舒静陈春成白婷婷叶宇涵刘争进
- 关键词:腮腺临床病理预后
- 恙虫病严重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恙虫病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5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个级别组,对各组患者的年龄、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58例患者中,Ⅰ、Ⅱ级均为17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各级别组患者在年龄(F=0.618,P=0.606)、出现症状至医院就诊时间(F=1.744,P=0.169)和住院天数(F=0.398,P=0.75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患者的中位PCT水平为2.60(1.33,61.08)ng/ml,明显高于Ⅰ级患者的0.24(0.10,0.33)ng/ml(Z=-4.63,P=0.000)、Ⅱ级患者的0.29(0.21,0.51)ng/ml(Z=-4.63,P=0.000)和Ⅲ级患者的1.33(0.89,2.41)ng/ml(Z=-2.09,P=0.040);Ⅲ级患者的PCT水平亦明显高于Ⅰ级患者(Z=-4.16,P=0.000)和Ⅱ级患者(Z=-3.83,P=0.000);Ⅰ级和Ⅱ级患者之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0)。PCT水平与恙虫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4,P=0.000)。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恙虫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评估恙虫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之一。
- 李久荣刘群陈春成马爱平
- 关键词: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降钙素原
-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细胞涂片法、细胞块免疫组化法进行诊断。观察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检测结果,分析患者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细胞块免疫组化法检测阳性率为100.00%,高于细胞涂片的89.00%,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块免疫组化法诊断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不同抗体表达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块免疫组化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块,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
- 郭舒静张丽媛陈春成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2
- 2008年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形态上表现为单一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易与多种肿瘤混淆,为提高认识避免误诊,对我院收治的1例肝EAML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
- 刘争进殷平洪东旭陈春成
- 关键词:肝肿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