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明
- 作品数:182 被引量:7,899H指数:4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参与式方法答疑被引量:17
- 2003年
- “参与式方法”在教师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在对其理解、使用上都存在一些误解,影响了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本文对这些误解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 陈向明
- 关键词:参与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师培训行政管理
- 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价值、选择与组织——基于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研的分析被引量:32
- 2011年
- 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内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精深度、宽广度、前沿性等方面,并且这些问题实质上是研究生课程价值取向、知识选择与内容组织等问题的外在表现。解决这些问题,需以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科研创新价值取向为指导,从科学、学科、创新等维度选择课程内容,在内容组织上要考虑学科边界、研究生教育层级与研究生主体差异等因素,依托专家共同体建立动态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调整机制。
- 张广斌陈向明
- 一种理解话语实践与认同政治的文化理论——评《实践创造实践:学习教学的批判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自问世以来,布里茨曼的《实践创造实践:学习教学的批判研究》就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引起颇多争议,但至今仍被推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采用批判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学习教学对那些初入教育真实情境的实习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并藉此呈现出个体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和创造主体意义之艰辛。通过分析经验如何被建构、如何被使用,作者批判地建构了一套文化理论,透析了教师教育结构内隐的经验结构与有关教学的文化迷思作为权威性话语如何制造了实习生在实践中的困境和认同困惑,以此叩问话语实践与身份认同之关系这一论题。
- 陈向明张玉荣
- 关键词:批判民族志
- 哈佛经验与北京大学本科通选课设置的比较被引量:22
- 2002年
- 通识教育 (generaleducation)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些高校如哈佛、耶鲁已实施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在中国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因此 ,在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必然伴随着一个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但如何借鉴 ,借鉴什么 ?北京大学在过去几年改革的基础上 ,参考了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经验 ,以哈佛核心课程为蓝本设置了自己的通选课体系 ,迈出了我国通识教育的重要一步。
- 罗云陈向明
- 关键词:本科通选课课程改革课程设置通识教育
- 教学团队反映性对话的特征与条件——基于一次集体备课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反映性对话是舍恩对专业实践者在面临复杂问题情境时进行“行动中反映”的策略。以某叙事探究工作坊教学团队的6位教员为研究对象,描述其通过反映性对话促进合作、生成创造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教学团队反映性对话的表征和条件。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团队的教学设计符合典型的“不断重新框定问题和行动检验”的反映性对话过程,但用于其行动中反映的资料库、欣赏系统、通盘理论与角色框架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概括而言,教学团队的反映性对话呈现出下列重要特征:真实与复杂的问题情境;参与者有探究意愿;公开平等的对话方式;螺旋推进的对话内容。反映性对话的发生,有赖于一些特定的条件,包括跨机构组建的团队、成员更纯粹的精神追求、灵魂人物的专业引领等。
- 方明军陈向明
- 关键词: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反思型教师
- 在教中学:质性研究教师的具身性调适
- 2025年
- 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中所写的两篇反思笔记。第一篇讨论的是作者教授案例研究时遇到的挑战和采取的具身性调适策略(如浸润-反思),因为案例研究不像扎根理论研究那样具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比较难教。第二篇探讨教师在教授案例研究时如何设法保持“空杯”心态,如何在预设和生成之间保持平衡,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即时改变教学设计。通过分享这些体验和反思,作者希望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学做案例研究的复杂性,根据自己教与学的具体情境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 陈向明
- 集体审议与课堂变革:教师群体的话语协商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方式(我们称之为"变革性实践")从专家的理念最终转化为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其意义的流变过程。研究发现,教师在集体审议过程中充满了对具体教学决策的话语协商。为了给自己的教学决策赋予合理性,教师们会自然或有策略地重构理论话语的意义,这一过程伴随着对研讨过程中其他一些话语(身份话语、制度文本、科学工具)的重构,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多以变革者的姿态维护传统教学实践方式的机会,使变革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 杨帆陈向明
- 关键词:课堂变革协商
- 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被引量:101
- 2021年
- 为增加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教育部颁发了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在职业晋升时可以同时申请职级和职称两个系列。使用扎根理论研究路径考察案例学校辅导员在双线晋升政策要求下如何应对职业晋升,发现名义上提供双重机会的双线晋升政策,因与辅导员的工作特征不相匹配,实质上变成了辅导员晋升的双重困境。尽管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境和干预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但他们对晋升后的结果都不满意,以致这项意图良好的政策产生了预期外后果:在政策目标、手段和结果各方面都出现了名实分离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辅导员晋升中存在政府逻辑、专业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错位。此悖论不仅给辅导员的专业认同带来了巨大困惑,而且对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挑战。对那些为了在学术竞争中名列前茅而实施类似政策的学校而言,本研究结果具有借鉴作用。
- 陈向明王富伟
- 关键词:辅导员扎根理论悖论制度逻辑
- 温故而知新:对质性研究课程的回顾与展望
- 2025年
- 本文收录的是作者在开设一个为期一年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撰写的最后两篇反思笔记。第一篇是对最后一次课程的复盘以及对整个课程的回顾,目的是总结这一年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经验、长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二篇针对该课程尚存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如质性研究是否需要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如何与学界理论进行对话,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否有一定格式要求,希望对今后开设类似课程提出改进思路。
- 陈向明
- 关键词:论文撰写
-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被引量:121
- 1996年
- “中国贫困省基础教育重读、辍学研究”是世界银行在中国资助的扶贫项目中一个技术援助子项目。此课题涉及中国六个省,作为课题的国家级协调机构,北京大学“重读、辍学课题组”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研究工具的选择和制定以及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1995年6月,我们课题组和西北某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到该省河阳县进行了一个预调查。以下是定性研究部分的一个个案报告。在此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这儿所指的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和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定性研究”
- 陈向明
- 关键词:辍学问题辍学生个案调查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