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9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水稻条白叶和白穗突变基因St-wp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叶绿体的差异性发育,本文通过60Co-γ诱变籼稻93-11筛选获得条白叶片和白穗突变体。经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t-wp(stripe white leaf and white panicle)。突变基因St-wp被精细定位于第6染色体标记d CAMPs620和In Del620之间,物理距离为9.2kb,此区间内包含3个候选基因。测序对比发现,突变体基因组的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ribonucleoside-diphosphate reductase small chain)编码区第308碱基由A变为T,导致谷氨酸突变为缬氨酸。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白条纹叶基因St1和Gws等位,但突变体st1和gws均未表现出白穗性状。本研究可为叶绿体组织差异性发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陈叶平 翟哲 杨文君 孙健 舒小丽 吴殿星关键词:突变体 白穗 水稻 大麦籽粒产量和氮积累的农艺因素效应 被引量:6 1998年 本试验研究了密度及氮肥运筹对大麦籽粒产量和氮积0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地区以基本苗为172万/hm2的群体籽粒产量最高,增加壮蘖肥和穗肥比例可明显提高植株器官氮含量和籽粒产量。明确了生产上宜采用的基本苗密度和氮肥运筹比例。 陈锦新 张国平 陈叶平 蔡仁祥 陈培玉关键词:大麦 氮素 施肥方式 浅谈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的水稻生产和加工现状,并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浙江省稻米产业的发展。 纪国成 毛国娟 陈叶平关键词:稻米产业 确保浙江粮食安全的思考 本文依据浙江近年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与现状,分析了粮食安全的基本因素, 提出确保浙江粮食安全,需探索建立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政策机制,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建立粮食安全... 赵伟明 孙键 陈叶平关键词:粮食安全 饲料用粮 工业用粮 种植业结构调整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文献传递 覆膜栽培对中稻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01年 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覆膜栽培技术 ,可使山区烂湖田的中稻 再生稻生育进程明显加快 ,头季稻、再生稻的成熟期分别提早 3~ 5d ,2d ;能显著提高有产穗数 ,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结合采用旱育秧培育壮秧 ,增产效果最好 ,是提高浙西南山区烂糊田的中稻 廖必长 陈叶平 季日鹤关键词:覆膜栽培 再生稻 生育期 中稻 覆膜栽培对中稻-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02年 廖必长 陈叶平 季日鹤关键词:中稻 再生稻 地膜覆盖栽培 生育期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生化指纹鉴定 被引量:7 1997年 本试验以浙单9号等五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进行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多种电泳鉴定方法的研究,以揭示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生化指纹”(biochenucal fingerprint),以及筛选出适合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各供试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都具有相应的、唯一的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显现的生化指纹。对于有些组合。玉米芽鞘和叶片绿色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存在阴极第4、第5酶带差异,因这两条酶带的差异稳定,并且重现性好,故能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技术对其进行有效地鉴定。上述两种方法,尤其是前者,因技术要求不高,费用低,快速及重现性好等特点,能满足我国目前种子检验室日常玉米品种纯度快速测定工作的要求,具育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叶平 颜启传关键词:电泳 玉米 杂交种 洪涝灾害后农作物的管理及补救措施 1999年 1999年6月中旬至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连降暴雨,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淹损失严重。为了降低灾害损失,广大农户应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尽早采取相应管理及补救措施。1.加强对受淹单季晚稻的中后期管理通过采取排水、施肥等措施,部分受淹轻的单季晚稻能够恢复生机。但是有的因洪涝灾害造成烂根、烂叶、茎秆变软的田块,极易倒伏减产。为此受淹单季晚稻在水浆管理上要做到多次搁田。 鲁长根 陈叶平关键词:洪涝灾害 单季晚稻 农作物 受淹 灾害损失 水浆管理 杂交晚粳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13 2007年 杂交晚粳作免耕直播栽培,播种期从5月25日到6月9日,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量从18.75 kg/hm2到11.25 kg/hm2,播种量越低,产量越高。从本试验看,杂交晚粳嘉乐优2号在嘉兴南湖作免耕直播栽培,以5月25日播种、11.25 kg/hm2播种量时产量最高,说明杂交晚粳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早播、稀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分蘖强和穗型大等优势而获得高产。 钱士明 沈铭 陈叶平 李瑾 张晓伟 陈海林 冯金祥关键词:杂交晚粳 免耕直播 播种期 播种量 农艺措施对早稻嘉育253直播产量及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 2009年 利用超高产早稻新品种嘉育253,进行了不同播期、施N量与播种量的大田试验,通过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稻谷、糙米及精米植酸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就单因子而言,播期为4月15日的产量最高,而施N总量为13kgN/667m2或播种量为6kg/667m2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就播种期、播种量与施N总量三因子的综合影响而言,4月8日播种、施N总量为13kg/667m2、播种量为6kg/667m2的实际产量最高;就植酸含量而言,糙米植酸含量在不同播期间、不同施N量间存在显著差异,随播期延后或随施N量的增加,糙米植酸含量呈递减的趋势;不同播种量间糙米植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播期、播种量与施N总量对精米的植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高产配套的农艺措施对精米植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不会明显影响精米中的矿质营养的有效性。 孙丽娟 谢峰香 陈叶平 王志伟 韩娟英 陈进红关键词:播期 施N量 嘉育253 籽粒产量 植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