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丰
- 作品数:177 被引量:1,50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浅谈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被引量:8
- 2017年
-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在全身所有骨折中占到大约5%,在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其几率更高,被认为是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与股骨近端骨折的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1-2].骨折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往往与其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骨折分型评价体系是骨科医师描述骨折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3-5].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先对骨折进行分型,再根据不同的分型决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手段较多,从简单的保守治疗到切开复位内固定再到肩关节置换等,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而言,术前进行严谨的骨折分型来指导治疗尤为重要[4,6].
- 汪秋柯陈云丰
- 干骺端支撑螺钉在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干骺端支撑螺钉在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方法 30个人工合成肱骨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建立肱骨远端低位"T"型关节内骨折模型。A组:干骺端有皮质骨支撑,无干骺端支撑螺钉;B组:干骺端无皮质骨支撑,有干骺端支撑螺钉。C组:干骺端无皮质骨支撑,无干骺端支撑螺钉。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前后位负载测试、轴向负载测试及模型强度测试。结果前后位负载测试刚度:A组>B组>C组;轴向负载测试刚度:A、B组>C组,P均<0.05;模型强度:A组>B组>C组,P均<0.05。结论相比于干骺端无皮质支撑,干骺端支撑螺钉能显著增强肱骨远端复杂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 朱昱陈云丰张闻
-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螺钉干骺端
- 单切口双手术窗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分析
- 目的随访并报告单切口双手术窗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共有14例Lisfranc损伤患者,Myerson分型A型2例,B型7例,C型5例)在伤后5~16 d(平均9.4 ...
- 芮碧宇陈云丰章伟薛培璘
- 关键词:单切口LISFRANC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
- 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5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MIPO技术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4例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MIPO组41例,采用MIPO技术治疗;切开组43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Constant评分和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MIPO组与切开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21.2±9.2)、(23.1±11.8)个月随访。MIPO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4.3±0.5)cm]较切开组患者[(8.4±1.3)cm]短,住院时间[(7.7±1.9)d]及骨折愈合时间[(10.6±3.2)周]较切开组患者[(9.6±3.1)d、(12.3±3.9)周]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患者术后肥厚性瘢痕、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较切开组患者低,但患者总体疗效满意度较切开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MIPO技术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切口小而美观、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两种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功能结果,但是MIPO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 曾浪清曾路路陈云丰蒋煜文杨辉林志荣詹鹏李远辉
- 关键词:锁骨骨折微创性骨板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介绍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 38例的经验。方法 :胫骨骨折部行简单的内固定 ,骨折远近端垂直胫骨内侧或外侧骨面分别拧入 2枚螺丝钉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视伤口情况分别行Ⅰ期、延期或引流、冲洗全层缝合。结果 :骨折位置功能良好。骨折愈合 1 4~ 2 3周 ,2例骨不连。伤口甲级愈合 2 0例 ;乙级 1 7例 ;丙级 1例。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曹前来陈云丰何志敏徐龙江杨海涛王良意
- 关键词: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 髌上入路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初步疗效
-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多轴锁定型胫骨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髌上入路多轴锁定型胫骨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共治疗1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 芮碧宇陈云丰丁坚王磊李琦
-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阻挡钉
-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下肢精准负重功能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 2025年
- 目的评估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下肢精准负重功能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按照纳入标准在上海7个三级甲等医院创伤中心纳入的120例接受同样的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在智能下肢助行康复仪辅助下开展下肢精准负重功能康复锻炼,n=60)和对照组(在步行靴保护下根据自身的感受逐渐增加负重行走锻炼,n=60)。研究组60例均获最终随访,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43.8±16.6)岁;体重指数(25.3±2.3)kg/m^(2)。对照组60例中51例获最终随访,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45.1±16.4)岁;体重指数(24.7±2.3)kg/m^(2)。术后2周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后指导患者开始下肢负重功能康复及足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肉锻炼,术后12周作为随访终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周脱拐率、大腿周径、小腿周径、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踝关节肿胀、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6、12周研究组患者的脱拐率[41.7%(25/60)、100.0%(60/60)]、背伸活动度(69.3%±21.6%、82.9%±26.3%)、AOFAS踝-后足评分[(68.5±7.6)、(96.9±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13.7%(7/51)、39.2%(20/51),61.5%±16.5%、72.0%±14.3%,(61.9±9.3)、(90.1±7.2)分],术后6周研究组患者的大腿周径(97.4%±1.9%)、小腿周径(97.3%±1.9%)、跖屈活动度(76.6%±1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5.9%±2.5%、94.6%±3.2%、63.9%±16.9%),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周的踝关节肿胀,以及术后12周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跖屈活动度、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无伤口并发症、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
- 薛剑锋唐明杰王磊王旭黄建华杨云峰沈雷张超刘福存陈云丰马昕施忠民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康复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张睿陈云丰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类型肩关节置换骨关节疾病
- 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利用钢板及内、外侧伸长臂的覆盖、及钢板和伸长臂的结合孔从多角度固定大结节,减少了大结节再移位的可能,有利于骨折的一期愈合,为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强...
- 陈云丰张长青
- 文献传递
- 喙锁韧带走行方向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测量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的走行方向,便于术者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重建喙锁韧带。方法 17具(34肩)成人尸体标本,分别标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于锁骨及喙突止点中心,分别于韧带锁骨止点中心穿克氏针至喙突止点中心,测量克氏针倾斜角度以测量喙锁韧带的走行方向。结果斜方韧带的外展角为(39.39±1.02)°(36.8°~42.0°),后倾角为(6.04±0.63)°(4.8°~7.2°);锥状韧带的外展角为(6.62±0.68)°(5.5°~8.2°),后倾角为(10.99±1.01)°(7.0°~12.0°)。结论研究喙锁韧带走行方向、角度,有利于术者钻孔行喙锁韧带重建时确定骨道的方向。
- 朱乃锋张云龙陈云丰
- 关键词:喙锁韧带韧带重建肩锁关节脱位